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除了缺糖,也缺盐,容棠虽然知道提炼精白盐的方法,奈何盐矿稀少,这种民生及战略物资始终不够用。
司马仁记下,这一番上京司马家看似破了一半力量远赴西北发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是一个壮大家族的好机会。
任何一次迁徙,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往往就是第一批人,等新州府初具规模再去,机会就没有了。
送过了司马家人,第二个就是左大人,他带了两三个亲戚,可以看出他真是很尽心尽力带携亲族,奈何大多数人眼皮子浅,贪恋安逸,不愿意去受苦。
喝过送行酒,就是春草,她好像比前些时更稳重了,大大方方的告别,“少爷,不要担心我,我带了慧香和慧珍姐,容家村那一摊子,铜钱能顾得过来。”
其实她们去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有容万里在,没人欺负得了她。
容棠给她一份文书,“到了那里,用新身份登记户籍。”
春草打开新户籍文书,新名字是容锦,容锦记的容锦,落在容夫人名下,是建安伯妹妹。
春草眼圈一红,少爷早就替她安排好了,她的身份,她的未来倚仗。
“你记住,如果司马二舅发现了盐湖或者盐山,你捡个小的买,千万不要买大的。有事和万里哥商量,决定不了,写信回来。”
盐矿属于国有资产,他跟着喝口汤行,大肉还得是朝廷的。
容万里最后来到他面前,他其实很愧疚,为了给他支持,三千新军他带走两千,伯府又拿了五万两银票给他做底牌,还配备了全大越最先进的武器,他如果还不能给自己一个体面未来,回归容家也没什么意思了。
相对无言,只是握了一下手,最后将一封信交给他,“上了路交给四嫂看。”
容万里心领神会,这肯定是萧振越的消息。
这边送行,郑家也送行,送的人还是姓唐的,是大半年没有照过面的唐出云。
郑长治用自己的推举名额推了唐出云去西北任知县,当然,现如今只是一个光杆知县,连个衙门都没有,估计去了得先搭帐篷。
唐大夫人失而复得这个儿子,原本是不想他再远离自己的,奈何儿子心气高,不想守着一个低等爵位混吃等死,但让他重新科举入仕,他也过了最好的年纪,等考出个小小的功名,也该三十了。
唐出云等不了这么久,现在起步是个七品知县,虽然没有左大人品级高,他却是军政一把抓的实权,地位不比左大人差。
当然,所谓军政一把抓,现阶段他自己人芽子没有一个,自身安全还需要仰仗容万里,而容万里的直系指挥官是容棠,他可以求援,没权利调度。
唐大夫人舍不得儿子,自愿跟去上任,她眼光没有那么长远,只以为儿子去的地方是个鸟不拉屎的荒野,苦瓜着脸,怨气冲天。
最后一个出城的,是李德全,他是如此的苦逼,被派过去替陛下打理一个还没开垦出来的皇庄。
不过,他带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让容棠看。
“老曹!”
曹来旺本是被发配去守皇陵了,但一直有何大伴的明面照应和容棠的暗中照应,除了不大自由,日子还是不错的。
曹来旺看起来精气神都很好,“安南伯,李哥让我给他做伴去,说不定就在那里养老了,那里地方大,我想去哪去哪,不要太快活。”
似乎直到这一刻,他才真真切切有了继续活下去的真实感。
“这样很好。”
容棠自怀里摸索出几张银票,不太多,也有几百两。
“到那边最近的州府兑换点现银用,多买点安家物资,剩下的买点地,够你养老了。”
曹来旺心里暖暖的,身在皇宫伴驾几十载,他所剩的人情味本就不多,不过顺便给了当初的安南伯一点点,就收获了晚年无忧。
“安南伯,你是个好的,将来定有福报。”
整整一天,容棠送走了几千个人,这些都是他伸出去的触手,早晚一天,和上京绕成一张巨大的网。
接下来,筹银筹粮有条不紊的进行,各地也传来消息,聚集的流民大部分已经疏散,照着路引陆续向西北出发。
八月初,首批流民到达安置地点,人数有上千人,此后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人涌过去,宣宁帝一颗心总算放下了一半。
去年的千秋宴没有办,宣宁帝感觉愧对太后,今年无论如何不能取消了,哪怕国库没银子,他自己掏私库也得办一办。
这件大事下到礼部,礼部官员前去后宫请旨,询问王太后今年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节目,例如歌舞,或者皮影戏。
王太后神情还是怏怏的,自从亲儿子一死,嫡孙子失踪,她就没开心过。
王皇后便道:“母后,六皇子也有十七岁了,是时候娶个正妃,待有孕生子,又该开府封王,不如趁此机会,给他选个人吧!”
王太后嗯了一声,“也是这么个事,哀家一个老婆子,过不过寿都是小事,皇家的子嗣绵延更重要。这眼看着皇帝岁数也不小了,宫里有十年没添幼儿,是要把心思放在下一代了。”
意思是皇帝也老了,失去了传宗接代的价值,皇家要开枝散叶,就要靠年轻一辈。
“那就下个旨,四品以上官员家里有适龄女儿的,今年千秋宴都要给太后献艺,咱们也在里面挑一挑顺眼的。”
六皇子的母妃早亡,多数时间由王太后看顾,对他甚是喜爱,甚至有朝官猜测过,六皇子有可能记在皇后名下成为嫡子,也有很大概率成为储君。
但不管太后还是皇后,都没提过,况且谁和宣宁帝说什么嫡子继承制,他不削死你才怪,是以,明面上他并没有拥护者。
内侍去把六皇子传过来,长相秀秀气气,态度温雅的好似一个姑娘一样的六皇子臊红了脸。
“听凭皇祖母,母后安排。”
看到他的模样王太后就舒心,这个孙子的长相有几分南宫赫的影子,看着他从小到大,好像又把儿子养了一遍。
“或者珣儿有喜欢的人,也告诉皇祖母,家里不太差的话,就依了你。”
六皇子扭捏了一下,吭吭哧哧道:“真有一个。”
王太后很是吃惊,“你也不常出宫,怎么看上一个姑娘的?”
六皇子道:“孙儿有时候去国子监听课,就见到了她。”
“偶?国子监有女孩子?”
王皇后反应过来,吃惊道:“国子监祭酒的孙女,崔敏舒!”
王太后也想起来了,“崔家的女儿?”
她审视这个孙子,有眼光啊,崔家女儿无论家族底蕴还是仕林名声,都是大越顶好的门户,也不知道这个六皇子真的是少年动情,还是另有谋划,这要是后者,也是个有心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