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象此言不错!”
袁术见麾下文武战意高昂,心中极为满意,在听到阎象的话以后,也表示赞同,旋即面带笑意道:“那你来说说,眼下刘景升和陶谦老儿来袭,孤大仲府该怎么打?”
“主公!”
阎象面色郑重,捋须道:“我大仲府各郡,皆有重兵镇守,此役该如何打,也无需过于着急,眼下纪灵、孙贲二位将军尚未率军回归汝南,是以属下以为,吾等当采取守势!”
“待二位将军领军而回!”
“再择刘表、陶谦两人其一,以雷霆之势,将其击溃,取其州郡!”
“如此。”
说到这里,阎象朝袁术施了一礼,出言道:“我大仲府不但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亦能因祸得福,让主公的实力更进一步!”
“哈哈哈哈,好!”
袁术听完那叫一个心花怒放,一张脸笑成了菊花,直乐道:“哈哈~好,那就依阎象所言,待二位将军回归,孤定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主公英明!”
阎象和一众文武闻言,纷纷朝袁术恭敬作揖,此时众文武心里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主公喊他们过来,是干啥来着?
又一日,兖州。
东郡,东阿官道。
“奉孝!”
张靖收到豫州传来的情报,心中感觉有些不对劲,将其递给郭嘉道:“这袁术有点不对劲,他得知刘表陈兵扬州以后,不但没有冲动,反而是让纪灵和孙贲,率大军缓回豫州,这不符合袁术的心性啊!”
他的袁术老哥。
突然就变得稳了起来。
而袁术的这种操作,也让张靖再看豫州的时候,觉得这个豫州透露着一丝诡异。
张靖似想到了,蹙眉暗道:“难道这叉车皇帝,当真把我的话听了进去,将阎象当成了心腹肱骨?”
“好像有点不太妙!”
一个能听谋士话的掌权者,那是很可怕的,特别是那名谋士,还真有本事的情况下。
如原本刘备、吕布以及袁术。
刘备听陈群的话,指不定丢不了徐州,吕布听陈宫的话,极有可能也丢不了徐州,袁术要是听了阎象的话,也不可能当骷髅王。
现在的袁术的作为。
明显不是骷髅王的行径,而是在朝着叉车皇帝进化。
“主公休虑!”
郭嘉看完书信笑道:“即便袁术调回了二将,也不见得会是陶谦、刘表二人的对手,况且哪怕陶谦、刘表二人兵败,也能据城而守,彼时就看主公,如何让袁术去攻打陶谦了!”
大仲府调回二将。
从兵力上来看,肯定是袁术占优,但行军作战,也并非单凭兵力,就可以分出胜负的。
而且袁术也只是占优。
并没有达到压倒性的程度。
调回二将之后的大仲府,基本可以保证,不会出现惨败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只能说双方主将差距太大。
可郭嘉纵观三方势力的将领。
并没有发现哪位将领,有十分亮眼的成就,都是半斤八两。
当然,如今的太平府的将领。
也和三方势力差不多。
不过太平府,多了一个军情司。
将领脑子不够,那就由参军来凑。
“此事易尔!”
张靖闻言笑眯眯的看向郭嘉,意味深长道:“若天象不假,此际三辅之地,应该有几日没下雨了!”
他去年就夜观天象。
为的就是等今年,到时候袁术凭什么不听他的。
连普通老百姓都得吓傻。
“主公!”
郭嘉闻言微微一怔,迟疑道:“不知主公这观星之术,可能外传,属下对此亦十分向往!”
以观星之术测天象。
他郭某人也有所涉猎,只不过没有主公这么离谱,见主公这般笃定,他觉得不太可能有假。
“恐怕要让奉孝失望了!”
张靖一本正经道:“此术乃天授,非后天所致!”
他哪里会什么观星之术。
对于天上的星辰,张靖还停留在,勉强能指出北斗七星所在的程度。
即便能指出,那还得找半天。
“原来如此,是属下孟浪了!”
郭嘉闻言面露恍然,他明白这天下间,有不少奇人异事,他们的本事都是天授,而非后天习得。
不过这种人比较少。
想到这里,郭嘉也就释怀了。
“奉孝!”
张靖岔开话题,笑道:“你府上妻妾二十余,可有谁传来好事?”
“主公!”
郭嘉闻言精神一震,面色沉重道:“说起此事,属下突然觉得,这妻妾多了也不好,毕竟不太好养,不敢生啊!”
“嗯???”
张靖看了看郭嘉,稍作思忖,旋即玩味道:“奉孝竟会为了此事烦心?”
“我记得当初。”
“媒氏还跟我说过,他们安排了二十个小娘,让奉孝去相!”
“奉孝可还记得,你当初是怎么说的?”
张靖可是知道的。
郭嘉这家伙,府上二十一个妻妾,除了有七位,是他以前的老相好,其她的都是他让媒氏找的。
太平府没有在妻妾方面做出限制。
所以让郭嘉钻了空子。
关于婚律,张靖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做出调整,反正眼下适婚女子,的确比男子要多出不少。
“咳咳!”
郭嘉闻言老脸一红,轻咳道:“属下当初说是换一批,不曾想,一连来了好几批,属下眼都看花了,此后才知酿成大错,如今也是悔不当初啊!”
他的俸禄是不低的。
每月有四千铜币,折合粮草二十石,养活十个人都绰绰有余,而他府上算上侍者,却足有三十多个。
所以,他找吕布借钱。
那也是他真缺钱。
连戏志才、荀攸等人的钱,他都借了不少,眼下主公提及此事,郭嘉自然得好好哭一哭。
不然过了这个村。
他就找不到这么好的店了。
“那奉孝以为该当如何?”
张靖含笑看着郭嘉,暗道这家伙,该不会是找他借钱吧?
如果是那样的话。
就有些离谱了!
“主公!”
郭嘉当即开口道:“属下以为,今太平府行仁政于民,百姓皆有田产,又置媒妁,使近百万适婚男女得以成婚。”
“然百姓育子艰难。”
“主公或可推行胎养之令,以励百姓积极育子,此乃万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