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时候,连云港的东海县那边,幽灵特种部队的两个小队已经悄无声息地摸过来了。
这次他们可没像以前那样徒步穿越日军防线,而是坐着直升机,趁着夜里日军防线兵力薄弱的时候,直接飞过来的。
直升机在约定的地方一降落,放下这些个特种兵中的佼佼者,立马就返航了。
幽灵特种部队那是连夜赶路,轻装上阵,一路上悄无声息地绕过了两条公路,还巧妙地避开了四座鬼子的炮楼,直奔目的地。
这一路上啊,幽灵特战队员们发现,日军是真被整怕了。
那些炮楼外面挖了好几圈壕沟,哨兵连觉都不敢睡,探照灯四处照,跟防贼似的。
这些鬼子之所以这么警惕,还不是因为新四军游击队太可恨了。
游击队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那么多高射机枪、火箭筒,还有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这些武器打炮楼那是一打一个准儿,一年下来不知道炸了多少炮楼,干掉了多少鬼子兵,把鬼子们气得直咬牙。
没办法,鬼子们只好把炮楼建得更结实点儿,从砖木结构改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可日本资源匮乏,又要应付南方作战,钢筋混凝土不够用,只有少数炮楼能用上。
剩下的炮楼还是砖石结构,只能把墙加厚一倍,希望这样能挡住高射机枪的扫射。
但这些鬼子再怎么警惕,也看不见夜里悄无声息穿越封锁线的幽灵特种部队。
幽灵特种部队的装备那叫一个豪华,每个人都配了夜视仪,连先进的突击步枪上都有微光瞄准镜,
再加上IR敌我识别臂章,晚上对日军那就是单向透明。
还有那些伪装效果极好的特种迷彩作战服,说他们是幽灵,那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就这么一个晚上,幽灵特种部队就穿越了日军那看似密不透风的封锁区,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这地方隐藏在两处高坡之间的小谷底,边上有个小池塘,杂草丛生,隐蔽得很。
林峰下令就地等待,特种兵们立马抢占有利地形,各个火力小组形成交叉火力网,狙击小组分散到各个制高点建立狙击阵地,突击小组互相配合,就等着作战命令了。
这就是一台标准的战争机器啊!
林峰跪在地上,端着枪下令:“发信号!”
“是!”
他身后一名特战队员立马取出背部的微型电台,开始发信号。
不一会儿,一名在制高点伪装的狙击手的声音就在通讯频道里响了起来。
“蝰蛇小组报告,3点钟方向,距离四百一十米,有动静,草木晃动,应该是轻步兵在靠近我们。”
林峰点点头:“二号突击小组,用手电筒打信号,三长一短。”
“收到。”
在林峰的视线里,没多久,对面也亮起了个手电筒的光。
那手电筒像是日军那儿缴来的,虽然没特战队员手里那变频战术强光手电好用,但亮度还行,打出三长一短的信号没问题。
林峰点了点头:“初步看着安全,但还得防着日军特工变装混进来,狙击手别放松警惕,以防万一。”
山头上,跟环境融为一体的狙击手轻声应了声:“蝰蛇小组收到。”
他手里那高精度狙击步枪已经对准了目标,旁边的观察手也举着半自动战场精确射手步枪,随时准备速射,干掉一切潜在威胁。
瞄准镜里,四个人正快步往这边来。
这四个人都是游击队员,但武器比两年前好多了。
三个人拿着三八式步枪,一个人端着汤姆森冲锋枪,腰上还别了四五枚手榴弹。
领头的那个还挂着望远镜,跟几年前的装备比,那真是天壤之别。
没一会儿,四个人就到了。
林峰瞅了一眼,这几个人的小腿都挺壮实,看着就像是庄稼地里干活儿的好手,走在这崎岖地形上也是稳稳当当的,
估摸着体能训练也没少做。皮肤黝黑,应该都是游击队里的老兵了。
他们进了这隐秘的小谷地,看到林峰,警惕性还是很高,手指都抠在枪柄上,随时准备开枪。
领头的那个端着汤姆森冲锋枪的游击队员问了句:“口令,擎天柱,天皇狗日的。”
林峰立马回了句:“口令,威震天,裕仁小太监。”
说完这句口令,林峰都忍不住笑了。
这口令还是卫宁随便想的,听着那叫一个霸气,好像要把天都踩在脚下似的。
后面那句估摸着能把鬼子气得不轻,就是日本特工,想面不改色说出这句话,心里也得憋屈。
也就卫爷能这么嚣张了。
但光对口令还不行——日军有可能截获破译卫宁和游击队之间的电台通信,然后根据通信内容来搞反情报。
游击队员们也很戒备,这些年,日本人没少搞偷鸡摸狗的事儿,汪伪76号派出的特工也多得很。
所以,双方还得继续敌我识别。
识别方法也简单,双方有套密语体系,按时间点对话,稍微说偏一句意思就不对了。
日军就算破译了也用不了,这里面还有点头摇头代表的不同意思,特别难模仿。
双方敌我识别完,总算是大概确认了都是抗日阵营的人。
对面的游击队员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哈哈一笑,放下了武器,握住了林峰的手:“哈哈哈,同志你好啊,我们是新四军第8游击纵队东海县游击大队的,你们肯定是上级说的卫同志派来的特种部队吧。”
后面一个游击队员小声插了句:“是特别行动部队。”
那个游击队员连忙点头:“哦对对对,是特种行动部队。”
林峰也大笑起来:“同志你好啊,我叫林峰。”
游击队员自我介绍道:“我叫许宜春,本地人,这就带你们去我们游击大队的驻地,大队长一直在等着你们呢。”
林峰:“好嘞。”
两边都是爽快人,二话不说,这四个游击队员就开始领着特种部队往东海县游击大队的藏身之处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