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团军一路追击,最后不得不在卢克索以南,陶德一线停下来,原因很简单,补给线太长,油料弹药等已经跟不上,德意联军在卢克索有大型补给基地,空军基地,对长途奔袭的第二集团军造成很大的威胁,匡正琪果断命令各部停止继续北上,就地建立防线。
冯.阿尼姆借机收拢部队,重新整编,将第3坦克师残部调入第21坦克师,将27坦克师一部合并到第15坦克师,整合第1轻装师和第151掷弹兵师,组成新的第1装甲骑兵师,让第3坦克军军部和第27师、第3师骨干北返,在埃及等待新的援助,重新整合组建新的坦克师和装甲师。同时,根据隆美尔的指令,冯.阿尼姆也被解职,由路德维希·克鲁威尔接替了他的职务。
埃及南部双方都没有能力进一步行动,看来都需要一段时间休整备战,这样,被称之为“纳赛尔战役”的非洲南线作战告一段落。
此战双方的损失其实大体相当,德军损失各式坦克\/歼击车234辆,盟军也损失257辆,德军损失各类火炮215门,盟军也损失火炮134门,德军损失士兵5300余人,盟军也损失5200余人,只不过,除了德军的损失,意军还损失了7000余人,大多被俘虏,其中大部分是主动投降。盟军占领了阿斯旺以北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然,大部分是沙漠,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集团军给德意北非军团最大的打击在于,不但将隆美尔赖以倚仗的主力坦克集团给打残了,让盟军找到了对付德意北非军团的突破口,在北非,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借此拿下了的黎波里,取得地中海最大港口的控制权,这对隆美尔非洲军团来说,非常致命。
对于匡正琪来说,还有更好的消息,缴获、击伤的德军坦克经过维修,有80辆可以投入作战,其中,50多辆为豹式,匡正棋准备以此建立一支德式坦克团,并得到了盟军非洲战区司令部的认可。同时,中国军以及中国军事指挥官的能力也得到非洲战区的认可,魏德迈与史迪威联系并征求蒋的意见后,决定将第二集团军中的美、英部队脱离出来,让他们加入新的部队,从东印度经过训练的中国军人,以及美国方面新的补充随即到来,匡正琪被正式任命为新的第二集团军司令(孙立人另有安排)。新的第二集团军除了一些骨干技术和翻译人员外,全部由中国人组成,暂辖114师和28师,以及新成立的一个独立反坦克炮兵旅。为此,中国军团以单独的名义正式出现在非洲战场!
在缅北,廖耀湘被任命为新的驻印军司令,下辖新1军和新22军,200师从驻印军中调出,北上从甘肃出发,加入绥远地区新成立的第12战区,并将在此扩编为第200集团军,他们的任务很明显,将随中国远征军第三路军,加入苏联战场。
中国远征军从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其第一路军由两个军团组成,分别是第一驻印军团、第二驻缅军团,由于驻缅军目前在缅甸只有一个游击军(秦柿的缅甸游击军),其主力是在滇南的第6军、第12军。第二路军也有两个集团军,分别为,太平洋第一集团军、非洲第二集团军。第三路军就非常庞大了,计有以原18集团军各部扩编的第115集团军、第120集团军、第129集团军、新编第4集团军、新编第35集团军(傅作义部)、新编第200集团军(黄伟部),同时还有在建的新编第3集团军(阎锡山部)、新编第1骑兵军团(三马部)、新编第2骑兵军团(蒙古)。
根据各方达成的新要求,川、滇、黔、桂、粤等地方武装也会统一整编,种花家将第一次实现军队国家化。这对种花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要想对以上部队进行快速整编,特别是将要加入苏联作战的远征军第三路军来说,仅仅靠从远东港口悄悄运输到蒙古的装备是不够的,因此,远东战区已经达成默契,必须尽快打通中印公路,为此,美军2万多工兵被派到这里,考虑到从中国空运部队的风险,远东战区从印度战区抽调多达10个师的英印军加入东南亚战区,从南北两线对盘踞缅甸的日军缅甸方面军发起反攻。其中,进攻的主线在缅北,廖耀湘担任总指挥,郑洞国已经回到国内,作为第一路军的总司令,他将亲率滇南的第6、第12军南下,夺取滇南重镇保山,并沿瑞丽一线击溃当前之敌——日军缅北劲旅第56师团。
廖耀湘的驻印军团,从装备和火力都远比滇南的第二军团强大,他们利用改进的重型火箭炮开路,不断打击日军缅北防御的第18、33师团,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已经将胡冈谷地以南缅北的大片区域占领,从印度东北丁苏吉亚铁路枢纽延伸出的公路线已经深入到缅北南云、欣贝延,驻印军新1军和新22军已经深入到德罗、马高一线,正在向迈昆(孟关)一线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秦柿的缅甸游击军第一纵队已经占领本坎、巴西加,将日军第33师团部压缩到缅北中线区域,滇南第二军团则收复保山,正向腾冲一线发起进攻。
牟田口廉也此刻再次升任日军第28军司令,其下辖第18、33师团以及多个独立旅团。日军在南太平洋的失利,使得南方军不得不将原驻缅甸的第2师团、第55师团等部调离,兵力大减的缅甸方面军不得不将一些治安联队升级,与缅甸救国军混编,组成治安旅团,负责缅甸内部的治安事务,一些原本属于治安部队的独立旅团,被派到一线,加入各军防御远征军的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