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天,刘能还是和平时一样正常上下班,只不过他并没有找自己的朋友喝酒,而是老老实实回家休息。
之前的那顿鞭子抽得委实太狠了一些,刘能的身上虽然没有伤痕,但是疼痛感却是丝毫不减的。
所以,刘能现在正处于养伤的阶段,必须先养好伤再进行下一次穿越。
在养伤的这段时间,刘能正好可以确定一下,自己下一次穿越的目的地应该选择哪里。
目前他的选择有三个。
第一个,穿越到对白象的自卫反击战之中。
这个时候已经建国了,而且军中基本都是自己的同志,还有日内瓦战俘条约的约束,最起码不用莫名其妙挨鞭子了。
第二个则是辽沈战役期间的锦西保卫战。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建国,但还是自己的同志,一样有极为人道的战俘政策存在,对待被俘人员也会以心灵攻势为主,可以不用挨鞭子。
第三个选择刘能眼下还在犹豫,他想去看看雍熙北伐。
这场北伐毫无疑问是一场失败的战役,不禁三路大军大败,还诞生了一个在后世极为响亮的人物——高梁河车神。
刘能想去亲眼见识一下,这位高粱河车神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任务,可以驾着驴车从战场上逃出来。
要知道,契丹人可是草原民族,他们是有骑兵的。
当然,还有那位引出着名小说杨家将、后来战死在陈家谷的北宋重要将领杨业。
不过刘能却不敢确定自己要不要穿越到这个时候,毕竟北宋也是属于封建王朝,而且宋太宗赵光义也不算是什么好人,否则不可能夺了他哥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还纵容宰相赵普贪污,从而奠定了北宋文强武弱、以文御武的风气。
既然赵光义不算是什么好人,那么刘能也不敢保证赵光义会不会因为哪句话说的不对而砍了自己。
虽然自己不会死,但是疼啊!
在长平战场上他只是挨了顿鞭子而已,如果是被砍了,那是有可能会变成植物人的。
反正植物人只是身体没办法做出反应,意识还是清醒的,又不影响系统的存在。
但是,前两个选择极有可能被封杀掉啊,发都发不出来,又谈何穿越呢?
那么,眼下就只有最后一个选择了,那就是雍熙北伐。
为了自己穿越过去可以顺畅一点,刘能特意做足了相关准备,不仅在网上查询了北宋时期的社会人文情况,还详细了解了赵光义这个人。
等自己感觉准备好了之后,刘能这才在两周之后的周五晚上,在心中呼叫了系统,下达了穿越的命令:“系统,穿越到雍熙三年,地点雄州。”
北宋,雄州城。
这里是大宋和辽国的交界之处,北边150里就是辽国的南京析津府。
辽国共有五京,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
由于辽帝四时巡行,有四时捺钵的制度,国都并不固定,所以这五个地方辽帝都会过来,自然被定为了五京之一。
不过实际上因为这里距离宋国的边境并不远,所以辽帝也不会没事就往这里跑,而是经常在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来回溜达。
但是,析津府既然是五京之一,也是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的。
因为析津府实际上就是之前的幽州城。
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也就是战国七雄时候的燕国。
燕昭王时秦开破东胡后,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
秦始皇灭燕,沿燕建制,仍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
西汉时,汉高祖时分上谷置涿郡,武帝时设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诸郡国。
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幽州治所在蓟县,治所蓟县。
三国魏晋时期,公孙瓒及公孙度分别占据幽州诸郡。
隋炀帝大业初罢州置郡,故改幽州为涿郡。
唐武德元年复为幽州,后又置东夷都护府。
玄宗先天二年设置幽州节度使,统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9州。
天宝元年改为范阳郡,也就是挑起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所担任的范阳节度使所在地。
乾元元年,因为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他自己的老爹,当时的皇帝唐肃宗认为这是安史之乱即将平定的征召,于是又将范阳改回了幽州。
天福元年,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割让辽国,次年被辽太宗升幽州为幽都府,在这里大兴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的时候又改称析津府。
这里的历史悠久,建城时间已经超过了千年,再加上地势平坦,河流丰富,所以汉人百姓在这里生活的很多,自然而然便成为了辽国最重要的赋税之地,在辽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过汉人百姓多也有问题,那就是辽国朝廷一直担心此地不稳,这些汉人会心向南面的大宋。
毕竟大宋建立者是正儿八经的汉人赵匡胤,大宋朝廷从上到下也几乎都是汉人为官,故而对此是严防死守,驻扎重兵。
当然,这些兵马也是为了防备宋人的偷袭。
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幽州也是宋辽双方必须争夺的节点。
这里北邻燕山,向东可以入辽东,南面则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最适合他们辽国骑兵纵横驰骋。
如果幽云十六州在辽国手里,辽国就可以随时随地对宋国发动战争,胜则可以南下,纵横在华北平原,败则可以退守,宋国即便想夺回去,正常情况下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但是如果幽云十六州在大宋的手里,就可以利用之前修筑的长城抵御辽国骑兵的进攻,辽国骑兵虽然犀利,但是面对峰峦叠嶂的高山,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叹气。
大宋不是没有惦念过幽云十六州,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这里。
赵匡胤不仅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
赵匡胤甚至在临死前还留下过遗诏,复幽云十六州者当封王。
要知道,大宋对于赵姓宗室的态度可没有这么大方。
可以被封为亲王的只有皇帝的皇子和兄弟,而且他们的继承者在继承爵位的时候不能直接继承,而是要降爵继承,亲王的子嗣只能封为郡王,郡王的子嗣则是会被封为郡公。
就连那群和赵匡胤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最多就只是个国公而已,压根轮不到封王爵。
由此便可以知道,大宋对幽云十六州的执念有多深了。
并且,这不是赵光义第一次算计幽云十六州了。
早在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在平定北汉以后,欲挟战胜之威,直捣幽州,一举夺取幽云十六州。
不过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宋军在幽州西北的高粱河惨败给了耶律休哥所率的五院部,阵脚打乱,纷纷逃窜。
赵光义大腿上中了两箭,只身逃离战场,他的行在服御宝器、随从宫嫔(可能主要是俘虏的北汉嫔妃)都落入辽军手中。
耶律休哥面对赵光义这么大的一个战功,自然不肯轻易放过,于是便开始追击。
赵光义留下刚刚因战功而提拔成西州刺史的亲信武将高琼在御营作为自己的替身,自己则是换乘驴车,向南狂奔。
这也是他高粱河车神的来历。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追击他的辽国大将南京留守耶律休哥在激战中三处受伤,以致无法骑马,不得不退回了幽州,直到他逃到了定州城的时候才收到了这个消息,这才命人收拢溃兵,返回了开封汴梁城。
赵光义后来也反思过:朕往岁既克并、汾,观兵蓟北,方年少气锐……往则奋锐居先,还乃勒兵殿后,静而思之,亦可为戒。
不过等到辽景宗病逝,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并由萧太后摄政的时候,赵光义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便发兵向北,打算趁着辽朝主少国疑、内部不稳的天赐良机,一举夺回幽云十六州,彻底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所以,他将大军兵分三路,一路由曹彬率领作为主力,先攻取涿州,吸引住辽军的主力,而西路的潘美与东路的田重进则负责攻略山后,待山后攻略完毕则由山后转掠山前,最后汇合的宋朝三路大军与辽军在幽州城下进行主力决战。
曹彬作为主力,需要吸引辽军的注意,自然就要在辽军的眼皮子底下集结发动攻势。
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正是宋辽边境上的第一座大城——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