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过完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冬天慢慢结束,春天悄悄地来临,阳光变得温暖而明媚。因为秦朝习惯把十月当作一年的开始,而现在已经过了那个时间点,所以文中用了“渐渐”这个词来表示时间的推移。秦始皇的游玩之心再次被点燃,他决定不再重复之前西巡的路线,而是改道向东巡游。这一路上,已经修建好的宽敞大道两旁,挺立着青松,它们刚刚经历了春天的风和露水的滋润,显得特别有生气,一片繁荣兴旺的样子。秦始皇左看看右看看,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兴致非常高。他们走了很长一段路,终于来到了齐鲁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远远望去,前方山峰重重叠叠,像波浪一样连绵不断,山上的树木和石头都显得高大险峻。秦始皇好奇地问身边的人,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得知它叫做邹峄山。当时,秦始皇兴致勃勃地开始登山游览,他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一边寻找着自然界的奇观。当他向东眺望时,发现远处又有一座巍峨的大山耸立在那里,这座山比邹峄山更加高大险峻,山间云雾缭绕,与碧绿的山色相互映衬,而在朝霞的映照下,更添了几分绚丽的红色。这样的美景,自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秦始皇被这壮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他久久地凝视着远方的大山,然后指着它问身边的随从:

“那就是东岳泰山吗?”

随从们纷纷点头确认。接着,秦始皇又好奇地问道:

“我听说古代的三皇五帝,大多都巡游过东岳泰山,并在这里举行过封禅大典,这样的传统制度现在还有留存下来的吗?”

随从们被秦始皇这个问题难住了,他们觉得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只能遗憾地表示: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事情都已经无从查考了。”

秦始皇感慨道:

“朕想,这里既然是邹鲁的故土,也就是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大儒的故乡,儒家文化盛行,此地定有许多饱读诗书、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士人,他们或许知晓封禅大典的传统礼仪和制度。你们速速派些人手,去征召几十位这样的士人前来,让他们在泰山脚下等候朕的驾临,朕要亲自向他们咨询封禅大典的遗制。”

随从们听了秦始皇的命令,立刻遵旨行事,迅速派人前往征召。随后,秦始皇又转而对群臣说:

“朕既然有幸亲临此地,自然不能不留下一点痕迹,以昭示后世。你们务必为朕撰写一篇文章,用以镌刻在石碑之上,让后世子孙能够铭记朕的功绩和此次东巡的意义。”

群臣们齐声答应遵旨执行。秦始皇在吩咐的同时,也下令整理好銮驾,准备下山前往行宫休息。当天晚上,李斯等大臣们就开始仔细斟酌字句,精心撰写了一篇用于刻在石碑上的文章,并呈送给秦始皇审阅。秦始皇看着这篇文章,发现其中句句都是对他的功绩和德行的赞美,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第二天,秦始皇就下令将这篇文章缮写成篆文,以便刻在石碑上作为铭记。他还指示将这块石碑竖立在邹峄山上,以彰显他的功绩和此次巡游的意义。臣子们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紧锣密鼓地工作,他们迅速而认真地完成了任务,整个过程无需过多赘述。

秦始皇紧接着就出发了,他的队伍顺着道路来到了泰山脚下。在那里,已经有七十位年高德劭的老儒生等候多时,他们恭敬地迎上前去,向秦始皇行礼。在完成了跪拜的礼仪之后,秦始皇便召见了这些老儒生,向他们询问关于封禅大典的仪式和制度。这些老儒生们虽然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但是自从周朝以后,封禅大典已经很久没有举行过了,差不多有七八百年的时间。因此,当秦始皇问及封禅的仪式和制度时,他们虽然心中有所知晓,但由于时间久远,且没有实际操办过,所以一时之间也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回答秦始皇的问题,只能沉默以对。在那群老儒生中,有一位看起来年迈而德高望重的老者,他凭借着自己的资历和威望,贸然站出来进言说:

“古时封禅大典,其实是很朴素的,天子只是简单地清扫地面作为祭台。在登山时,为了避免伤害土石草木,天子会特别使用蒲草编织的车轮行走,还以蒲草席铺地,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展现天子的仁慈与节俭。”

然而,秦始皇听了这番话后,心里并不高兴,他的表情也流露出了不满。这时,有几个比较机灵的儒生见状,立刻意识到老儒生的回答可能触怒了秦始皇,于是他们迅速调整策略,尝试用其他方式来迎合秦始皇的心意。但出乎意料的是,无论他们怎么说,秦始皇都不满意,最后他干脆让所有人都停止讨论,命令他们全部回去。这一幕,实际上已经为后来秦始皇坑杀儒生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儒生们都非常失望地离开了,但秦始皇却下令让工匠和劳工们行动起来。他们开始砍伐树木、清除杂草,并且开辟出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秦始皇一行人沿着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从山的南面一直走到了山顶。到了山顶后,他命令手下人搬运泥土筑成一个高高的祭坛,然后在祭坛上摆放好各种祭祀用的器具。接着,他对着天空进行祷告,祈求神灵保佑,并立了一块石碑来记录这次祭祀的盛况,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封礼”。完成封礼后,秦始皇一行人又缓缓地从山的北面下山,计划前往一座名叫梁父的小山进行“禅礼”。禅礼与封礼有所不同,它不需要在山顶或高处进行,而是在平地上找一个地方,先打扫干净,然后开辟出一个祭祀的场所,这个场所在古代被称为“墠”。因为“墠”常常用于祭祀礼仪,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在平地上进行的祭祀活动称为“禅”。于是,秦始皇就在梁父山进行了他的禅礼。就在秦始皇的车队准备下山的时候,突然间刮起了一阵猛烈的大风,将车队上的旗帜吹得乱七八糟。紧接着,几阵旋风又呼啸而来,卷起满山的沙石,天空变得阴沉昏暗。几乎同时,大雨倾盆而下,雨水冲刷着山涧和溪流,使得水流湍急,上下涌动。这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让随行的人员都陷入了困境,他们浑身湿透,沾满了泥水,显得格外狼狈。但幸运的是,在半山腰处有五棵高大的松树,它们挺拔而茂盛,枝叶像伞一样张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避雨的好地方。大家见状,连忙快步跑到松树下,先把秦始皇乘坐的马车推进树荫中,然后其他人也紧紧围绕在松树周围,挤成一团。虽然偶尔还会有雨滴从树枝间滴落下来,但相比起在空旷的地方被大雨直接淋湿,这里已经好太多了。秦始皇看到这一幕,心中非常高兴。他认为这五棵松树在关键时刻为他遮风挡雨,立下了护驾之功,于是决定对它们进行封赏,赐号为“五大夫”。不过,如果这五棵松树真的有神灵的话,它们或许并不会愿意接受这样的封号。因为它们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尽自己的职责为人们提供庇护,并不求任何回报。

随后,风渐渐平息,雨也停了,山间的景色再次变得清晰明亮。秦始皇一行人便继续前行,来到了梁父山的山脚下,准备进行禅礼仪式。由于之前的风雨,他们的衣物和仪仗大多都被雨水打湿了,所以这次的禅礼仪式就不得不一切从简,匆匆忙忙地完成了。尽管条件简陋,但秦始皇的内心依然充满了豪情壮志。回到营帐后,他命令随行的文臣们撰写颂辞,用来自我夸耀他的功德和伟业,并计划将这些颂辞刻在石碑上,留在山中以作纪念。这些颂辞的原文被史官们详细记录下来,大意是:皇帝即位后,他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法律,并要求臣子们严格遵守,以此整饬朝纲。历经二十六年,皇帝终于实现了天下的统一,各地无不臣服,归顺于他。为了深入了解民情,皇帝亲自巡视远方,体恤百姓,并登上了泰山,从山顶眺望东方的辽阔。跟随在皇帝身边的臣子们,回想着皇帝的足迹和所成就的事业,心中充满了对皇帝功德的赞颂。在皇帝的治理下,国家运行顺畅,各种产业都得到了妥善的发展,一切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皇帝所秉持的大义光明磊落,将永远流传给后世,成为他们行为的典范,不应轻易改变。皇帝本人极为圣明,他平定天下后,并未放松对国家的治理。他早起晚睡,勤勉不辍,致力于国家的长远利益。他特别重视教育和教化,通过宣讲经典,使得无论远近的百姓都能明白事理,都遵循着皇帝的圣明意志。在他的治理下,社会贵贱分明,男女之间遵循礼仪,秩序井然,每个人都谨慎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整个国家内外和谐,一片清净祥和。皇帝的这种治理方式,不仅造福了当代的百姓,更为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他们都将遵奉皇帝的遗诏,永远铭记并遵守这些重要的教诲,让皇帝的德行和教诲永远流传下去,影响无穷无尽。

封禅大典圆满结束后,秦始皇的游兴依然浓厚,没有丝毫减退。他继续沿着渤海的东岸前行,途经了黄县和腄县,深入到了成山的尽头,并攀登了之罘山(今天人们常称之为芝罘山)。在这一路上,秦始皇按照传统,对沿途的山川进行了祭祀,他恭敬地祭拜了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日主、月主以及四时主这八位神灵,他们统称为“八神”,这一祭祀的详细记载可以在《史记·封禅书》中找到。每到一处祭祀地点,秦始皇都会命人立起石碑,刻上自己的功绩和颂词,虽然碑文的内容各不相同,但都在颂扬他的伟大和功德。随后,秦始皇又向南登上了琅琊山。在这座山上,他发现了一处古老的台基遗址,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修缮,这座台基已经破败不堪,部分甚至已经坍塌。秦始皇好奇地询问起这座台基是何人所建,随行的人员中,有几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便立刻上前,向秦始皇讲述了这座台基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原来,这座高台是越王勾践当年为了争霸中原而建造的。在勾践称霸的时期,他特意在琅琊这个地方筑起了一座高台,站在上面可以远眺东海的辽阔。勾践还利用这座高台,召集了秦、晋、齐、楚等国的诸侯,在台上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共同宣誓辅佐周王室,以维护天下的和平与秩序。然而,从勾践筑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已经过去了数百年的时间,因此这座高台也因为年久失修而毁坏崩塌了。秦始皇在得知了这座高台的历史背景后,不禁感叹道:

“越王勾践,虽然地处偏远之地,但都能筑起如此壮观的琅琊台来争霸中原。如今我已经统一了天下,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勾践吗?”

于是,他立刻命令随从们,迅速将这座旧的高台铲平,然后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一座更加高大宽敞的新台。秦始皇还特别强调,新台的规模必须比旧台高出宽敞数倍,任何人都不得违背他的旨意。身边的侍从们回答说,建造这座高台的工作量非常巨大,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完成的。然而,秦始皇听后却变了脸色,他生气地说:

“这么一座高台,竟然也需要数月之久吗?朕决定在此地多停留几十天,亲自监督建造,看看有什么难处是不能克服的!”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作为君主的霸道和急躁,这种口吻简直把暴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侍从们看到秦始皇如此坚决,再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立刻着手组织开工。秦始皇随即下令,让当地的官员广泛招募工匠和劳力,日夜不停地进行建造工作。起初,召集了一万人来参与建造,但发现人手还是不够,于是又增加了一万人。可两万人还是无法满足工程的需要,于是再次增加了一万人,最终达到了三万人同时施工。这三万人齐心协力,搬运木石、使用畚箕和绳索等工具,还进行版筑等繁重的劳动,他们辛苦得不得了,但即便如此,高台的建设进度仍然缓慢,无法预计确切的完成日期。秦始皇连续多日不停地催促工程进度,用严厉的态势和近乎刑罚的手段来驱使工匠们,手段极为苛刻严酷。工匠们心中有苦无处申诉,只能无奈地拼命赶工,日夜不息。直到经历了三次月圆月缺,也就是过了三个月的时间,这座高台才终于建造完成。这座高台共有三层,每层的高度都达到了五丈,高耸入云。台下的空间广阔,足以容纳数万家人居住。它确实是雄伟壮观,美丽非凡,无与伦比。秦始皇亲自前来视察,逐层游览,看到这座高台造得如此雄壮,心中非常满意,认为它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意。为了奖励那些辛苦劳作的工匠们,秦始皇下令给予他们丰厚的奖赏。他命令那三万名工匠各自带着家属迁移到台下居住,并宣布他们从此可以免除十二年的徭役。这真是一项极大的恩赐,让工匠们感激不已。接着,秦始皇又命令文臣们拿起笔来,为他献上颂词,并将这些颂词刻在石碑上,以铭记他的功德。颂词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在第二十八年,皇帝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着手整顿国家的法度,为世间万物制定了公正而有序的规则。他以智慧和仁慈治理国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父子之间更加和睦融洽。皇帝秉持着圣智、仁义的原则,向人民清晰地传授着道德和道理,引导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他亲自东巡,安抚东方的土地,并检阅了军队,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士兵的士气。在完成这些重要事务后,皇帝还亲临海边,展现出他对国家疆域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思考。皇帝的功绩在于他的勤劳与务实。他深知农业是国家之本,因此大力提倡农耕,同时抑制那些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行业,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财富日益增长。在他的治理下,普天之下的百姓都心怀敬意,齐心协力,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为了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皇帝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使得各地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更加便捷。无论是日月照耀之地,还是舟车所能到达之处,人们都享受着皇帝带来的和平与繁荣,生活得十分满意。皇帝行事总是顺应时势,果断而明智。他致力于纠正各地的不良风俗,使国家更加和谐统一。他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日夜不懈地努力工作,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同时,他还消除了法律上的疑惑,让人们清楚地知道如何遵守法律,避免犯罪。为了有效地治理国家,皇帝设立了各级官员,并明确了他们的职责。这些官员各司其职,使得国家的政务得以顺利进行。皇帝的每一个决策都恰到好处,仿佛事先规划好了一般。他的明智之处在于他能够洞察四方的情况,对尊卑贵贱有着清晰的认知,从不逾越规矩。皇帝对奸邪之徒毫不容忍,坚决打击他们的行为,同时鼓励人们追求正直和善良。他无论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地去做,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荒废。他对于远近的百姓都一视同仁,致力于营造一个肃穆庄严的社会环境。皇帝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他致力于稳定国家的四极,铲除叛乱和祸害,为百姓带来利益和幸福。他按照时节来安排农事和其他事务,使得各种产业都得以繁荣发展。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无需再担心战争和动乱。他们相互保护和支持,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社会充满了和谐与安宁。人们欢欣鼓舞地接受皇帝的教诲和领导,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领土,从西边的流沙之地到南边的极南之地,从东边的东海之滨到北边的大夏之地,只要有人迹所至之处,都臣服于皇帝的统治之下。皇帝的功绩超越了五帝,他的恩泽甚至惠及了牛马等牲畜和万物生灵,使得每个生命都得以安宁地生活在自己的领域之中。

俗话说,一旦成为皇帝,就好像离成仙不远了,这话在秦始皇的故事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秦始皇下令建造了琅琊台,并在那里居住了三个月。在这段日子里,他常常登上山顶,眺望东海,希望能发现什么奇景。有一天,他远远地在东海之中,看到了一些隐隐约约的楼阁耸立,那些楼阁闪耀着光芒,显得既灿烂又庄严。没过多久,他又看到楼阁之间有人影在来回走动,人们肩并肩,车马络绎不绝,热闹得就像集市一样。但当他仔细去看时,那些景象又变得半明半暗,好像随时都会消失一样。果然,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些楼阁和人群就全都看不见了。秦始皇看到那些奇异的景象,心里不禁感到非常惊讶,连连说这是怪事,并问身边的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于是,他向侍从们详细描述了自己在海上所看到的那些景象——那些隐隐约约的楼阁耸立,以及楼阁间往来的人影,宛如市集中一般热闹。听完秦始皇的描述,有些侍从表示他们所见到的景象与秦始皇描述的颇为相似,但也只是模模糊糊,不能确定。接着,他们便趁机向秦始皇进言道:

“陛下,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啊,它们分别叫做蓬莱、方丈和瀛洲。”

然而,这些话很可能是为了迎合秦始皇的好奇心,或是为了制造神秘感而说的,实际上并无确凿证据支持那些就是真正的神山。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些侍从是在“捣鬼”,也就是故意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取悦秦始皇。秦始皇突然之间像是想到了什么,他恍然大悟地说:

“对了!我想起来了!以前我听说过,有燕国的宋毋忌、羡门子高等人,他们声称自己入海后得道成仙了。他们的门徒又把这些故事辗转相传,说海上有三座神奇的山,那里聚集着很多神仙,而且还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不死药。齐国的威王、宣王,还有燕国的昭王,他们都曾经派人出海去寻找这些神山和不死药,但可惜都没有成功。据说那些神山原本就在渤海之中,但是船只总是无法靠近,往往被大风吹得偏离方向,无法到达。今天我自己亲眼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才知道那些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的存在。只可惜我自己不能亲自前往,无法求得那不死之药。就算我贵为天子,也终究免不了生老病死的命运,又怎么能和那些神仙相比呢?”

秦始皇讲完后,又长长地叹了几口气。他身边的人见状,觉得这时候劝解可能也没什么用,于是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陪着他,听他自言自语地叹息。后来,当琅琊台终于建造完成,秦始皇再次来到海边,想要再次看看那座传说中的神山。有时候,他看到的景象还是和之前一样,那些若隐若现的楼阁和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让他不禁停下脚步,来回张望,心里充满了留恋。他实在不忍心就这样离开,就在那里徘徊了很久。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重生之嫡女风流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潜伏从伪装者开始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公主成群,赘婿家里放不下了穿书:我成了三个反派大魔头亲爹将军好凶猛类似小说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这才是春秋战国大唐:睡猛了,把自己睡到大唐了将军好凶猛徐怀将军好凶猛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我的师长冯天魁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将军好凶猛女主重生三国之季汉长平侯霸天武魂重生暖宠心尖妃将军好凶猛徐怀全文完整版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将军好凶猛无错版大明:我是万历他爹合体双修抗日之铁血兵魂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穿越大明,我摆脱严嵩追贤妻我也是皇叔陌楚嬴政:时空之主神探包公传奇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娶贾元春海外建国大秦,开局神话法,打造最强仙秦我在净灵司内卷的日子第八冠位我在明末修仙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换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重生之嫡女风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大唐:天生神力,我竟是皇族血统大唐财阀回到明末建工业八条物语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和林黛玉先婚后爱三国之龙:杨磊的霸途快穿:躺平仙尊万界溜达抗日保安团神鸦社鼓杨小瓜的穿越人生开局背抡语,怎么夫子破防了?带着闺女混大唐公主陪我当神探旧五代史品读迷雾星球的曙光为国付出十八载,回来废长立幼?江山泪:美人劫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穿越古代之尊荣之路被奸人所害后,我居然重生了!穿越自带超市,村长让我来当水浒神出鬼没之燕云十八骑庄子传奇大明第一公靖康之耻?本太子杀到金狗叫爸爸古代世界的特种兵风暴南北赤血录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黄帝内经百姓版无敌三皇子,我狂一点怎么了朕的皇后娘娘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崇祯大帝穿越:我是老实农夫?你们想多了快穿大秦,我和抚苏闯咸阳异世权谋:重生智者小好汉马寿灵魂错位之风云三国大唐:谁让这个驸马上朝的!天启:日月重照大明天四合院:想安生养老?看我的吧大明:这御史能处,有事他真上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张良!三国:起死回生,诸侯的噩梦我有一座时空之城重生后我把自己的恋爱脑打爆了大周夜天子带着智能手机穿越回古代当藩王大秦:古代修仙安王戎马三十载东汉之楚国崛起无冕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