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站在使者专用的轺车上,回头看着越来越远的玉门关城,还有列队站在关城上相送的守关军士,耳边似乎依然回响着他们高呼着“早回大夏!”的声音。
看着蜿蜒的出使团队,豪情顿起,大手一挥!“前进!”驼队旁边来回驰骋的军士们也大声回应:“诺!”
一路经过一个叫悬泉置的军驿以后,就走进了疏勒河谷。一个常年行走这条商道的卓氏商号的老把式介绍说:这些年大夏为了将触角伸进西域在玉门关外开了许多军屯,疏勒河的河水小了很多。
可是在李辰看来,依然是非常壮观。走了不久,就在粟特商人的指引下,通过一座非常巨大,壮观的据说是天然形成的土桥,来到疏勒河的对岸,正式的开始了李辰的西域之旅。
虽然这是一条繁忙的商道,可是这繁忙也仅是相对于茫茫的,渺无人烟的戈壁来说的。这才开春没多久,这地上长出来芦苇就已经把道路淹没了。
李辰不得已派出几个向导,带着一队人马在前面开路,把芦苇放倒后方便驼队经过。
等大队骆驼经过以后,芦苇荡已经被踩出了一条道路,这时跟在后面的几个小商队才不好意思的跟李辰道了谢,超越了过去。
李辰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家伙就是在等着这些大骆驼给他们开道呢。不禁在心里暗斥了句:“滑头!”
这条疏勒河谷整整走了一天,到了晚上还是没有走完,李辰问向导,这天都快黑了,怎么不扎营?向导说这里天一黑就会有许多蚊虫出没,根本没法休息,不如趁天色还没有暗下来,走出河谷再休息。
李辰自然是从善如流,让队伍加快步伐。好在几个小商队超越了他们以后已经有了车辙,大队跟着走就好了。
终于在天色完全暗了以后,走出了这一百多里疏勒河谷。李辰正想着在哪里扎营时,抬头却看见远远的有一堆火光。
李辰视力惊人,在别人看来只是一个小亮点,李辰却看清楚了,那是一个烽燧点起的篝火。
因为没有敌情,所以火力没有加狼粪,并不会被视作狼烟。点着火也是为了给来回的商队做指引的。
李辰便命令一伍骑兵前去烽燧联络,不要被误以为敌军。毕竟自己这个队伍的确大了点。
很快,几骑跑了回来,为首的军官见到李辰立刻敬礼禀报:“敦煌军居延隧燧长穆政拜见崇义侯。”
他们已经通过前面的小商队,知道了他们这个出使西域的商队,已经安排好了营地,邀请他们过去。
在路上走着,穆政燧长介绍他们这个烽燧已经是大夏最后一个烽燧了。再往前走大约半天就是榆泉。传说是当年的博望侯二使西域时,发现此处有泉水,殊为不易于是种下几棵榆树作为记号。
慢慢的发展成为一个驿站,也是大夏最后的一个驿站。原本荒置了,两年前敦煌郡派人延疏勒河谷修了他们这几个烽燧,还派人重新开通了榆泉驿。
李辰不禁点头,拿出个小本本,记录了下来。将来回来要做表彰。
那个燧长继续介绍,过了榆泉驿,又是大约半天的路,就是垄城,传说是当年乌孙被大月氏打败逃走后留下的一座废城。规模十分巨大。建议晚上哪怕天不黑也不要继续前进了。一定要在那里驻扎。
出了垄城就是三垅沙,也是前往西域的第一个难关,要差不多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走出去。
除了三垅沙就是白龙堆,白龙堆走快一点也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不过不建议走那么快。
白龙堆地质坚硬,非常伤马蹄和驼蹄,白天又非常热,建议中午就搭棚子休息,利用清晨和傍晚凉快的时间赶路。
出了白龙堆就到罗布淖尔啦,那里是一个大湖,您出使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楼兰就到了。
李辰非常感激这个燧长的介绍。燧长说这是他们这支部队用了两年的时间探索出来的,为此他们有很多兄弟都失去了性命。所以比商队的情报来的要准确的多。
此外燧长还特别交代,进入垄城一直到进入楼兰之前,一定要把裤腿扎紧。这一路上有一种虫子会把头钻入皮肤里面吸血,很容易让人发热丧命。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定要注意。
李辰留下了他的名字:穆政。这些情报对于他们来说都太过重要了。增加了许多安全保障。
第二天到了晚上,使团大队就看到了燧长介绍过的,一座千奇百怪的大城,像是一座遗迹。李辰心里想:这里应该就是垄城了吧!
于是让大队暂时停下来,检查一下装备防护情况。大队才进入到垄城里面。
(这垄城,现在还在,实际上就是一个雅丹地貌,现在的名字叫白龙堆雅丹,是罗布泊三大雅丹群之一。
白龙堆雅丹位于罗布泊东北部,是一片盐碱地土台群。在夏天,炎热的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历史上许多途经此地的人,一般给养已用去大部分。若遇上数天沙暴,人就会被困住,不是饿死就是渴死。
所以每年6-8月份,一般人不会进入此地区。
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二名。)
李辰等进入后不禁为之赞叹不已。李辰安排好扎营后,站在一个高处,观察了一下。
在夕阳映照之下,真的像极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状。
“毡房”、“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世人瞠目。
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
众人吓得抖抖嗦嗦,一些羌人吓得抓起身上的狼牙等护身符,絮絮叨叨的祈祷不已。
反倒是大夏军士倒是好一些,甚至一些良家子还想出去看看,被李辰等呵止住了。
熬了一个晚上,天终于亮了,风也渐渐的小了,众人才舒了一口气。李辰一看一晚上大家都没有休息好,于是让大家多休息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养足了精神,才继续赶路。
大军蜿蜒曲折的走出垄城,路途难走无比。路上不断有人报告说马匹的身上发现了一种陈燧长说的那种红褐色的蜱虫,咬在马身上就不松口。有些不听话的良家子和羌人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虫子。
李辰赶紧命令大队停了下来开始除虫。幸亏那个燧长教了李辰办法,就是用布沾了酒水捂在虫子身上。过了一会儿那虫子麻痹了掉落下来。
但总有那么些个不听话的。看到虫子不大就用手去拽,结果虫身子掉了下来,那头还死死的咬住皮肤不松口。弄得血流不止。李辰赶紧让大家用酒消毒。
结果到了晚上,还是有十几个士兵开始发烧,而且高烧不止。到了第二天,使团的第一批减员出现了。一共有六名士兵没有挺过来,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李辰难过的要死。如果这些士兵是死于战斗,他可能还会感到好受些。可就是因为那么几个小小的虫子,这些跟随他出关的士兵就丢了性命,让他自责不已。
在出发前,他再次召集所有人员开了一个大会,严厉的告诫大家,一定要听从指挥。
因为他们进入了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以前大夏完全不同的世界。对于大家都是那么陌生。
埋葬了这几名士兵之后,再次对大家的防护情况进行了检查,又发现了不少这样的虫子。这回没有人再不听话,用李辰交代的办法取出了虫子后,大家才继续出发。
李辰感到奇怪的是那些个胡人反而没事。他在想是不是这些人因为经常走这边,所以适应了。甚至还有些恶趣味的想着,这些虫子喜欢陌生的人气味吗!
出了垄城,就进入了三垅沙。这片沙海,被长年累月的西北风将沙子吹成了三道高高的沙梁,最高处居然有七八十丈高,别说车过不去,就是骆驼也过不去,只能斜着走。
幸亏李辰还是很能纳言的。从玉门出来之前,他给每个成员都准备了四双西域传来的高筒皮靴。这里的沙子滚烫滚烫的,中原的布鞋麻履走不了多远,就会因为鞋子里灌满了沙子走不了路了。
他还给每个人都准备了斗笠。玉门关里的老客说要是没有这个,一天,只需要一天,人的脸就会被晒爆了皮。到了晚上,天气又冷的要死。穿上了厚厚的冬衣,十个人挤进一个帐篷里,才能勉强感觉有些温度。
走了七天多的时间,在第八天的清晨,终于走出了三垅沙。那几个西域的胡人说还是人多好办事,以前他们的商队都要有十来天才能走出来的。
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白龙堆,那是一堆堆的盐碱土堆,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白灿灿的光,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条条在沙海中露出脊背的大白鱼。白龙堆也因此得名。
(白龙堆的土台以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颜色呈灰白色,有阳光时还会反射点点银光,似鳞甲般。故被古人将这片广袤的雅丹群称为“白龙”。
从远处望去,白龙堆就象一群群在沙海中游弋的白龙,白色的脊背在波浪中时隐时现,首尾相衔,无边无际,气势奇伟。
现在这一特殊地区已被国家地质矿产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这才进入白龙堆,老天爷就开始发脾气了,居然毫无征兆的开始刮起了狂风沙暴。胡商大喊:“停下,黑风暴来了,停下!”
满天的黄沙,很快就感觉是天塌了的感觉。四周一片黑沉沉的,伸手难见五指。李辰传令立即原地休息,让骆驼在外围组成一个驼城,马匹和人都躲在骆驼的身后。
等黑风暴过去,人和骆驼马匹,身子都有一半被埋在沙子里了。
黑风暴过去后,天气变得闷热无比。热的让人都喘不上气来,就连骆驼都和开始呼哧呼哧的开始喘粗气。马匹更是四腿发软,难以行走。李辰的轺车早就拆成零件驮在骆驼背上了。
李辰看到这个情形,叫过来胡商,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停下来休息,过了正午以后再走。胡商说有可能马上会下雪。
李辰一听,虽然感到阳春三月下雪难以理解,但还是给大家传令准备防寒。果然过了半个时辰,鹅毛大雪悄然而至,随后凛冽的西北风大作,犹如冬日。
胡商坐在李辰的帐篷里对李辰说道:“这是常有的事,白龙堆里天气异常变换,一日过四季,再平常不过了。”
李辰就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一会儿就会下雪?”
胡商笑着说:“我们常年在西域走的人都知道,这天如果一直刮西北风,那基本上天气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在西域,如果前面刮南风,后面突然风停了。接着,多半不是下雨就是下雪。白龙堆多半是下雪!”
李辰恍然,赶紧用笔记下来。
(第八十二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