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这两天我们就去通知乡亲们,还有一些亲戚都叫来。”
两日时间还是够用的,如果林听不采购菜品之类的话,这样就便捷了很多。
老太爷说完,沈大力还把一个红布包好的十文银交到他手中。
这是礼数,必须要给,不然这吉利的日子就不完美了。
“老太爷,你拿好了。”
“好好……”
李老太爷拿起红钱,立马就倒上一碗酒,迫不及待的喝了起来,脸上都是笑呵呵的。
“三天太赶了些,大力,你庄子上的那些活,等办完乔迁酒过后,再去弄也来得及。”
村长开口,今天他们陪黄木匠去看了庄子的地基,还剩半天时间,他都还在帮沈大力一起给玉米除草翻土。
那草确实长,但乔迁酒更要紧。
“嗯!等办完酒,再叫人一起去弄。”
一晚上,几人都在说林听做的饭菜好吃,而只有村长知道,这并不只是一顿普通的饭菜。
这是林听做给他尝的,这里,是全村的希望。
晚饭过后,江婶和两位嫂子还留下来,帮杨秀秀收拾碗筷。
沈大力又亲自送喝得有点多的老太爷回家去。
村长站在林听后面,研究林听还没有做完的干辣椒。
这些掉落的已经被晒干,村长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还把破的也捡起来,看看里面的籽。
一个小小的辣椒里面,居然有那么多籽,加上林听还在别的地方收集。
只要明年她收到的辣椒籽够多,就不怕不够村里人一起种。
当然了,这种事情林听也不敢保证,她要是种了过后,还剩下很多的话,才会给村里人分配。
不过她相信,只要把辣椒弄来,不管给谁种,她都会挣银子。
目送村长他们都回去,林听和沈大力杨秀秀他们商议,大概定几桌酒席。
村里面的人肯定是要叫,林听只有林琳,还有万魏然,曲大人和曲老夫人,就没谁了。
至于杨秀秀家的亲戚还有谁,她就不知道了。
“婆婆,我好像从来没听你说过你娘家的人,这么多年也不来往吗?”
一说到自己娘家的事,杨秀秀满脸伤感。
想到自己哥哥为了他们家的事,她就愧疚,自己的母亲也被她气得一病不起。
“我大哥,也不知道我叫他们,他们会不会来。”
想到沈轻舟刚受伤那会,沈母不愿意出银子,可沈轻舟要吃好长时间的药啊,她没办法只能去找大哥一家借。
大哥心疼她,弄得大哥和大嫂争吵不断,娘家被她弄得鸡飞狗跳。
她娘也因为这种事情,才一病不起。
可这些,林听都不了解。
“婆婆,叫不叫是我们的礼数,来不来是他们的选择。”
对于大舅一家,沈大力是最没有脸面去见的人,杨秀秀跟着他,苦了一辈子。
“好,我叫人去把他们也喊来。”
而老沈家那两家人,林听不提,沈大力好像也不敢提。
林听算了一下,加上所有村里人一起,大概需要六十桌才够。
计算好,沈晚意也睡着了,林听把她抱回自己的床上。
她转身,从柜子里把给杨秀秀和沈大力买的新衣服拿给他们。
“公公婆婆,这是我给你们买的新衣服,等乔迁那天,你们可以穿这套。”
沈大力的衣服是一套深灰的锦袍,加上深绿的玉,作为装饰的腰带,这衣服一看就不便宜。
他一个瘦瘦的老头,穿上这件衣服,有种暴发户的感觉。
而林听给杨秀秀买的,是一套深紫色的衣裙,她本身就长得高壮,穿这个颜色很有精神。
而且她这个年纪了,这个衣服也能让她看上去更高贵。
“林听,我和你公公有衣服,你都给我们买了多少衣服了,这怎么还买啊?”
杨秀秀嘴上虽然觉得林听给她们花太多银子,但脸上和手上看着新衣服,还是看出来她们的高兴。
“这次不一样,这次是我们家办乔迁酒,来往宾客多,怎么也要穿得体面一些。”
说完她还拿出两个盒子给杨秀秀,一个长盒子,一个是圆的盒子。
“婆婆,打开看看!”
杨秀秀转头看向林听,良久才接住她手中的盒子,小心翼翼拿着。
怀着忐忑的心情,这盒子一看就是首饰盒,她都这么老了,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她打开那长盒,里面放的,是一根精美的金簪,上面还有金色的花朵装饰,很是好看。
杨秀秀是女人,她只是穷,不是不喜欢这些东西。
“林……林听,你!你这是买给我的?”
“嗯!还有这个也是给你买的。”
林听指了指杨秀秀还没打开的圆盒,叫她赶紧打开来看。
杨秀秀满怀期待的将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只祖母绿的玉镯。
她不可置信看着盒子里面的东西,这也太贵重了吧。
“林听,其实,这些我用不着的,我……”
说着她居然感动哭了,大半辈子过去,还是从来没有人像林听这样,会想着法子哄她开心。
“怎么用不着,簪子是簪头发用的,带镯子也不影响你的生活。
何况以后有我了,你也不用再这么辛苦。”
林听说完这话,杨秀秀哽咽的更厉害,林听安慰她好久,她才收得住情绪。
心里暗想,林听以后就是她的亲女儿,沈轻舟要敢有二心,她绝对不同意。
……
他们办乔迁酒只有两天时间,林听把去通知村里人的事情交给杨秀秀和沈大力。
而她自己,早早就到了县里,直接去了南兴楼。
南兴楼掌柜见了林听,立马从柜台出来,笑脸相迎。
“这不是茶语楼的林娘子吗?今日你能来我们这,真是令我们酒楼蓬荜生辉啊。
不知您是要订餐,还是要请朋友喝酒啊?”
“想订一场酒席!”
酒席啊,那可是大活。
掌柜的把林听请到楼上的会客厅,这位林娘子别人不知道,但他却知道。
林听和林琳一起经营同一条街的茶语楼,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茶楼而已。
没想到被两人经营的不错,好不容易生意平静下来了,她俩又换了一种营销模式。
弄得要把全县的生意都快抢到她们家去了。
虽然他们不是同行,但也深受其影响,很多需要聚餐吃饭的人,全都改去了喝茶,吃糕点。
只因为那些个员外的夫人们,都想去兑换茶语楼的玉肌散,有了自家老爷的消费记在自己名下,速度就快了很多。
而且他们是秉着,在哪吃不是吃,又不是不能聊天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