残阳如血,将南宋的临安城染成一片昏黄。皇宫内,雕梁画栋在余晖下透着一丝落寞,殿堂中气氛凝重,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朝堂之上,众大臣列立两旁,神色各异。
贾似道身着华丽朝服,大腹便便,脸上带着一丝傲慢与不屑,正口若悬河:
“陛下,蒙古虽灭金,然我大宋有长江天险,又有精锐之师,加之老臣早已安排妥当边防诸事,量那蒙古蛮夷,绝不敢轻易来犯,陛下大可安心。”
说罢,微微仰起头,眼神中满是自负。
皇帝赵?(读显)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贾爱卿,朕闻蒙古铁骑凶悍无比,金国那般强盛亦被其灭,朕心实难安呐。”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正是文天祥。
他面容清瘦,目光坚定,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
“陛下,贾相之言差矣。蒙古野心勃勃,其灭金之后,必觊觎我大宋江山。如今边防虽有布置,但军队久疏战阵,军备废弛,且朝堂之上……”
说到此处,文天祥微微顿了一下,瞥了一眼贾似道,“诸多事宜,皆有隐患。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革新朝政,整军经武,招募义军,联合民间之力,方可有备无患。”
贾似道一听,脸色顿时一沉,冷哼一声:“文大人,你不过是一介书生,纸上谈兵罢了。你可知道,军事之事何等复杂,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定夺?老臣在朝多年,经验岂不比你丰富?”
文天祥毫不畏惧,直视贾似道:“贾相,国之将危,岂容有丝毫懈怠?若因循守旧,必误国误民。臣虽不才,却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只望能挽大厦于将倾。”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大臣点头赞同文天祥的观点,而贾似道的党羽则纷纷出声指责。
“文大人,你莫要危言耸听,扰乱朝堂。”
“贾相治国有方,岂容你在此质疑。”
陆秀夫站了出来,他面容沉稳,语气坚定地说道:“陛下,文大人所言不无道理。蒙古之患,不可小觑。今当团结一心,共商御敌之策,而非在此互相攻讦。”
张世杰也抱拳说道:“陛下,末将愿率将士们全力抗敌,只是军需物资,还需朝廷妥善筹备。”
贾似道见势不妙,连忙说道:“陛下,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贸然行事,以免引起蒙古的误会,挑起战端。”
皇帝赵?看着争吵不休的大臣们,心中烦闷,摆了摆手:“众卿家莫要再争,此事容后再议。退朝吧。”
大臣们纷纷行礼,退出朝堂。
贾似道走过文天祥身边时,压低声音道:“文大人,你今日之举,莫要后悔。”
文天祥昂首挺胸,毫不理会。
皇宫外,市井之中也是一片喧嚣与不安。百姓们听闻蒙古的消息,人心惶惶。
在一个破旧的茶馆里,几个老者围坐在一起,唉声叹气。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皱着眉头说道:“想当年,金国入侵,我大宋百姓就饱受战乱之苦。如今蒙古又起,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一个年轻的后生不服气地说道:“怕什么?我大宋也有不少英雄豪杰,定能将蒙古人击退。”
旁边一位中年人苦笑着摇摇头:“谈何容易。朝廷如今这般模样,贾似道只知弄权,真到了打仗,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在城中的一个小巷子里,李婉儿正在家中忙碌。她身形瘦弱,但眼神中透着坚韧。家中男丁皆被征去修筑边防,只剩下她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婉儿,听说蒙古人要打过来了,这可如何是好?”母亲满脸担忧地问道。
李婉儿停下手中的活计,安慰道:“娘,别怕。朝廷总会有办法的,就算真的打过来,我也会保护好您的。”
而在城郊的一个庄园里,贾似道坐在书房中,脸色阴沉。
他的亲信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相爷,今日朝堂之上,文天祥那厮甚是嚣张,您可得想个办法啊。”
贾似道咬牙切齿地说道:“哼,他以为他能翻出什么浪花?本相定不会让他得逞。传令下去,密切关注文天祥的一举一动,如有机会,便将他除之而后快。”
“是,相爷。”亲信领命而去。
文天祥回到家中,心情沉重。
他望着墙上的宝剑,心中暗暗发誓:“大宋的江山,绝不能在我辈手中沦陷。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亦要勇往直前。”
夜晚,临安城被黑暗笼罩。皇宫内,皇帝赵?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思索着应对蒙古的策略。
而贾似道却在府中饮酒作乐,似乎并不将蒙古的威胁放在心上。
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即将席卷整个南宋王朝。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临安城的大街小巷,却无法驱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文天祥早早起身,决定再去拜访几位志同道合的大臣,商讨抗蒙之策。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能在蒙古大军来袭之前有所准备。
在去往大臣刘黻(读fu)府上的途中,文天祥看到街边的百姓们行色匆匆,许多店铺都关着门,一片萧条景象。他心中不禁一阵酸楚,更加坚定了抗蒙的决心。
来到刘黻府前,文天祥递上名帖,很快便被请了进去。
刘黻迎上前,满脸忧虑地说道:“文山兄,昨日朝堂之事,我深感忧虑。贾似道那厮蒙蔽圣听,如此下去,大宋危矣。”
文天祥点头道:“正是如此。我等不能坐视不管,今日前来,便是想与兄台商议,如何能让陛下看清局势,真正重视起蒙古的威胁。”
两人正说着,管家进来通报,说陆秀夫和张世杰也来了。文天祥心中一喜,看来众人皆是心系国家安危。
陆秀夫和张世杰走进客厅,彼此行礼后,张世杰急切地说道:“文大人,刘大人,我得到消息,蒙古军队已在边境集结,蠢蠢欲动。我虽有心抗敌,但兵力有限,且军需不足,这可如何是好?”
文天祥沉思片刻,说道:“张将军莫急。我等先联名上书陛下,陈明利害,请求陛下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招募新兵和筹备军需。同时,我等可在民间发起募捐,号召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刘黻赞同道:“此计甚好。只是贾似道必定会从中作梗,我们还需想个办法应对。”
陆秀夫说道:“我等可直接面见陛下,绕过贾似道。另外,我们也需联络更多的忠义之士,壮大我们的力量,让陛下知道,抗蒙乃是众望所归。”
四人商议许久,拟定了一份详细的上书内容和行动计划。
随后,他们决定分头行动,文天祥负责联络朝中的一些清流大臣,陆秀夫去筹备民间募捐之事,张世杰则回军营加紧训练士兵,刘黻在朝中留意贾似道的动向。
文天祥离开刘黻府后,又去拜访了几位大臣,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然而,当他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家中气氛异常。
原来,贾似道已派人前来警告文天祥,若他再继续与自己作对,将会有严重的后果。文天祥的家人都为他担心,劝他放弃。
文天祥看着家人,坚定地说道:“我身为大宋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国难当头,我怎能退缩?若因惧怕贾似道的威胁而放弃,我还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面对天下百姓?”
家人见他心意已决,虽仍担忧,但也不再劝阻。
与此同时,陆秀夫在城中张贴告示,号召百姓为抗蒙贡献力量。百姓们纷纷响应,有的捐出家中的钱财,有的送来粮食和衣物,还有一些年轻人自愿报名参军。
一位老者颤巍巍地来到募捐点,将自己积攒多年的一点积蓄放入募捐箱中,说道:“这是我全部的家当,希望能为保卫大宋出一份力。”
陆秀夫感动地说道:“老人家,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了。大宋有您这样的百姓,定能度过难关。”
在军营中,张世杰亲自训练士兵,他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士兵们也深知此次面临的是生死之战,个个刻苦训练,士气逐渐高昂。
“将士们,蒙古人想要侵占我们的家园,奴役我们的亲人。我们能答应吗?”张世杰大声问道。
“不能!”士兵们齐声高呼。
“好!那我们就要用手中的武器,保卫我们的大宋,让蒙古人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然而,贾似道得知陆秀夫在民间募捐和文天祥等人的行动后,十分恼怒。他在朝堂上污蔑文天祥等人煽动百姓,意图谋反。
皇帝赵?听闻后,心中疑惑,召文天祥等人进宫质问。
文天祥坦然面对皇帝,说道:“陛下,臣等所为,皆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蒙古大军压境,我等若不早做准备,一旦战争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民间百姓深明大义,自愿为抗蒙贡献力量,臣等只是顺应民意,绝无谋反之心。”
陆秀夫也说道:“陛下,如今国势危急,臣等心急如焚。贾相不思抗敌之策,却诬陷忠臣,还望陛下明察。”
皇帝赵?看着双方,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文天祥等人忠心耿耿,但贾似道在朝中势力庞大,他也不敢轻易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