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支部队从观礼台下方经过的时候,这些使节们发现这支部队和刚才从城门楼里跑步出去的那一支军队穿着区别不大,也是甲胄齐全,手里拿着的那种特殊的武器。
很快两个领队的军官就动作整齐划一的抽出了腰间的诸刃横刀,寒光闪烁。
“向右看!”
随着口令的下达,那些原本使用肩枪姿势的士兵很快就动作整齐划一的将肩上的燧发线膛枪步枪用双手握持,然后往前劈枪,动作整齐划一,就连声音都是响成了一个声音。
那些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光芒的四棱刺刀斜指天空,看起来杀气腾腾。
各国的使节都被这一幕给震撼到了。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刚才的那一幕可不是简单的动作整齐就能点评的,这动作整齐划一说明军队的训练水平绝对很高的。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队列的水平真的是和军队的战斗力息息相关的。
就拿眼前的这一支汉军军队来说,队列整齐,步伐和动作整齐划一,代表着军队的士兵令行禁止,纪律性很强。
则说明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可以让指挥官如臂驱使一样的使用这支军队。
这样的军队一看就知道是绝对的精锐,一般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发生溃逃这类的情况,士气高昂,能承受的伤亡也会很高。
大楚王朝的使者此时眼睛眯了起来,他对这些士兵手里的那种武器太熟悉了, 之前他们大楚发动对梁州地区的进攻时,就被汉军用这种武器给击败了,损失十分巨大。
他一直 都搞不懂这种武器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居然会杀伤力这么大。
此时李牧的声音适时地响了起来,“咳咳,各位使者,各位来自辽州的首领们,现在经过这里的是我们大汉帝国的老近卫军兵团。”
“这支军队也是我们大汉帝国皇帝陛下的直属御林军之一,满编一共是两个集团军,共20万人。”
李牧就简单地介绍了这一句,不过这一句的信息量还是不少的,那就是张辰光是御林军就差不多有20万人,那是不是还有其余的直属兵种啊?
很多人都是对这个问题表示好奇,尤其是大楚王朝的使节,他们一直都没搞清楚大汉帝国的总兵力究竟有多少。
“那个李将军,你们的皇帝陛下的御林军一共有多少人啊?”
“嗯?”李牧循着声音看去,发现是大楚王朝的使节。
这个问题不属于军事机密,但是李牧不想说。
就在这时候,一道声音响了起来。
“朕的御林军经过整编之后,一共有40万人,不知道这个回答,你是否满意啊 ?”
大楚王朝的使节回头一看,发现张辰居然回到了这个城门楼上。
而张辰的话也让人十分的震惊,40万的御林军?
此时那些各国的使节还有来自辽州地区的部落首领们一个个都被惊呆了。
“李参谋长,给各位说一说我们汉军的情况吧!”
“诺!”李牧恭敬地应答,但是 他很清楚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
“各位,我大汉帝国的御林军一共是三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的兵力差不多12万左右,另外还有陛下直属的骑兵部队等,加一起差不多40万人左右。”
“刚才经过这里的就是大汉帝国的近卫第一军团,他们的主力正在东征倭寇国,这些士兵是他们派遣回来参加阅兵式的。目前在倭寇国战况十分的顺利,不出意外的话, 倭寇国很快就会成为历史了。”
李牧的这番话毫无疑问就是在威慑众人。
“另外就是,我们大汉帝国的军队一般是以10万人编制的集团军为主,其中包含炮兵,步兵,骑兵还有工程兵等部队,属于多兵种的部队。”
“近卫军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那就是他们的编制更庞大一些,其中的士兵都是从全军之中抽调出来的精锐。”
大楚使者问道,“李将军,这些士兵手里拿的武器是什么啊?”
“呵呵!他们的武器是火枪,可以对100步以外的目标发动攻击,而且杀伤力很可观,至于说我刚才说的炮兵,那是另一种兵种。请大家耐心观看!”
而大家也很显然看到了老近卫军的组织力和士气,以及精良的装备。
这时候,有一个海外国家的使节用很蹩脚的汉话问道,“请问李将军,贵国的总兵力大概有多少 人啊?”
这也难怪这人会问这个问题,实在是张辰光御林军就有40多万人,这个数字太吓人了。
可以说一些小国可能连军队总人数都不会超过10万人呢,而这大汉帝国却有40万御林军,那其余的部队得有多少人啊?
李牧对这个问题并没有逃避,淡淡地说道,“我大汉帝国统一之后,经过整编,在不算御林军的情况下,一共有20个集团军分布在各地。”
根据李牧的讲述一个集团军是10万人,那么这20个集团军就是200万人,乖乖,光军队就有200万人,还不算御林军。
如果算上御林军和一些张辰的直属部队的话,这兵力不得250多万人?
此时大楚的使节还是很意外的,他没想到大汉帝国居然维持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不过在他的印象里,这些军队估计披甲率不会很高。
但是李牧的话语很快就打消了他的侥幸心理,“我大汉帝国采取的是常备军制度,说白了这些军队基本都是属于直接依靠朝廷供养的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
“什么?”大楚王朝的使节内心剧震。
完全脱产的军队他自然知道这是什么军队,在大楚王朝也有完全脱产的军队,不过这个数量不是很多,也就大约几万人而已,也是楚皇熊旭的最精锐的京师三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