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工人们看到王妃如此贤惠,都对容珩羡慕不已。
“王爷真是好福气啊,娶了这么一位贤惠的王妃!”
“是啊,王妃不仅人长得漂亮,还这么体贴,真是难得!”
“王妃娘娘真是聪慧过人啊!”
一位年轻的官员忍不住赞叹。
他之前只闻王妃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是啊,王妃娘娘不仅容貌倾城,这学识也让人叹服。”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目光落在姜茯谣身上,带着几分惊艳。
姜茯谣淡淡一笑,并未将这些赞誉放在心上。
她前世饱受欺骗,早已看透了人情冷暖,这些表面上的恭维,她又怎会当真?
容珩看着被众人环绕的姜茯谣,心中升起一股自豪。
他走到姜茯谣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道:“阿谣,我们回去吧。”
姜茯谣点了点头,向众人微微颔首,便跟着容珩离开了。
回到王府后,姜茯谣便有些疲惫地靠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容珩见状,心疼地将她揽入怀中,轻声道:“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吧。”
姜茯谣轻轻“嗯”了一声,感受着容珩身上传来的温暖,心中渐渐平静下来。
“阿谣,”
容珩忽然开口,“你今日的提议,真是帮了我大忙。”
姜茯谣睁开眼,看着他,淡淡一笑:“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容珩看着她清澈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的阿谣,总是如此善良,如此为他着想。
“阿谣,”
容珩低头,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谢谢你。”
姜茯谣脸颊微红,伸手环住他的腰,将头埋在他的胸膛。
两人静静地相拥着,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接下来的日子,运河的修建工作进展顺利。
姜茯谣时常带着孩子们去工地探望容珩,为他送去亲手做的点心和衣物。
运河的修建如火如荼,而姜茯谣在王府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蒙学的人数激增。
自从她在运河修建方案的讨论中大放异彩后,她的才名便如春风般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那些原本对女子蒙学不屑一顾的世家大族,如今也纷纷将自家女儿送来,希望能沾染些许王妃的才气。
王府的后花园,原本宽敞的空间如今显得有些拥挤。
“王妃,今日讲何?”
一个娇俏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宁静,姜茯谣微微一笑:“今日我们来探讨一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王妃,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们学习这些,真的有用吗?”
视线扫过众人,姜茯谣意味深长。“有用没用,全看你们咋想!”
今儿个,她穿了件浅碧色襦裙,乌发间只簪一简单玉簪。
衬得她,肤若凝脂,眉目如画。
手里拿着一卷《诗经》,轻声细语讲解其中含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不是讲啥情情爱爱的。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底下坐着的姑娘们。“是对美好品德的赞美!”
姑娘们一愣,交头接耳起来。
“不是爱情?我还当是情诗呢!”
“王妃娘娘这解读,还真是新鲜!”
“原来《诗经》还能这么理解。”
姜茯谣瞧着她们的小表情,心里暗自好笑。
这些娇滴滴的大家闺秀,从小到大,满脑子都是些风花雪月,哪里懂《诗经》的精髓?
放下书卷,她清了清嗓子。
“《诗经》是古籍,文化底蕴深厚,不光只有爱情”
“用心学,才能体会到其中精髓!”
姑娘们纷纷点头,眼里满是佩服。
下课了,姑娘们三三两两散去,姜茯谣也准备回房歇会儿。
“王妃娘娘!”
清脆的嗓音叫住了她。
回头一看,鹅黄色衣裙的少女,是吏部尚书的千金——柳如烟。
“柳小姐,啥事?”
柳如烟走到她跟前,有些不好意思。
“王妃娘娘,您刚才讲的《诗经》,我还有些不懂的地方,能再给我讲讲吗?”
看着柳如烟求知的眼神,姜茯谣心头一动,哎,这好学的劲头!
她点点头。
“当然可以,有啥不懂的尽管问”
柳如烟好开心,立马问出了她的问题,姜茯谣也耐心解答。
时间过得真快,太阳都偏西了,两人还在花园里聊《诗经》。
这时,容珩出现在花园门口。
他看着两人聊得热火朝天,心里说不清是啥滋味儿。
他咳了一声,走了过来。
“阿谣,天不早了,该回房了”
姜茯谣这才发现,时间不早了!
她抱歉地对柳如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