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落耐心解释道:“不用,胶囊里面的药物小颗粒,也是用中药熬制成的。
别看只有小小一粒,但是因为是浓缩的,所以药效很强,吃多了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
萧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吞下四粒连花清瘟胶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惊讶地发现,原本酸痛的肌肉,还有喉咙,好像没有那么痛了,就连身上的温度,也降了许多。
“郡主、祁大人,下官好像好了。”
听到萧宁惊喜万分的声音,正在布置病房的乔希和祁落,同时回头看他。
而此时的萧宁,已经迫不及待地给和他一起来的衙役,分享连花清瘟胶囊。
“快吃,快吃,等咱们身体康健了,才能更好地帮助老百姓们。”
看着手里奇怪的药丸,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轻易尝试。
“萧大人,小人没记错的话,当初有几个患者,服用了秦大夫熬制的汤药后,也说自己好了,可是没多久,人就没了。”
一个黑脸衙役越说越小声。
虽然他身上也很不舒服,但是老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
既然吃了药势必会死,那还不如不吃,就这么扛着,能熬几时是几时。
听了他的话,萧宁心里咯噔一声,脸色立马沉了下来。
所以,他这是回光返照的迹象?
乔希理解衙役们对死亡的恐惧,也理解他们想活着的朴素心愿,毕竟,她也经历过那场史无前例的疫情。
她没有解释什么,回过头,默默布置病房。
至于连花清瘟胶囊有没有作用,吃了会不会死人,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短暂的沉默之后,萧宁也想开了。
“罢了,死就死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官为了千千万万个百姓试药而死,也算是死得有价值。”
萧宁攥紧拳头,鼓足勇气道:
“郡主、祁大人,还要试哪些药?横竖都是一死,就让本官多试几种药吧。”
乔希和祁落对视一眼,唇角微微翘了翘。
“暂时不用了,你先好好休息休息,这病,不宜操劳。”
“哎!”萧宁叹气:“回郡主,不是下官不想休息,而是下官无法休息,城中时时刻刻都有人因为瘟疫而亡,本官身为清平县的父母官,哪里还能坐得住?”
乔希拧眉,“既然如此,那就劳烦萧县令,回县衙主持大局。
切记,所有尸体必须火化,通知所有百姓,每日需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低于一炷香的时间。
街道住宅每日至少消杀一次,消毒液不够的,来我们这边拿就行。
防护服可以不穿,但是口罩必须戴着,预防二次感染。
另外,我们的简易病房已经布置完毕,若是有重病患者,可以直接送过来。”
虽然古代医疗条件有限,但是她和祁落,还是想试试看。
能救活一个是一个。
“二次感染?”萧宁皱着眉,努力消化着乔希刚刚说过的话。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他默默打开刚刚乔希硬塞给他的口罩,戴了上去,顺便叮嘱几个衙役道:
“你们也把口罩戴上。”
“是!”
衙役们没有推脱,火速戴好口罩,跟着萧宁,回了县衙。
见衙役迟迟没有带来肯试药的老百姓,乔希便猜到,恐怕大家都不肯相信她们的医术。
“四哥,要不咱们主动去街上寻找病患?”
“好!”祁落点头,背好药箱准备出门。
这时,萧宁带着一帮人,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
“郡主、祁大人,老百姓们怕死,不愿试药,下官便说服一家老小,一起来试药。
正好下官家中,轻症、重症的患者都有,刚好满足郡主的要求。”
看着萧宁一副打算英勇就义的神情,乔希哭笑不得道:
“萧县令,您也不必这么悲观,我们的药,可是出自于西洋国的神医之手,就算治不好大家,也不会要了大家的命。”
萧宁抓住她话里的关键点,好奇道:“西洋国也有神医?”
“对!”乔希灵机一动道:“据说西洋国这位神医,也是神医谷那位封神医的得意门生,就算你不信西洋国神医的医术,总该相信神医谷的医术吧?”
说完之后,乔希也被自己给聪明到了。
她可真是个机灵鬼。
这样一来,就算以后史书上提及西洋国神医,也会坚定不移地认为,是他们学走了我们华国的医术。
聪明的不是西洋人,而是拥有华国血统的神医谷先辈。
果然,神医谷的名号一出,别说是萧宁了,就连先前心不甘、情不愿,却为了萧宁的前途,不得不接受试药的萧家人,也对连花清瘟胶囊,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郡主,我愿意试药!”
一个十多岁的半大小子,声音沙哑道。
“逸儿!”萧宁冷着脸,纠正道:“在郡主面前,不能用‘我’,要用‘小人’。”
萧逸‘哦’了一声,恭恭敬敬地向乔希行礼。
“郡主,小人愿意试药。”
见状,萧宁对乔希拱手说道:
“郡主,家弟自幼被惯坏了,没个礼数,等他病好后,下官一定好好教导他,若有得罪之处,还请您原谅。”
“无妨。”乔希挺喜欢萧逸的性子,柔声问道:“你叫萧逸?”
萧逸难受地清了清嗓子,“没错,萧宁的‘萧’,飘逸的‘逸’。”
乔希点头,“你有哪些症状?”
“喉咙痛。”萧逸指着自己的嗓子,“就跟小刀拉嗓子似的,还发烧。”
乔希把他的病症,一一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拿着体温枪,给他测量体温。
“四哥,39.5度。”
“嗯,先带他进病房。”
祁落忽略掉众人眼里的好奇,背着药箱,进简易病房配药。
39.5度属于高热,担心萧逸烧傻,祁落先让他服了儿童专用退烧药——美林,然后在他的额头上贴了降温贴。
萧家人站在门口,看着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好奇。
按捺不住好奇,萧老太太第一个开口,“宁儿,逸儿额头上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