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州马上就归于政务院治下,正如陆院长反复强调的,这是华夏的内战,能和平解决就和平解决。真要军事攻占,也应尽量针对军事目标。英州城有五万多的居民,都将是我们治下的百姓,跟楚南民众一样,都是我们的父老乡亲。”
“唐主任,打仗可不是儿戏,枪炮又不认人,真打起来了,子弹可没长眼睛的。”
唐子恒虽没有明说要顾及到城内居民的安全,但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马上有人提出意见。这次会议扩大到师一级的军官,发言的是一位师长。
“军人发言,首先要报告,这点规矩都不知道吗?”
这位师长不经报告,就在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上开口驳斥唐子恒,李小强的脸色马上黑下来。他手下的骄兵悍将,对文职官员一向轻视,这次会议是军政联席会议,部分人就没按军中规矩来发言。
“李总指挥,军纪军规不能松懈,这点在任何时候都要强调,要常抓不懈。另外,”
说到这里,李子强严厉地扫视一圈参会的众人,特别是在几个师长身上还停留了一下,看得那几个师长心里发毛了,才继续说道。
“唐主任是政务院任命的战区军管会主任,既是地方的最高政务官,也是地方部队的最高军事首长。他的意见,就代表着政务院的意见,在座的所有人,包括我本人,也都要认真听取。”
“按政务院、军委会发布的行政级别条例规定,今天参会的人员除我外,其余所有人的行政级别都低于唐主任,明白吗?”
话还没落音,包括李小强在内的所有军人,马上起立、立正,并在李小强的带领下向李子强、唐子恒敬礼,还齐声回答“明白”。
李子强突然来了这一出,唐子恒也是热血上涌,学着李子强的样子回了一个不算规范的军礼,坐下时腰杆挺得更直。
为加强军队和地方官员的管理,陆少峰参照后世的做法,搞了一套行政级别的划分,将镇永军军官与地方官员的级别做了明确的评定。
三兄弟和李冒的行政级别最高,暂定为二级,唐子恒、杜专员都是行政四级,跟苏浩一样。而李小强的行政级别是行政五级,师一级的部队首长,大多是行政六级或七级。
当然,级别是级别,地方和军队互不隶属,不存在谁听谁的,但必要的尊重必须讲究,特别在这样的会议上。
接下来的会议,重点讨论如何以打促和、如何避免城市居民的损伤上。对能不能打下,要多久才能打下反而没有人关心。
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命令下达,镇永军就能如期完成任务。
这一次的英州攻城战,还是由201师担任主攻,刘志勇首先被点到名,在会上通报进攻方案。
“司令,唐主任,为尽可能地保证城市居民的安全,防止敌人化整为零,拿居民当人质,201师的计划如下。”
刘志勇的汇报很有条理,发言时吸取了上一个师长的教训,对唐子恒也表示出足够的尊敬。他首先点出此次攻城战的要点,即防止敌人依托城内民居为阻击工事,同镇永军打一场城市巷战。
之前在攻打韶南关时,南汉军就采取了这一战法。只是他们执行得并不彻底,并没有将关城内的所有民居作为防守阵地。
可能是因为韶南关内的居民,大多跟守关城的军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南汉军不方便采用此战术,否则有可能内部哗变,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亲人朋友,成为人质。
英州城的守城部队大多是临时移防,居民跟守军的关系并不紧密,若以居民为人质,守军做起来没多大的心理负担。
刘志勇的计划里,由炮兵部队先对城墙和兵营的守军进行精准打击,201师一团快速突破城西的防御,然后开辟出一片防御阵地,该区域可以充当城市居民的临时避难场所。
“司令,唐主任,由我师出动一个团承担该任务,可以预防城内守军采取极端措施,但需要空军和情报部门的配合。”
刘志勇希望一团开辟出阵地后,由空军飞艇部分在城市散布传单,让更多的居民了解该避难所的存在,并且能主动前往。
情报部门也要在城市积极行动,引导和组织居民,同时也能甄别或监视居民的动向。
“刘师长,你这个方案听起来不错。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样做是否有必要,或者说效果能不能达到预期?”
对刘志勇将城市居民的安全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考虑如何攻城的做法表示首肯后,李子强有意考校他能力。
对最初跟着自己的护卫,他既要重用,又有些担心。怕这些人短时间内被快速提升后,会失去自我而飘飘然,不会严格要求自己。
“司令,计划的出发点是确保城内居民的安全。以201师和配属的攻城火力,半天之内攻破英州城并不是难事。但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守军是否有裹挟民众的意图。以一个团的兵力快速突破并建立防御阵地,既是预防,也是试探。”
刘志勇解释道,如果试探出南汉军有此意图或布置,攻城军队的打法应该改变,就得多路发起快速的攻城,让敌人不能完全实施计划。
李子强跟刘志勇的一问一答,其实也是给其他的师长学习的机会。这些师长,同样没有经历过大战的考验,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具备统军的能力。
军事上的讨论和布置花去了大部分时间,待讨论民事和后勤时,唐子恒只得挑重点的几个问题在会上通报。
“司令,各位同事,我军南下英州城后,后勤补给线拉长,加之水路运输目前还不通畅,运输瓶颈在一个月后才能打破。因此,在制订作战计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这是其一。”
“其二是,从韶南关到英州城,一路上收罗的俘虏或难民人数,已超过五万,这也给后勤补给带来很大的困难。”
“吸纳部分俘虏或难民加入镇永军的工作,也刚刚开始。根据军委会的计划,这项工作在我军到达兴汉城之前必须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可是,现在看来却有一定的困难。”
镇永军的几位师长,都在盼着尽快补足兵员的差额,唐子恒这样一说,他们都有些失望。可鉴于刚刚的教训,一个个也不敢直接发问,都向唐子恒投去不解的目光。
“呵呵,这到不是同事们工作不努力,或是工作上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按我军目前的进军速度,打到兴汉城下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之前我们预计是三个月,现在我推测最多两个月。”
“只是这样一来,后勤和民政上的许多计划就得重新制订。司令,我也是没办法,手中可用的人太少了,这不天天要向陆院长求助。”
唐子恒的话,引得参会的众人都大笑,事情进展得太顺,也有太顺的麻烦。唐子恒能提前预想到困难,实则是为了后面的战役考虑,算是非常认真负责。
“哈哈,唐主任能者多劳,既然提出来了,我想你一定已有解决办法,有什么要求军队配合的,军队一定全力支持。”
李子强给唐子恒戴上一顶高帽后,还是将担子压在他的身上。
从开战以来,唐子恒的表现可圈可点,进步也是飞快。从楚南和镇永军体系来看,还真没发现有哪个官员能超出唐子恒的。
“司令,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在努力克服,但确实有需要军队配合的地方。”
唐子恒提出,在地方接收上,希望能将部分表现好的支前民工,吸纳进地方守备部队。这样做既为镇永军准备了上万的后备军,也让镇永军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前线作战。
“地方守备是唐主任的职责权限内,唐主任完全可以做主,这事现在就定下来,事后向政务院和军委会汇报、备案就行。”
这是一定程度上给唐子恒军权,陆少峰早就有此打算,否则就不可能让他担任军管会的主任。
“第二件事,就是军管会请求,将受伤或因故不能随军队行动的战士,暂时充实到地方部队中担任骨干,这样更利于地方工作的开展。镇永军的每一名战士,都是宝贵的财富,地方上也非常需要。”
南下行动以来,战事进展虽顺利,可总会有受伤或各种原因不能跟上大部分行动的人。到目前为止,交给后勤部门收留的军人已超过二百人,唐子恒苦于人手缺乏,要打这些人的主意。
“唐主任,你这不是在挖我的墙角嘛,我这边也是缺人缺得紧,特别j 军官。你的算盘我清楚,说是暂时借用,到头来怕是有借无还吧。司令你可不能轻易点头,得让唐主任拿点什么交换才行。”
李小强的话,其实是变相同意了唐子恒的要求,他这样说,也是刻意营造出军民和谐的气氛。
“哈哈,又不是做买卖,什么交换不交换的。唐主任,这事我同意了,具体怎么做,就由你跟李总指挥商量着办。不过话得说在前头,这是暂时借用,军队可能随时征调的。”
唐子恒随后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都很顺利地通过。
当然,他明白这是李子强给他树立威信,特别是面对镇永军的高级军官时,让唐子恒有说话的底气。所以唐子恒每提一个要求,后面都跟着送一些好处,也算是一种交换。
攻取英州前的这一次军民联席会议,为以后的攻城和接收打了一个样。在其后攻取南汉的战斗中,无论战事大小,军民开一个联席会议就成为常态。
此次会议上,李子强做出了分兵的决定,南下的镇永军一分为三,分为左、中、右三路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