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知青听得心惊胆颤,也不敢装聋作哑了,白着脸辩解:“我没有,我不要聘礼了,行吗?”
她也是仔细观察后,才选中了六婶子家的宋三,就是贪图他能对自己百依百顺,他亲妈对他千依百顺,才愿意下嫁。
她嫁人是为了能少下地,过上好日子,
大家都听呆了,虽然听不太懂楚红为什么能连说一大串话。
更不懂吴知青为什么怕成这样?
宋大嫂是个聪明人,看到楚红能打压住婆婆,就立马冲过来拉着她的手:“楚红啊,你就帮我们把家给分了吧?要不然我们真是活不下去了。”
“粮食橱柜都是锁着的,分了钱粮也都不在我们手里,我们这些大人挣满工分,两家的孩子却吃不饱。”宋二嫂拉着自家和大嫂家的小儿子哭诉:“看他们都是又黑又瘦,再看看小叔他是白白胖胖的。”
“我就不明白了,大哥和我男人,是不是捡来的?”
“要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偏心?”
边上的人也七嘴八舌帮腔:“可不是嘛,宋三确实不像是咱们庄稼人。”
有男青年羡慕的看着宋三身上棉衣:“看他身上棉衣都是新的。”
边上大妈就立马道:“还别说呢,我就没看到他穿过打补丁的衣裳。”
有年轻小媳妇想多了:“难不成前头两个儿子真的是捡来的?”
另一个小媳妇说出另外怀疑:“有可能是六叔前头娶的生了两个儿子就没了,后头娶进门的才生了宋三。”
她们敢猜会想,边上有年轻小姑娘一脸恍然大悟:“那就难怪了,我阿妈就说过,有后妈就有后爹,要不怎么都说,宁跟着讨饭的娘,也别跟着当官的爹。”
有大娘听到她们的闲话,赶忙道:“瞎说什么呢,都是她生的,当时我都帮着接生呢?”
“只是老六家的米信,听算命的说小儿子命好有福,会让他们享福…”
“快别说了。”
楚红没敢答应。
乡下人都讲究父母在不分家。
像他们家,早早就答应分家,实在是爷爷奶奶不愿看到二婶阴阳怪气说话,还有大儿媳给孙女炖鸡蛋羹,她也要说闲话。
可二婶生了儿子,夫妻俩的感情也不错,总不能为这点事让他们离婚吧?
那就只能分家了。
但是村里,却极少有父母还在就分家的。
除非是儿子生的多,家里住不下,又全都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孙女的人家,才会分家另起房子。
而像六婶家,小儿子还没结婚,按着这边的习俗来说,公婆不答应,是不能分家的。
要是边上没外人在,楚红还能给她支个招,可众目睽睽之下,楚红也不敢太过分。
她就赶忙喊住想溜的队长:“生叔,我年轻不懂事,这事肯定得你们这些长辈来商量。”
队长就只能停住脚步,盯着宋老六:“六哥啊,你是一家之主,这事你怎么说?”
楚红可不耐烦再听这些琐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绝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她都露过面,就不能揽权,冷冷的看了眼吴知青,就从人群里挤出去。
楚红出来就看到自家奶奶,二婶和妈妈都在边上垫着脚看热闹。
还有楚楚他们,也跟着村里的孩子凑在石凳上看热闹。
对这一幕,楚红已经是平静无比了。
谁让现在没有电视,收音机,也没什么娱乐,以至于听到谁家吵架,大家都是恨不得端着凳子,揣着瓜子去看热闹。
她就看到过,原本妯娌只是斗嘴,这看热闹的人还嫌没意思,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拱火,害的人家妯娌打起来。
她就走过去喊人:“奶奶,阿妈,二婶你们早点回去,外面风大。”
她亲婶子吴巧芳就一脸遗憾:“我们出来的太晚了,都挤不进去,怎么才这一会儿就消停了啊?”
楚红忍住翻白眼的冲动,笑的勉强:“二婶你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要是真的出了事,我爸也是要当责任的。”
吴巧芳就讪讪笑了笑:“我就是随口一说。”
又对她道:“伟斌他们也要放假了,你记得让你阿爸多去校门口瞧瞧去。”
她儿子宋伟斌才十五岁,在镇上读初二,平时一个星期回来一回,也是带了米面去住校的。
楚红应了一声,吴巧芳惦记着还没缝好的被褥,才和吴秀打了个招呼,就催着婆婆回家去忙了。
她是看不上大嫂的,不仅生不出儿子,干活也不利索,还病恹恹的。
虽然已经分家了,却觉得公公婆婆这些年还能干活,倒是替大哥大嫂养家了。
现在自己肚子里又有了一个,她就想让公公婆婆来他们这边住。
回去的路上就对宋老娘道:“阿妈,这些年你们都帮着大哥大嫂把三个孙女拉扯大了。”
“现在我又有了,你们也得帮衬我们几年啊?”
孩子生下来,也得有人看着。
还有家里洗衣做饭扫地洗尿片,那活也不少呢?
宋老娘一听这话就不乐意:“我们帮衬你们还少吗?”
“给你们造房子的钱,现在还没全还清呢?”
“还有你公公不也是帮你们收拾自留地嘛?”
吴巧芳见婆婆脸色不好,立马陪笑脸:“是我说错话了,这些年多亏你们帮衬,等以后你们老了,我们肯定也是要照顾你们的。”
“有福他还说要挑些好木头,给你们置办寿材呢?”
现在都是土葬,过了五十岁的老人就特别想置办寿材。
现在可不觉得棺材晦气,而是这边的习俗就是早点置办好棺材。
能提早准备好寿材,自己也放心,还能积福长寿。
还能显出儿孙孝顺,说出去也体面。
宋老娘听到她这话,也不再多说了。
另一边,看了场好戏的吴秀也回去上班:“楚丹他们回来记得和我来说一声。”
她现在是赤脚医生,医疗室是打算明年再盖,现在她就先在办公室整理一些中药材。
楚红就问:“看病的人多吗?”
吴秀打了个哈欠:“天冷了就多,老人孩子不是感冒就是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