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河正在处理因公司搬迁、引发的人事变动时,他做空日本股市、赚取天量财富、控股众多科技公司、成为最顶级富豪的消息,已经闹的举世皆知了!
港城是最先报道这个消息的。别看媒体骂的欢,报纸更是铺天盖地的指责。但港城百姓,对他却没有多少反感。茶余饭后谈起,反而称赞居多。
以几千亿美金身价,成为港城籍世界首富,还不够港城人自豪的吗?
你说他毁了日本经济?那不是正好吗?日本的钱,不赚白不赚呀!
你说他控制港城经济?扯蛋!他卖的又不是必需品,你不买,他还能强迫你不成?
他不但没有吸港城的血,反而是吸全世界的血,反哺港城。
他把港城的高科技产品卖到全世界,创造了那么多高薪岗位!带动港城科技腾飞!这是港城楷模好吧!
他不是港城人?那就更扯淡了!
他那么多企业,总部都在港城!
你说人不在港城?那也是港城人!
媒体,都喜欢讲百姓喜欢听的话题。见赞扬林天河的报纸热卖,媒体纷纷调整口径。
想要专访他的媒体,从九龙排到沙田!可惜媒体根本找不到人!
媒体把电话打到公司,收到的回复很统一!老板在内地!
没几天,倪广南就打来电话。连港城的大学,想邀请林天河去演讲。
演讲是不可能演讲的!抛头露面都不可能!
林天河曾给港中文捐了两栋楼,一栋名叫“奏凯楼”,另一栋叫“思源楼”。现在,港中文把那栋“思源楼”,改名“天河楼”。
你别说,这一改名,学生提起来,都与有荣焉。
媒体报道的严肃商业话题,没几个百姓感兴趣。后来改说好听的,但马屁拍多了,也拍不出什么新意。
百姓感兴趣的,是八卦!是首富有多少老婆、有多少情人、跟哪个明星有绯闻,谁谁是私生子。一时间,各种编造的香艳故事,都把主角换成首富。
紧随港城报道林天河消息的,是日本的媒体。
经济不景气,百姓最喜欢找靶子。
林天河做空日本股市,就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
不少媒体还呼吁政府,惩治林天河,没收他的财产。
群体总是盲目的,简单直接的口号,最容易得人心。
这种呼声,把日本政府推到尴尬的境地。
惩处?怎么可能!股市崩盘时,做空日本股市的财团不知凡几!单单惩处林天河?那不是选择性执法吗?惩处林天河,以什么理由?
股市又没有禁止做空,以做空的理由抓人,显然是不成立的。
况且,这林天河根本不在日本,去哪里抓人?华夏与日本,并没有引渡条约。
日本政府被逼无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会调查股市中的非法做空行为。但这种不疼不痒的声明,显然满足不了百姓期望。
林天河旗下公司的产品被曝光后,这些品牌瞬间遭了殃。不少激愤的群众,把自己购买的阳光电脑、伟亿达游戏机,抱上街头进行打砸、焚烧。
接着,不少小报推波助澜,呼吁群众支持国货,抵制港城产品。
开在日本的专卖店就遭了殃,要么关门歇业,要么被打砸、洗劫一空,
不少合作品牌也遭了殃,采用林天河公司的芯片、操作系统的电脑、游戏机,也遭到了抵制。
抵制消息传到美国,反响却很平淡。
这时期的美国人,对首富压根无感。反正前些年,首富也不是美国人。华人成为首富,又能怎么样?
这时候的美国,号称“民主灯塔”!说到底,就是“成功崇拜”,甚至“财富崇拜”!
这波消息,反而让林天河收获不少美国粉丝。在美国的不少华人工程师,在这波消息的影响下,反而纷纷返回港城创业。
消息传到欧洲,基本毫无波澜。
这几年,欧洲大陆风起云涌,大事不断。各国政府,正忙着搞欧盟呢,哪里会关注这事。
林天河的所作所为,在欧洲百姓看来,不过是正常的金融手段,只是赚的钱多了些。他们除了赞叹港城较低的财产税,基本无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港城的公司总部搬迁,反而顺利起来。
在不少员工看来,老板这么有钱,只要他愿意投入,以后的元朗,说不定可以成为港城的新中心。
现在荒凉一点有什么?到那边买房、买商铺,以后还能升值呢!
11月底,所有公司的搬迁,已经全部完成。
伟亿达的梁炎华,给林天河打来电话,询问他们什么时候搬迁,搞得林天河莫名其妙。
最后没办法,林天河低价卖给伟亿达一块地,让他们自己盖总部去。
港城众多科技公司,集体前往元朗,也引起了港城地产商的注意。
不注意不行呀!这些公司的员工,纷纷抛售中心区的房产。一个多月的时间,新挂牌的二手房产数量,达到上万套之多。近几年房价,飞速上涨的势头,戛然而止。
倪广南突然称元朗打来电话,称李超人想跟他谈谈。
李超人果然不简单!目光敏锐!他是找自己买地,还是找自己卖电呢?
林天河问道:“他找我,有没有说是什么事情?”
倪广南道:“具体没说,你看,要不要回内地,跟他们谈谈?”
公司搬迁,已经完成了,他在港城暂时没什么事情。想了想说道:“那就12月5号吧,约在京城见面!”
港城事情处理完,林天河又来到深城。
旗下的晶圆生产公司,目前有三座晶圆厂。经过这几年发展,晶圆厂的工艺制程已经有些落后,产能也显得不足。是时候增建新的晶圆厂了!
见到林天河,张茹京笑道:“林总成了首富,没忘了晶圆厂,不错不错!”
林天河尴尬笑道:“怎么会呢!我这不就来了嘛!这几年,公司应该有不少未分配的利润吧!这次需要扩建几座晶圆厂?”
梁梦松道:“像这种最大规模的,我看最少需要两座!”
张茹京瞅了瞅林天河,责备道:“其实,这事情早就应该定下来了!沪市那边,一直邀请我们去那里建,政府愿意免费出土地,还承诺投资一半资金!”
梁梦松笑道:“深城这边,也是一样的承诺!”
林天河对晶圆厂早有打算,觉得还是建在内陆更好。内地这么大的地方,凭什么只发展沿海地区呢?
况且,自己是缺钱的人嘛!让政府参一股,经营中,怕是会受到众多掣肘。
想了想,林天河道:“我觉得吧,还是另外成立一家晶圆公司,两家相互竞争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