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思远:“……”
他这不也是刚刚想起来吗?
年纪大了,本来脑子就不灵活。
最近还要忙东忙西,cpU早就干烧了,忘记点东西,这不很正常吗?
见自家老父亲挨骂了,乔希护父心切,急忙把话题,又扯到‘因地制宜’这事上。
“几位大人,不知道我刚刚说的,你们听懂没?”
乔知府点点头,“听懂了,希希,爷爷觉得你这个‘因地制宜’,非常好。
所以,爷爷支持你,在整个乐华府搞‘因地制宜’。”
刘盛紧随其后,“那不如先让咱们平利县,成为一个‘因地制宜’的示范县,等做出成绩,也好让其他县的县令,过来参考学习。”
见刘盛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乔希耸了耸肩。
“我没问题,这事你们商量,我只负责收集当地的土壤样本,等试验之后,告诉你们当地都适合种植什么东西。
种子这块,我也可以想办法解决,其他事情,那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了。”
闻言,乔知府和刘盛差点乐出声来。
种子和种什么的事情,都解决了,那剩下的,似乎也没有什么难事了。
“好好好,希希,这事要是做成了,你就是咱们乔家,不对,是整个乐华府的大功臣。”
乔知府语气激动,看向乔希的眼神,十分欣慰。
他也没想到,自己穷极一生想要做的事情,即将要被他这个干孙女,给做成了。
什么功臣不功臣的,乔希也不在乎。
她就是想多做点好事,争取早日让自己老爸老妈和乔佑泽,可以回到二十一世纪,过正常的生活。
也想让宋淮安和几个孩子,去二十一世纪,赏赏美景,长长见识。
商量完‘因地制宜’的事情,乔希又去灶房,取了今早她刚去菜市场买回来的新鲜玉米、红薯和土豆。
要说高产主食,这三个当仁不让。
这几样东西,乔知府都吃过,对此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倒是刘盛,像是个好奇宝宝似的,问道:“乔姑娘,这些都是何物?下官怎么从未见过?”
没见过那就对了。
毕竟这些东西,也是几百年前,从外邦流传到华国的。
大梁朝要是有的话,那就真的是怪事了。
“这叫玉米、这叫红薯、这叫土豆,都是神仙给的东西,说是亩产很高,有了它们,可以彻底解决咱们的饥荒问题。”
乔希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很高是多高?”刘盛拿着一个红薯,满脸都是好奇。
乔希用下巴指了指他手上的红薯,“据说亩产可以达到六千斤以上。”
“多少?”乔知府不淡定了。
六千斤?那不就是五十石。
娘嘞!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岂止是解决了饥荒问题,简直是造福了整个大梁朝。
毕竟他们种植的水稻,也不过才亩产四石左右。
事关重大,乔知府拿着手里的玉米,垂眸深思。
刘盛依次问过土豆和玉米的产量之后,眼底燃起兴奋的光芒。
“宋夫人,这几样东西,咱们平利县能种不?”
“其他地方不好说,但是洛河村能种。”乔希一脸认真,“不过我不打算在洛河村种,我打算在洛河村种西瓜。”
粮食类的卖不上高价,她打算让其他村的村民来种。
至于洛河村的村民,那当然是什么值钱,种什么了。
跟着田有成这个大贪官,刘盛也有幸吃过一次西瓜。
那滋味,甚是美妙。
这会儿听乔希这么说,他激动地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想抱紧乔希的大腿。
“行行行,洛河村不种,我让大河村和小河村种。
这三个村子离得近,想来土地也大差不差,适合种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乔希点头,“是。”
见状,刘盛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起身说道:“知府大人,下官这就去让大河村和小河村的里正过来。”
种地之事,一日也不能拖。
乔知府还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并未说话。
等刘盛走了许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一脸严肃地对乔希说:
“希希,此事事关重大,爷爷可能要上报朝廷。”
“爷爷,您想上报朝廷,我不反对。
但是我觉得得把东西先种出来再说,称量之后,再上报。
万一种出来不到亩产六千斤,那您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吗?”
乔希明白乔知府的心思,不外乎是不想有人再挨饿。
可种地这事情,她也经验不足,属于纸上谈兵,她也需要试一试。
本来打算就在洛河村先试一试的,谁知道乔知府和刘盛,把她架那里了。
她也只能在整个乐华府尝试。
万一失败了,她也有能力补救。
“是爷爷考虑不周了。”乔知府点了点头,越发欣赏这个干孙女。
有勇有谋,比她干爹干娘和干哥哥,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
很快,刘盛领着大河村和小河村的里正来了。
他们前脚刚进宋家院子,后脚又有几个村子的里正,结伴而来。
他们本就是因为洛河村的蔬菜大棚而来,谁知道到了赵里正家才知道,知府大人和县令大人都在宋家。
这不着急忙慌地赶来,想着找他们求求情,看看能不能带他们几个村,一起搞蔬菜大棚。
他们真是饿怕了。
得知他们的来意后,乔知府和刘盛,又惊又喜。
刚刚他们还担心当地老百姓不肯配合,谁能想到,他们竟然一个比一个积极。
乔知府夸赞了几人几句,随后,一脸不好意思地看向乔希。
“希希,爷爷有个不情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