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列夫·托尔斯基
李松皱了皱眉,说道:“列夫·托尔斯基先生,即便如此,这也是在冒险。”
列夫·托尔斯基笑了笑,说道:“李先生,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我们合作成功,您能获得的利益可不仅仅是这一万台热得快的销售利润。”
李松沉默片刻,问道:“那您具体能为我提供什么?”
列夫·托尔斯基说道:“我可以为您搞到一些生产设备,还能搞到一些华夏国内没有的技术,这些对您的工厂发展可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了,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不是免费的,您必须用相应的东西来换或者买。”
李松心中一动,但还是谨慎地说道:“列夫·托尔斯基先生,事关重大,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
列夫·托尔斯基说道:“第一次和我们合作,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机会稍纵即逝。”
列夫·托尔斯基离开后,李松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也清楚其中的风险。
李伟在一旁说道:“老板,这事儿真能行吗?万一出了问题……”
李松打断他的话:“李伟,这事儿我还要考虑一下。你想办法调查一下列夫·托尔斯基的背景和他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
接下来的几天,李伟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列夫·托尔斯基的情况!
“老板,根据调查,我得出的结论是列夫·托尔斯基所言不虚。这个列夫·托尔斯基的确在华夏和苏维埃之间走私多年,据说列夫·托尔斯基家族在苏维埃也算是名门望族,是苏维埃对外贸易最成功的六大家族之一,族内多人在国内担任高官。有钱、有权,列夫·托尔斯基家族在苏维埃也算是最顶尖的家族之一。”
得知列夫·托尔斯基家族的实力之后,李松对和他合作更加感兴趣了。唯一让他担忧的是走私,是违法行为。
他重生之后,弃科研选择从商便是为了好好地补偿妻女,他可不想因为走私坐牢。虽然列夫·托尔斯基说华夏政府这边对走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伟调查的结果也的确如此,但是李松却不敢冒一点险。
就在这时,列夫·托尔斯基再次找上门来,说道:“李,为了显示我的诚意,我可以先给您提供一个华夏没有的车床。虽然是二手的,但是比华夏国内最先进的机床都要先进。”
虽然李松还没有见到列夫·托尔斯基口中所谓的机床,但知道他所言应该不差。在七十年代,华夏和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巨大。苏维埃重工业发达,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床设备。所以,就算是列夫·托尔斯基口中被淘汰的二手机床,真的可能比国内最先进的机床都要先进。
李松犹豫了一下,说道:“列夫·托尔斯基先生,您的诚意我看到了,我愿意和您合作。”
列夫·托尔斯基说道:“李,恭喜您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您放心,为了将来我们能够一起发财,我也不会让您出事的。”
李松和列夫·托尔斯基达成合作意向后,很快就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列夫·托尔斯基也没有食言,没过几天,那台二手机床就被运到了厂里。李松看到机床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惊喜。这台机床的先进程度远超他的想象,有了它,如果国内组织专家进行逆向研究,用不了多久国家便可以仿制出类似的机床。
李松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深知,与列夫·托尔斯基的合作必须小心翼翼,不能留下任何把柄。所以这个机床他并没有准备私藏,而是准备送到特种人才局用来研究。
李松赶忙找到奉天省特种人才分局,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分局局长鹿鸣接到消息后,饭都没吃便匆匆赶了过来。
当他看到厂房中的机床,鹿局长眼睛都直了,兴奋得满脸通红,那模样比看到美女还要激动。他围着机床转了好几圈,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
李松等了一会才问道:“鹿局长,您看是不是赶紧组织专家组过来进行研究?”
鹿局长这才回过神来,激动地说道:“对对对,你说得对。不过这么重要的事,咱们得向总局汇报一下。”
李松点头应道:“我也是这么想的,鹿局长,就麻烦您了。”
鹿局长连忙去给总局打电话。
“喂,总局唐局长吗?我是奉天分局的鹿鸣啊,我们这弄到了一台先进的机床,比国内现有的都要先进……”
唐局长一听有新式机床,十分重视,立即派专家组前来考察。专家们到达奉天电子厂后,对机床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一位专家兴奋地说:“这机床太有研究价值了,如果能研究透彻,对咱们国家的工业发展将是巨大的推动。”
另一位专家接着说:“是啊,必须尽快向总局汇报,让他们派人下来展开研究工作。”
汇报上去之后,当天批示便下来了。特种人才总局经过商议决定直接在奉天电子厂旁边建立一个研究所。
鹿局长对李松说道:“小李啊,这次多亏了你,你为国家立了大功啊!”
“鹿局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能为国家做贡献,我感到很荣幸。”李松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和鹿局长坦言,“鹿局长,有件事情我需要向您坦白!其实这个机床是走私进来的。”
听到是走私,鹿明并没有多少意外。因为西方国家和苏维埃一直对华夏进行封锁,先进的机床和技术根本不让进入华夏。这台机床不仅是二手,而且还不是苏维埃最先进的机床,但是和华夏国内的机床相比,依然要领先半代到一代。
没办法,华夏建国的时候国内的工业基础实在太差。虽然近几十年我们一直在紧追猛赶,但是数百年落下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抚平的。而且之前的十年动乱,还让华夏追赶的进程停滞了下来。近几年,华夏和欧美以及苏维埃等最先进的国家相比,技术差距被拉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