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乡试同考官邹石麟,原本只是想稍稍动动手脚,没想到一个不小心,竟成了众人皆知的“修改试卷小能手”,这下可真是把事情给彻底捅大啦!消息传到咸丰帝那里时,他那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仿佛都能夹住一只活蹦乱跳的苍蝇了。只见咸丰帝龙颜大怒,二话不说便指派了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刑部尚书赵光等一众学识渊博之人组成了一支堪称豪华的“学霸侦探团”。这群人风风火火地直奔圆明园朝房而去,大有不将此次顺天乡试的试卷查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之势。
然而,谁能想到这一查之下,竟会发现如此惊人之事!那些被查出存在疑问和弊端的试卷堆积如山,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细细一数,竟然足足有五十多本之巨!而其中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居然还有一份试卷,上面的错别字密密麻麻,多到足以凑成满满一桌麻将牌,而且细数下来,错别字的个数更是多达三百余个!就是这样一份满是错字的试卷,它的主人竟然也能够高中举人?这简直就是一场“错别字大王”华丽丽的逆袭啊!真不知这位仁兄究竟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还是背后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
咸丰帝定睛一瞧,顿时怒发冲冠,心中的怒火犹如火山喷发一般不可遏制。只见他大手一挥,毫不留情地给主考官柏葰送上一份沉重的“革职大礼包”,责令其即刻归家等待传讯。而那位副主考官朱凤标以及左副都御史程庭桂,自然也是难以逃脱这一劫难,同样被暂时解除职务,只能忐忑不安地等候进一步的查办。
与此同时,咸丰帝声色俱厉地下达命令给负责此案的诸位办案大臣:“尔等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细彻查此事,绝对不能有丝毫懈怠。对于涉案之人,必须要严惩不贷,切不可心慈手软,否则休怪朕龙颜大怒!”
再看那柏葰大人,他乃是堂堂蒙古正蓝旗的翘楚人物,凭借自身出众才华考取进士功名后,仕途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他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高权重位,最终更是荣登文渊阁大学士之宝座,成为从一品的朝廷大员。此人向来以清正廉洁、办事严谨且能力超群而备受赞誉,早在道光二十三年之时,他曾奉命出使朝鲜。当时,朝鲜国王为了讨好他,特意赠送五千两白银,但柏葰却毫不犹豫地将这笔巨款如数上交至朝廷。此举一出,不仅在朝堂之上赢得了满朝文武百官的齐声称赞,就连民间百姓也对他钦佩有加,如潮水般的掌声与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向来以清正廉洁着称的大佬,竟然在转瞬之间便从高高在上的一品大学士沦为了身陷囹圄的阶下之囚!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转变速度之快简直犹如乘坐火箭一般,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惊愕不已,其带来的震撼程度更是如同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且说柏葰遭此厄运之后被革去官职,但此事并未就此终结,相反却如同一颗雪球沿着山坡急速滚落,愈演愈烈,规模也越来越大。而此时,肃顺、载垣以及端华等一众宛如“侦探团”般的人物开始登场,他们四处明察暗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循着线索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调查追踪,最终竟惊人地发现了顺天乡试的考官浦安与考生罗鸿绎之间存在着一桩不为人知的“秘密交易”!
话说在广东肇庆这个地方,有位名叫罗鸿绎的仁兄。此人可并非是凭借科举考试这种正规途径踏入官场的哟,而是直接大手一挥,“捐”出大笔钱财,轻轻松松地弄来了一个六品刑部主事的官职。这感觉啊,就好似花钱购买了一张 VIp 会员卡,顺利进入了官场这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领域。
然而,罗鸿绎这家伙显然并不满足于此。这不,此次顺天乡试来临之际,他为了能够金榜题名,更是不惜砸下重金,去求助于自己那位同样来自广东的老乡——兵部侍郎李鹤龄。当李鹤龄听闻此事后,那表现简直豪爽至极,只见他毫不犹豫地一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老弟呀,你放心吧!这件事情老哥我给你包办啦!”于是乎,两人便开始秘密商议起来。经过一番精心谋划,他们最终敲定了一套堪称精妙绝伦的“试卷暗号”。
这暗号设定得可谓是别出心裁,犹如一场刺激无比的密室逃脱游戏中的密码线索一般。具体来说,就是要求罗鸿绎在第一场考试的文章结尾处必须写上“也、夫”两个字;第二场考试的文末则要写上“而已矣”三个字;至于第三场嘛,则需写下“岂不惜哉”这四个字。不仅如此哦,就连诗歌部分的末尾都规定好了,一定要添加上“帝泽”这两个字。哎呀呀,瞧瞧这暗号设置得多复杂呀,简直比那神秘莫测的摩斯电码还要让人摸不着头脑呢!
紧接着,李鹤龄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紧张,匆匆忙忙地寻到了他那位同年进士兼乡试同考官的浦安。两人碰面时,那场景就好似地下党接头一般神秘兮兮的,仿佛正在传递一项极为机密且重要的“秘密任务”。
浦安接过李鹤龄递来的考卷后,仔细端详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可不得了!嘿,竟然当真有这么一份考卷与他们事先约定好的暗号完全相符。这一发现,令浦安心花怒放,感觉自己就像无意间挖掘到了一座隐藏极深的宝藏似的。他兴奋不已,赶忙将这份卷子留存下来以待推荐,心中暗自思忖道:“哈哈,这任务完成得也未免太过顺利了吧!真是天助我也!”
就在这时,作为主考官的柏葰大佬不经意间瞥见了那份被浦安特意留下的“暗号满满”的试卷。他眉头微微一皱,心头不禁犯起了嘀咕:“这怎么行?如此明显的暗号,一旦被人察觉,后果不堪设想呐!不行,必须得把它撤掉才行!”想到此处,柏葰当机立断,派遣自家的门丁靳祥前去处理此事。
说来也巧,这靳祥和浦安本就是旧识。浦安一见来人竟是靳祥,眼睛顿时一亮,心中暗喜道:“哎呀呀,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于是乎,他赶忙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与靳祥热情地打起招呼,并趁机跟他套起了近乎。浦安压低声音,对靳祥百般央求,请他务必回去在柏葰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好让这份试卷能够得以保留。
柏葰听着靳祥这般言语,心中暗自思忖起来:“这人情若是不送出去,岂不是白白浪费?”念头闪过之后,只见他手法娴熟得如同变戏法一般,手臂一挥,眨眼间便将那另外一份中式试卷抽走,取而代之的则是罗鸿绎的卷子。就这样,原本毫无希望的罗鸿绎稀里糊涂、莫名其妙地竟然高中了举人。当得知这个喜讯的时候,罗鸿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内心深处犹如炸开了锅一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而在这件事情尘埃落定之后,那个出谋划策的李鹤龄自然也没有忘记索取自己应得的那份“酬劳”。他大摇大摆地找上罗鸿绎,毫不客气地开口索要了整整五百两银子。拿到这笔巨款后,李鹤龄稍作思量,留下其中二百两银子供自己花销享用,剩下的那三百两则转手交给了浦安。
再说浦安这个人,那可是相当精明世故。收到这三百两银子后,他并没有全部据为己有,而是从中取出十六两银子,精心包装成一份“贽敬”,毕恭毕敬地送到了柏葰手中。这份看似微薄的礼物,实则蕴含着浦安对柏葰的巴结讨好之意。
罗鸿绎考中了,那肯定得去答谢浦安啊。浦安就叮嘱他:“你可别忘了酬谢柏中堂的门丁靳祥,你这次能中,多亏了靳君帮忙呢!”罗鸿绎一听,连连点头,上门拜见柏葰去了。
第一次去,柏葰大佬不在家,罗鸿绎只好留下十二两银子当“见面礼”。第二次去,终于见到柏葰了,两人寒暄了几句,罗鸿绎就告辞离去了,这场景,就像是演了一场“科举版的谢谢惠顾”一样
考试结束之后,众多的士子纷纷前往拜谒主考官,这种行为在清朝时期简直就是如同人们吃完饭后必须擦拭嘴巴一般稀松平常,可以说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流程。就连位高权重的柏葰大人也在他的供词当中毫无顾忌、直言不讳地说道:“这些可都是由来已久的旧规矩啦,因此对于那些送上门来的白花花的银子,我收受起来可谓是问心无愧,心里头丝毫没有半点儿压力或者不安呐!”整个案件的发展情节就好似一部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充满着曲折离奇与扑朔迷离。最终,经过一番抽丝剥茧般的调查和追查,真相总算浮出水面,得以大白于天下。
以肃顺为首的一干人等马不停蹄地向咸丰皇帝禀报此事,并急切地进言道:“启禀吾皇万岁,恳请您速速下令让柏葰交出那个至关重要的证人——靳祥!”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靳祥竟然像一只狡猾的狐狸一般,趁着混乱之际偷偷溜出了京城。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经过多方追踪和围堵,他最终还是在陕西潼关这个地方被成功抓获,来了个瓮中之鳖。随后,他便被押送回京。只可惜没过多久,这位倒霉蛋就在狱中一命呜呼,彻底“领盒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