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温存了一会儿,片刻后,虞绫才想起今天发生的事。
她微微收敛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她将在赵丞相庄子里的所见所闻,包括赵丞相妄图篡位以及对自己痛下杀手的阴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宋怀予。
宋怀予听完,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此事非同小可,赵丞相在朝中根基深厚,党羽众多,要想扳倒他绝非易事。陛下如今可有应对之策?”
虞绫轻轻摇头,“陛下明日会召集心腹大臣商议,只是赵丞相耳目众多,想要拿到他谋反的罪证,不是易事。”
宋怀予沉思片刻,说道,“我倒是有一计。”
虞绫好奇,“什么?”
“听闻那个赵丞相爱好听戏,前两日来戏楼订了台戏,说是过几日府中有个家宴要演。”
“我想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戏班进府唱戏时,我佯装身体不适,寻个由头在府中四处走走,说不定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宋怀予目光坚定,似已下定决心。
虞绫面露犹豫之色,“这太危险了,赵丞相心思缜密,万一被他察觉,你定会陷入险境的。”
宋怀予轻轻握住她的手,安抚道,“殿下放心,我自会小心行事。我在戏班多年,懂得如何巧妙周旋。况且,为了殿下,为了朝廷安稳,此险值得一冒。”
虞绫心中感动,不再阻挠,只是说道,“那我安排一些侍卫乔装混入戏班,与你一同前往,也好有个照应。”
“好。”
转眼到了家宴当日,戏班准时来到丞相府。
宋怀予扮上戏妆,粉墨登场,他的唱腔婉转悠扬,台下宾客皆沉浸其中,赵丞相也不住点头。
戏台上,宋怀予镇定自若,婉转吟唱,目光却不时扫视台下。
几曲唱罢,他佯装晕眩,向管家告罪。
管家皱了皱眉,不过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吩咐下人将他带去厢房歇息片刻。
行至半路,那乔装的侍卫看准时机,悄悄靠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手打晕了带路的下人。
宋怀予迅速与侍卫交换了一下眼神,两人默契地朝着事先计划好的方向潜行。
他们避开了巡逻的家丁,小心翼翼地朝着丞相府的内院深处摸去。
来到书房,宋怀予沉着冷静,先贴耳于门上细听屋内动静,确定无人后,他才轻轻推开房门。
书房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与陈旧纸张的气息。
宋怀予目光快速扫过四周,只见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古籍书卷,书桌上整齐地堆放着一些文房四宝和尚未批阅完的公文。
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罪证。
于是,他快步走向书桌,开始仔细翻阅桌上的文件。
然而,一番查找下来,并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宋怀予并未气馁,他转而走向书架,一格一格地仔细查看。
突然,他发现有一格书架的书籍摆放略显凌乱,似乎被人频繁翻动过。
他心中一动,将那些书籍一本本挪开,果不其然,在书架的暗格里,他看到了一个精致的木盒。
宋怀予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叠信件。
他快速浏览信件内容,发现这些信件正是赵丞相与朝中一些大臣暗中勾结、意图谋反的往来信件。
若是虞绫在场,一定会吐槽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真的有人会不把它烧掉。
宋怀予将信件小心收好,藏于怀中,与侍卫依照预定路线,迅速且悄然地撤离书房,在避开众多家丁眼线后,成功回到戏班所在之处。
此时戏班的表演已接近尾声,众人正收拾道具准备返程。
宋怀予不动声色地混入人群,帮忙搬运着一些轻便的戏具,眼睛的余光却始终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等踏出丞相府大门,他才微微松了口气,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加快脚步,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径直朝着长公主府奔去。
长公主府中,虞绫正焦急地在庭院内踱步,不时望向府门方向。
看到宋怀予匆匆赶来,她急忙迎上前去。
“怎么样?没被发现吧?找到了吗?”虞绫急切地问道。
宋怀予微微点头,从怀中取出包裹严密的信件递给虞绫。
虞绫接过信件,快速展开浏览,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赵丞相与数位朝中大臣的密谋计划。
包括如何暗中调兵、勾结外敌以及在朝中排除异己的种种手段,甚至还有对虞绫不利的暗杀安排。
“证据确凿,这下定要让他原形毕露。”虞绫咬牙切齿地说道。
“我一会就进宫面圣,将此事详细禀报给陛下。”
虞绫看着宋怀予,眼神中满是感激与深情,突然又俏皮地眨眨眼说,“此次多亏了你,怀予,等扳倒了那可恶的赵丞相,我定要好好犒赏你。”
宋怀予被她这可爱模样逗笑,脸上的凝重散去些许,温柔地回应,“殿下能平安无事,便是对我最好的赏赐。”
“只是后续之事仍需小心谨慎,赵丞相党羽众多,难保不会有什么变数。”
虞绫轻轻哼了一声,“他再狡猾,如今罪证在握,也难逃法网。不过你说得对,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等我从宫里回来,我们再一起好好商量商量,你可得一直在府里等着我哦,不准再偷偷跑掉。”
说着,虞绫佯装严肃地瞪了他一眼。
宋怀予笑着点头,“殿下放心,我哪也不去,就在此处静候佳音。”
虞绫这才满意地笑了,整了整衣衫,带着信件转身准备进宫。
走了几步又回头,看到宋怀予正望着自己,她吐了吐舌头,“等我回来给你带御膳房的点心。”
然后才快步离去。
宋怀予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无奈又宠溺地摇了摇头。
虞绫进宫后,径直来到御书房,将证据呈了上去。
有了这些,虞暄总算能开始正大光明的肃清朝廷。
紧接着,虞暄在一场朝会上,突然抛出赵丞相谋反的证据,引得朝堂震惊。
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见大势已去,纷纷倒戈,揭露赵丞相更多的罪行与阴谋。
赵丞相虽试图狡辩,但在铁证面前,也大势已去,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