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谷关,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杨昂与杨任并肩而立,面色凝重。
近日来,军中粮草越发匮乏,士兵们怨言渐生,而张鲁那边却始终没有增拨粮草的迹象。
正忧虑间,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呈上一封书信:“二位将军,有密信送达。”
杨昂接过,展开一瞧,见是刘封的来信。
他与杨任凑近,一同细读起来。
信中刘封言辞恳切,称张鲁并非良主,在这艰难时刻竟断了他们的粮草,致使将士们陷入绝境。
如今汉室衰微,顺应皇命,与刘备这样的仁义之主一同建功立业,才是真正的正道。
读完信,杨昂将信攥在手中,眉头紧锁,来回踱步:“张鲁如此行径,实在让人心寒。我等为他在前线拼死厮杀,他却在后方断我生路。”
杨任也满脸愁容,长叹一声:“是啊,这般主公,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刘封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
两人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营帐内气氛压抑。
许久,杨昂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杨任:“兄弟,你怎么看?咱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
杨任咬了咬牙:“大哥,我觉得刘封说得在理。咱们的兄弟们在此厮杀多日,死伤无数,换来的却是这般下场。若继续跟着张鲁,恐怕迟早要全军覆没。不如……顺应大势,归降刘备。”
杨昂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便被决绝取代:“好!为了兄弟们的性命,也为了咱们的前程,就这么办。”
商议已定,二人召集麾下将士。
杨昂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众人,高声说道:“弟兄们!咱们在此浴血奋战,可张鲁却断了咱们的粮草,将咱们置于死地。这样的主公,不值得我们效忠!如今,刘封将军来信,邀我们一同投奔仁义的刘备皇叔,共创大业。大家意下如何?”
台下的将士们先是一阵哗然,随后纷纷交头接耳。
片刻后,一名士兵大声喊道:“将军,我们听您的!张鲁这般无情,咱们跟着他还有什么前途!”
其他士兵也纷纷附和,呼声越来越高。
杨昂见状,心中一热:“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咱们就打开城门,迎接刘备大军。”
随着“吱呀”一声巨响,骆谷关的城门缓缓打开。
刘备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大军稳步前行。
看到城门大开,杨昂与杨任率领众将士在城门口跪地迎接。
刘备连忙下马,快步上前,将二人扶起:“二位将军深明大义,刘备感激不尽。”
杨昂满脸愧疚:“皇叔,我等有眼无珠,此前追随张鲁,多有冒犯。如今愿弃暗投明,还望皇叔收留。”
刘备大笑,拍了拍二人的肩膀:“哈哈,二位将军能迷途知返,实乃我军之幸。往后咱们便是一家人,一同为兴复汉室努力。”
刘备进入骆谷关后,当即下令犒赏三军,同时让杨昂、杨任继续带领本部兵马,以稳定军心。
杨昂与杨任深受感动,决心为刘备肝脑涂地。
稍作休整后,刘备继续采用两路大军进攻的策略,向汉中的下一道关卡——华阳关进发。
数日后,大军抵达华阳关下。
杨昂、杨任带着部分“汉中军”来到关下,高声呼喊:“城上听着,快去通报申耽将军,就说杨昂、杨任有要事相商!”
不一会儿,申耽出现在城头,看到杨昂、杨任,他眉头一皱:“你二人不在前线作战,来此作甚?”
杨昂仰头说道:“申将军,今我等在前方拼命厮杀,你们却在后方断我退路,是何道理?”
申耽神色一凛:“这是主公之命,我等也无可奈何。”
杨任紧接着说道:“申将军,如今军中粮草告急,将士们都饿着肚子打仗。我等想入关,亲自向主公请求粮草,还望申将军行个方便。”
申耽看着城下的二人,心中有些犹豫。
他瞧了瞧对方身后的兵马,人数并不多,心想:“这二人若真有异动,就凭他们这点人马,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于是,他高声说道:“好吧,既然如此,我便放你们进来。但你们须得速速离去,莫要在此逗留。”
城门打开,杨昂、杨任率领士兵缓缓入城。
刚一进城,杨昂与杨任对视一眼,同时抽出腰间佩剑,大声喊道:“弟兄们,动手!”
早已暗藏杀心的士兵们瞬间如猛虎般扑向守城的士兵。
申耽大惊失色,怒吼道:“你二人竟敢反叛主公!”
杨昂冷笑道:“申将军,张鲁昏庸无道,这般主公,何必效忠!今日我等顺应天命,归降刘备皇叔,劝你也莫要执迷不悟!”
说罢,挥刀向申耽砍去。
申耽连忙举剑抵挡,一边抵挡一边高呼:“来人啊,有叛军,快守住城门!”
然而,他的呼喊声很快被混乱的厮杀声淹没。
杨任则带领麾下士兵,朝着城门处猛攻,试图夺取城门的控制权。
关外,刘备一直密切关注着城内的动静。
看到城头上突然出现混乱,又有信号传来,他立刻下令:“阎行将军,带领大军,速速攻城!”
阎行得令,挥舞长枪,率领大军如潮水般冲向华阳关。
华阳关内,杨昂与申耽杀得难解难分。
申耽虽奋力抵抗,但他的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渐渐陷入了劣势。
杨任那边,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成功夺取了城门。
他打开城门,高声喊道:“皇叔,城门已破!”
刘备见状,一马当先,率领大军冲入城中。
申耽见大势已去,心中绝望,手中的剑也渐渐慢了下来。
杨昂瞅准时机,一剑刺中申耽的肩膀,申耽吃痛,手中长剑掉落。
他长叹一声,缓缓跪地:“罢了罢了,我申耽今日认栽,愿降皇叔。”
刘备进入城中,来到申耽面前,亲自将他扶起:“申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你我携手,共图大业,何乐而不为?”
申耽感激涕零:“多谢皇叔不杀之恩,申耽愿效犬马之劳。”
至此,华阳关顺利被刘备军攻破。
刘备下令安抚百姓,整顿军队,为下一步进军汉中做准备。
而这接连的胜利,让刘备军士气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