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赖子听到大家的指责,依然不知悔改,梗着脖子喊道:“你们胡说,我那是有被冤枉的!”他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让人看了就来气。
大队长怒喝道:“王赖子,你别在这狡辩,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要不是你家里上有老下面还有两个孩子,你早都吃枪子了,就你这德行,还想跟着去帮忙盖房子,门都没有!”
王赖子见状,灰溜溜地钻回了人群,嘴里还嘟囔着一些骂骂咧咧的话。
盖房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天下工后,大家都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直奔工地。
搬砖的搬砖,和泥的和泥,每个人都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沈若楠、何落落和赵鹏的房子虽然不是挨在一起的,中间隔了一小段距离,但这正是沈若楠想要的。
她觉得现在盖的房子要是都挨在一起,没有一点隐私可言,那还不如不盖呢,花那冤枉钱干嘛?还不如住在知青院,不花钱还自在。
沈若楠沈若楠一边给干活的人们递水,一边看着旁边忙的不亦乐乎的何落落。
“落落,你说咱们的房子隔得远一点,是不是挺好的?这样有自己的空间,也更方便。”
何落落点了点头,笑着说:“是啊,若楠,还是你想得周到,我也觉得这样挺好的。
要是挨在一起,感觉都没有自己的隐私了。有点距离确实自在些。
而且以后咱们在自己家里想干啥就干啥,也不用担心吵到别人或者被别人打扰。”
这时,赵鹏走了过来,听到她们的对话,说道:“你们俩还挺讲究的,不过这样也好,有自己的空间,住起来更舒服。”
沈若楠笑了笑,说:“那当然啦,这可是我们自己住的地方,当然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啦。”
赵鹏看着她们,感慨地说:“是啊,大家都很努力地盖房子,就是为了有一个温暖的家。”
沈若楠、何落落和赵鹏一边聊着闲话,手上也没闲着,他们给大家准备好茶水,还时不时搭把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房子的进度很快。
这一天,下工后的沈若楠迈着有些疲惫的步伐,来到了正在建造的房子前。
看着那逐渐成型的房子,她的眼眶微微泛红,感动地对正在干活的村民们说道:“大伙辛苦了,要不是你们,这房子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盖好。”
一位村民放下手中的工具,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笑着说:“这算啥,既然你们来到了我们大队,那咱们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
他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是啊,”另一位村民接着说道,“你们这些知青有文化,有见识,能来咱们这是咱们的福气。帮你们盖房子,咱们也高兴。”
他手里还拿着一块砖头,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
这时,大队长也走了过来,说道:“沈丫头,别跟大伙客气。我看你们这个房子按照这个速度,应该再两天就可以上梁了吧?”
沈若楠听到大队长的话,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
她连忙说道:“大队长,真的吗?要是能这么快上梁那就太好了。我们都盼着这房子能早点盖好呢。”
旁边的村民们也纷纷点头,说道:“是啊,大队长说得对。按照大家的这个速度,应该用不了两天就能上梁了。”
大队长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笑着说道:“好啊,大家再加把劲,争取让这房子早点完工。”
村民们听了大队长的话,干劲更足了,他们纷纷拿起工具,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盖房工作中。
何落落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一脸期待地问道:“大队长,我听说上梁的时候是不是得有个仪式啊?”
大队长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那当然,咱们村的规矩可不能少。到时候热热闹闹的,也图个吉利。”
赵鹏兴奋地搓了搓手,迫不及待地说道:“太好了,大队长,那这仪式都有啥讲究,您可得提前跟我们讲讲。我们好准备准备。”
大队长拍了拍赵鹏的肩膀,神色郑重地说道:“这上梁可是大事,首先得选个良辰吉日,然后在梁上贴上红布,写上吉祥的话。上梁的时候,还要放鞭炮,唱赞歌,祈求平安顺利。”
沈若楠也好奇地问道:“大队长,那这赞歌怎么唱啊?”
大队长哈哈一笑,说道:“这赞歌嘛,都是我们村里的老人代代相传下来的,歌词都很有讲究。到时候会有人教你们的。”
大家听了,都兴奋不已,开始热烈地讨论起上梁的仪式来。
大家都围了过来,认真地听老人讲解。老人说道:“这上梁的时候,主人家要在梁上绑上一只公鸡,寓意着吉祥如意。还要在梁下撒上一些五谷杂粮,象征着丰收和富足。”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些规矩很有意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老人接着说道:“上梁的时候,还要有一个人爬上梁去,把红布挂在梁上。这个人一定要是家里的长子或者长孙,寓意着家族的兴旺。”
赵鹏连忙说道:“大队长,我们家就我一个儿子,到时候我上梁吧。”
大队长笑着说道:“好啊,赵鹏,你可要小心点,别摔着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变得更加欢乐和融洽。
大家又热火朝天地聊了一会儿,大队长看了看天色,说道:“行啦,大伙加把劲,今天再多干点儿,争取早点让房子完工。”
村民们纷纷应和,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沈若楠、何落落和赵鹏也不甘示弱,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搬材料。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转眼就到了傍晚。大队长看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说道:“今天就到这儿吧,都回去好好歇歇,明天接着干。”
众人收拾好工具,陆陆续续离开了工地。沈若楠看着大家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激。
第二天,大家早早地又来到了工地,干活的劲头比昨天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