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一意孤行,力排众议,定下明年开春,北伐契丹,收复燕云的战略。
消息传开,朝野震惊,随后支持者和不支持者泾渭分明,划分两派。
支持者多数为朝廷新贵,也就是在熙宁四年之后,借助‘一五计划’的实行,赚取功绩,升入中央为官的一批朝臣。
在他们的认知里,大宋如今国强民富,军队堪称天下第一,此时不北伐,更待何时?
反对者多为历经仁宗、英宗二朝的老官吏,也多数参与过这之间的对辽战役。
他们有着很清晰的敌我认知和优劣对比,知晓大宋如今虽然各方面超越辽国,但是若没有一个足够分量的人统合各方,只怕最终的结果就是落个太宗“雍熙北伐”那样,各自为战,失败告终。
他们不反对来年的北伐,只是希望神宗皇帝能够夺情,让韩明亲自统兵北伐。
可惜神宗皇帝被一干老臣的所谓“讲理”式解释给弄得心烦意乱,口头上虽然连连应是,但是心中却有些不以为意。
韩明是强,是有能力,但是不代表没了他事情就玩不转。
就比如“一五计划”,中后期没有韩某人坐镇中枢,把控方向,不一样还是顺利完成。
就如同韩明的那句话,这个世界没有谁都照样发展,并不是缺一不可。
他作为大宋天子,富有四海,手中文臣武将多不胜数,更不乏历史级别的人才。
不能什么都让韩明一个人包办了,自己如今也要好好显摆显摆这天子的威风。
于是乎,在这样和那样的心态下,神宗皇帝决心在韩某人不在朝期间,玩个大的。
北伐!
这就是如今有些骄傲的神宗皇帝给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来了个猛的。
当朝会结束的第一时间,各路人马纷纷而动,他们没有任何串联的情况下,集体给正在守孝的韩某人去了信。
本来在老家安阳呆的好好的,正开始学习“修心养性”的韩某人,接到陈升之、自己老父亲、王介甫,还有顶头上司傅尧俞的信,当场破防了。
他是真没想到原本安静做“乖宝宝”的神宗皇帝竟然起了叛逆心,想要证明证明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提前北伐。
要知道,在韩某人的预期里,当“二五计划”彻底完成后,大宋才有了和辽国一对一彻底收复燕云的能力。
可以说有了浪的能力,不至于像太宗时期那样,打的最后都丧失信心了。
或者说,韩明很怕现在和辽国正面交锋后,大宋输了,会彻底被北方的邻居打趴下爬不起来。
这也怪这几年大宋发展有些招摇撞市,引得很多国家眼红,只不过仗着大宋恐怖一般的防御战绩,他们还不太敢动。
可若是等宋辽交战中大宋稍显疲敝,那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以至于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有了崩盘的危险。
韩明思索再三,还是决定写一封信上书陈词,肯定官家暂缓北伐。
可抬起笔后,韩某人才想到,神宗皇帝这次决意北伐,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心,有多少试探呢?
以前潜邸时两人亲密无间,如鱼得水,可是如今身为官家帝心莫测,这个度就要把握好。
笔上的浓墨不断积蓄,在韩明思绪不断发散时,缓缓滴落,打在纸上,揉进内里...
“信不写了,永曾你辛苦一下,亲自跑一趟汴京城传话。”
“和父亲说,官家要北伐,说出去的话,很难在收回来。”
“现在当务之急,是让郭帅和仲怀尽快稳定北军军心,依令出兵北上。”
“打的时候稳妥一点,慢打比快打要好。”
“同时让章楶注意后勤粮道,宋军北上,辽军一定盯着后路断粮草。”
“速胜是不要想的,耶律洪基就等着一战而定乾坤。”
“打的慢一些,拖得久一些,辽国的后勤粮草可耗不过大宋!”
韩明立刻从这场仓促的战争中寻觅到良机。
打快不行,那就“拖”字诀。
辽国现在表面上被耶律洪基重新镇压,和平稳固。
实际上内部早已乱象纷呈,各个势力不断争权夺利,妄图在辽国上层获得一杯羹。
大宋此时北伐,很可能会给耶律洪基一个好借口,统合各方,与大宋展开战略对决。
如果打快,就会让耶律洪基找到战机,一举整合全国之力,击败大宋。
反之,如果大宋拖得时间过久,那辽国内部势力,为了各自利益肯定就会吵起来。
如此一来,真有可能一战收复燕云,重铸整个长城边境线,彻底将北方势力驱逐出去。
韩明越想越觉得这一战也不是不能打,于是乎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和盘托出,让永曾带去汴京城。
可惜办法想的再好,也抵不住神宗皇帝的瞎想胡搞。
韩明的北伐陈词根本说服不了已经上头的神宗皇帝。
在他的眼里,韩某人这是故意拖延战机,想等自己守孝完毕回归战场。
韩明也就是没猜透神宗皇帝的想法,要不得直呼冤枉。
最后的最后,大家伙见拗不过官家,只能徒之奈何,不断叹气。
郭、顾、章三人在接到官家和韩明截然相反的战略计划后,脸色异常精彩。
“二位,这次出兵北伐,我们可是夹在中间不好做啊...”
郭逵也不是曾经的政治小白了,多年的军旅生涯和朝堂论政,让他的政治嗅觉也出神入化起来。
这次北伐,估计就是官家借故试探朝廷的风向。
自从仁宗末年以来,韩党在朝越发膨胀,其内部从中枢到地方,从文官集团到武将集团,形成了一个巨大关系网链条。
中心串联者,或者说构筑韩党集团的话事人,就是韩明。
曾经的仁宗与英宗都是放任不管,主要因为国家处于危难之时,需靠这些韩党优秀人才来管理朝政。
而随着大宋实力增强,人才的不断溢出,神宗皇帝有了不同的想法。
任何派系的存在都不能影响大宋的整体以及皇帝的权威。
韩党很明显现在有了超脱和制衡皇权的意味。
尤其是整个中枢,即便是韩章、欧阳文忠离世,富彦国、文宽夫、曾明仲等人致仕还乡,可剩下的陈升之、韩师朴、王介甫、傅尧俞也是和韩党关系匪浅的人物。
一想到这里,神宗皇帝感觉脑袋晕晕,整日整夜都睡不好。
朝臣团结一致共同使力是很好,但是却让玩惯了帝王心术和平衡手段的皇帝,很不舒服。
神宗皇帝这一次提及北伐就是想要试探整个朝廷的反应,他知道韩明对于收复燕云的大策略,但他就是想看看没有对方自己能不能行。
你可以说神宗皇帝有卸磨杀驴的嫌疑,但是他也没想整死韩某人,就是准备在对方守孝期间,自己做点政绩。
可他万万没想到,仅仅如此任性妄为的一次,就让他差点从明君之列掉入庸君的队伍。
以至于后世上给他庙号谥号之时,这件事成了神宗皇帝被反复鞭尸的理由之一,流传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