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宰相张九龄缓缓站出来的那一刻,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了许多。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九龄的身上。
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淡漠的扫视着张九龄。
??同时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件事情恐怕和张九龄脱不开关系。可他为何如此?莫非有人暗中鼓动?”
??“可满朝文武谁能说服张九龄?”
思虑再三,李隆基语气低沉的问道:“爱卿有何提议?”
张九龄拱手行礼,微微低下头,恭敬地说道:“启禀圣上,臣以为应当让百姓参与其中,共同谋利。”
“如今大唐盛世繁华,却依旧有百姓勉强能混个温饱,若能让百姓在商业中分得一杯羹,既能彰显圣上的仁德,又能促进经济之繁荣。”
?在说话的同时,他偷偷地瞄了一眼李瑁。
他的眼神快速地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神色,心中想着自己答应李瑁的事情已经做到了。
李瑁站在一旁,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同时他心中暗暗想着:“只要事情闹大,这老东西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
“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把酒楼开遍整个大唐,到时候赚了多少钱就没人知道。”
“若想招兵买马,扩充大军数量,钱是必不可少,至于剩下的资源,大可慢慢收集。”
想到这的时候,李瑁嘴角忍不住在微微上扬,又很快压下去,没有让人察觉到有什么异常。
李隆基听着张九龄的提议,却一时想不到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微微皱起眉头,将目光转移到李瑁的身上询问道:“寿王,你觉得张丞相的提议如何?”
李瑁听到李隆基的询问,连忙收敛了自己的表情。
他微微皱眉,装作思考的样子。
而后看向张九龄询问道:“张丞相,本王该如何让利于民呢?”
张九龄和李瑁对视了一眼,立马明白彼此心里的想法。
随即,他再次对着李隆基说:“启禀圣上,微臣以为,可让酒楼掌柜全部到寿王的酒楼之中学习。
“而后,让这些掌柜将酒楼开在长安城之外。如此一来,既不打扰寿王的酒楼生意,同时也能够让百姓从中获利。”
“如此既保住了皇室的颜面,同时还能够让利于民,一举两得。”
张九龄的话语刚落,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百官纷纷惊叹,这个主意确实巧妙,既能让百姓获利,又能不影响寿王的生意,还能促进商业的发展。一些官员立刻站出来赞同并附议。
“圣上,张丞相此计甚妙。此举可使百姓富足,国家昌盛。”一位大臣恭敬地说道。
“臣等附议。此乃利国利民之策。”其他官员也纷纷响应。
其余文武百官私下里小声议论着,对这个提议赞不绝口。
“这张丞相果然足智多谋啊。”
“是啊,如此一来,百姓也能受益,寿王的生意也不会受影响。”
然而,也有一些官员心中暗自担忧。
他们觉得此事过于顺利,背后或许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在这种场合下,他们也不敢轻易提出反对意见,只能小声议论着。
“依我看,这就是在针对寿王殿下。”
“嘘,慎言,慎言啊,其中利益关系,谁又能看得清楚呢。”
“要怪就怪寿王得罪了丞相大人。”
“寿王宴可谓是日进斗金,谁看了不眼红?若换做是我,必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李隆基听着百官的议论,微微沉吟片刻,然后沉声同意。
“准奏。”
听到李隆基的准许之后。
文武百官立马对着他躬身拱手说道:“圣上英明。”
“圣上如此宽宏大量,实乃我大唐百姓之福。”
“臣附议。”
李隆基听着大臣们的夸赞声,却只是冷哼了一声而已。
毕竟,寿王的酒楼,有八成收入是朕的。
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
随即,李隆基微怒起身挥手说道:“退朝!”
文武百官连忙再次躬身拱手行礼道:“恭送圣上。”
此时,李瑁的心中一阵狂喜。
他暗自想着,等酒楼开起来之后,将会有大批量的钱财入账,而这些钱并不在自己名下,即便高琛来查,也查不出来分毫。
不出三个月,所赚钱财足以养活一支五万人的大军。
散朝后,李瑁故意放慢脚步,等张九龄走过来。李瑁微微拱手,轻声说道:“多谢丞相大人相助。”
张九龄微微点头,回应道:“寿王殿下客气了,臣也是为了大唐的繁荣着想。”
李瑁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说道:“日后若有需要,本王定当回报。”
张九龄心中明白,自己与李瑁之间的交易已经结束了。
随着李隆基宣布退朝,文武百官三三两两的散去。
高琛看了一眼李瑁的背影,心里总觉得这其中有蹊跷。
他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着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无论他怎么去想,都想不到此事对寿王有任何好处。
高琛缓缓走出朝堂,小喜子连忙跟在身后。
高琛停下脚步,对小喜子说道:“小喜子,此事不可掉以轻心。你去找个机灵懂事的太监,到马场里面下注,要能和那些王爷、纨绔子弟打成一片,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
小喜子恭敬地说道:“公公放心,奴才一定办好此事。只是,公公为何觉得此事有蹊跷呢?”
高琛微微眯起眼睛,说道:“今日朝堂之上,张丞相的提议看似合理,但总觉得太过顺利。而且寿王的反应也有些奇怪,这里面恐怕不简单。”
小喜子点了点头,说道:“奴才明白了。公公放心,奴才会尽快找到合适的人去马场。”
高琛又叮嘱道:“记住,要小心行事,不可露出破绽。有任何情况,立刻向我汇报。”
小喜子应道:“是,公公。奴才这就去办。”说完,小喜子便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