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似乎看出了皇上心中的顾虑,赶忙说道:
“皇上,不如先派使者前往高丽,试探其态度。若他们愿意听从大宋,与我等合作,那自然一切好说。若他们不愿意,我等再另想对策。”
杨浩听后,心中暗想高丽海域位置重要,如果他们不肯合作,便伺机将其拿下,不然被东瀛倭国先抢了先,那可就糟了。
想到这里,当即决定。
“若高丽王不听从,我大宋便借此机会,正面将其收复,如此一来,日后应对东瀛再次来犯,便可确保海域无忧。”
陆秀夫与李公公听闻,心中不禁一颤。向来,大宋以和为贵,多为被动防御,极少主动出击。
如今皇上杨浩之举,着实令他们既感熟悉又觉陌生。杨浩,因知道历史演变,深知若不先发制人,便会遭人侵略。
故而欲趁国力强盛,消除外患,保子孙后代百年太平。
陆秀夫心中惊叹,对皇上更生敬意,躬身道:
“皇上此举虽大胆,然长远看来,利大于弊。”
杨浩微微点头,随后转头看向李公公,吩咐道:
“李公公,你速将朕与陆丞相商议借战船借道高丽一事,拟成旨意,交予使者,让其即刻前往高丽,面见高丽王,传达此意。”
“是,皇上!”
李公公领命,赶忙迈着小碎步,匆匆取来笔墨纸砚,恭恭敬敬地替皇上草拟旨意。
陆秀夫见皇上已有周全部署,便道:
“皇上,明州战事紧急,臣这便告退,前往调兵增援。”
“好,爱卿速去。”
杨浩点头,陆秀夫领命,急忙赶往军营,点齐五万将士,浩浩荡荡地朝着明州进发。
此时明州海域
东瀛倭国战船,在海上停歇两日之后,由大将源义经、八仙门蔡文和、孤月无僧、苍紫苑等人率领,再度气势汹汹地杀向大宋明州。
此次,他们可谓是深思熟虑,谋划好了应对之策,一心想着无论如何都要与大宋战船近身作战。
甚至不惜在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战船去撞击大宋战船,这无疑是一招铤而走险的狠棋。
远远望去,那倭国舰队铺天盖地般汹涌而来。近九十艘战船,遮天蔽日,船帆猎猎作响。
十万大军身着战甲,严阵以待,盔甲在阳光下寒光闪烁,散发着腾腾杀气。
船头之上,大将源义经身披玄黑色重铠,周身散发着冷冽气息,他的双眼紧紧锁定着明州海岸,心中暗自盘算着此次卷土重来,定要有所收获。
身旁的八仙门蔡文和,眉眼间透着狠辣与阴鸷,与源义经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
他们打算先让弓箭手、弩手和投石索对宋军展开大规模攻击,趁此机会,迅速驱动战船,朝着宋军战船狠狠撞去。
“放箭!”源义经一声暴喝,响彻海面。
刹那间,倭国战船之上,将士们将长弓拉至满月,羽箭“嗖”地离弦,遮天蔽日,带着尖锐的呼啸声,铺天盖地射向大宋水师;
弩机早已蓄势待发,利箭如电般射出,精准地朝着大宋水师战船飞去;
投石索在空中疯狂舞动,巨石裹挟着凌厉的风声,如陨石般砸向海面,激起数丈高的水柱。
一时间,大宋水师战船周围水花四溅,木板被砸得粉碎,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天际。
文天祥望着眼前这番场景。
心中暗忖:此次东瀛倭国战船来势汹汹,看来是要做最后的困兽之斗,攻势比之前更为猛烈。
好在之前他已在数日内对战船重新部署,调拨了部分火炮,驻扎在流求海域。
此时,陆秀夫派出的增援部队,正浩浩荡荡地奔赴明州,预计再有一日便可抵达。
大宋水师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文天祥一声令下:
“攻击!”
顿时,火炮齐声轰鸣,火光冲天而起,将海面映照得通红如血。炮弹呼啸着砸向倭国舰队,炸起的浪花瞬间吞噬了数艘战船。
与此同时,大宋士兵们也纷纷挽弓搭箭,箭雨如注,朝着侵略者狠狠射去。
然而,倭国战船在源义经的指挥下,毫不畏惧,迎着炮火和箭雨,疯狂的猛冲过来。
大宋战船见状,未料到倭国战船竟会使出这般玉石俱焚的打法,纷纷急忙调整方向,试图错开。
但倭国战船早有预谋,速度极快,令大宋战船躲闪不及。
只听“砰砰砰!”几声巨响。
大宋战船被倭国战船狠狠撞上。船身剧烈摇晃,木板断裂的声音刺耳难听,海水如猛兽般汹涌灌入,战船瞬间倾斜。
与此同时,东瀛倭国的多数战船,都已与宋军战船相互撞击。一声声巨响接连传来,仿若山崩地裂。
海面上,战船相撞,木屑四溅。
海水被染成了红色,双方将士们在战船上展开殊死厮杀,刀光剑影闪烁,血肉横飞,场面惨烈至极。
喊杀声、惨叫声、战船的撞击声、火炮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
无论是东瀛倭国还是大宋的士兵们,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不少人站立不稳,被甩入海中。
他们在波涛中拼命挣扎求生,呼救声却被无情的海浪吞没。
蔡文和见状,眼中闪过嗜血的光芒,宛如恶狼见了猎物。他纵身一跃,立于船头,高声咆哮:
“八仙门众弟子,随我杀!”
话音未落,他便如鬼魅般掠向大宋战船。孤月无僧、苍紫苑等八仙门武林中人紧跟其后,他们轻功卓绝,身如飞燕,
眨眼间便跃上了宋军战船,与宋军水师展开贴身厮杀。
八仙门武士各个武功高强,招式狠辣无比。
蔡文和手持长刀,刀光闪烁如电,每一次挥砍都带着凌厉的劲风,所到之处,大宋水师士兵纷纷倒下,鲜血在甲板上肆意流淌。
孤月无僧挥舞着沉重的禅杖,每一击都带着千钧之力,战船甲板被砸得粉碎,木屑横飞。
苍紫苑双手舞动双钩,身姿轻盈,如紫电缠身,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惨叫。
大宋水师虽顽强抵抗,无奈武功不敌,死伤惨重。
就在大宋水师岌岌可危之时,海面上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鸣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流求赵汝适派来的二十余艘战船,如利剑般破浪而来。
战船上装载着五门火炮,炮口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从侧面迂回,对倭国战船发起了突袭。
这二十余艘战船虽数量不多,但装载的火炮威力倍增。
“开炮!”
赵汝适的水师将领一声令下,五门火炮同时怒吼,火光冲天,炮弹如流星般划过海面,带着毁灭的力量,准确无误地砸向倭国后方战船。
“轰轰轰!”
一连串的爆炸声响起,地动山摇,倭国战船被炸得粉碎,火光冲天而起,碎片四处飞溅。
不出两个时辰,近三十艘倭国战船被击中,船体受损严重。
海水汹涌地灌入船舱,战船缓缓沉入大海,甲板上的倭国士兵纷纷跌落大海,哭喊声、叫骂声混成一片。
海面上漂浮着无数的尸体和木板,海水被染成了暗红色,一片凄惨景象。
源义经与蔡文和本以为此次计划万无一失,前方先锋战船已与宋军战船贴身厮杀,刚还正暗自得意。
却没想到后方的水师战船竟遭到了来自琉球战船从侧后方的攻击。
一时间,他们进退两难,眼睁睁看着后方战船不断地被宋军火炮击穿,缓缓沉入海底,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源义经望着受损严重的舰队,心中明白,此战已无胜算。
若此时不撤退,东瀛倭国这近十万大军、近百艘战船,必将葬身于大海之中。
慌乱之下,他急忙大声喝道:
“撤退!快撤退!”
声音中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慌乱。
倭国战船得令,纷纷手忙脚乱地转舵掉头,在一片混乱中朝着来时的方向狼狈逃窜。
大宋水师和赵汝适的援军怎会轻易放过他们,乘胜追击,火炮继续轰鸣,箭雨依旧不停。
海面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喊杀声渐渐远去,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
东瀛倭国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窜。他们事前严重低估了大宋的实力,过于蜜汁自信,未做好充分准备便贸然向大宋发动战争。
却未曾想到,大宋历经近百年战争,竟还能建立起如此强大的水师。
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大宋的科技实力已然走在了他们的前列,发明出了威力惊人的火炮。
来时近百艘战船,如今损失近半,士兵也是死伤惨重,十万大军外加两万武士,返回东瀛时,仅仅剩下六万余人。
大将源义经、八仙门蔡文和、孤月无僧、苍紫苑等人立于船头,望着那片波涛汹涌的大海,神色黯然,眉头紧锁,一脸沉默。
他们心中忧虑,不知此次回去该如何向顺德天皇交代,这对东瀛帝国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同时他们心中也深深记住大宋将领文天祥的威名。
此时文天祥见东瀛倭国战船已然撤退,忙命将士清理战场,解救伤员,修复战船。
大宋水师此损失了近两万人,战船十余艘,虽然也有不小损失。但相对东瀛倭国而言,损失要少的很多。可谓是大胜。
文天祥忙奋笔疾书,将明州战报告知朝廷,让朝廷无需再派援兵前来,迅速写好后交于身旁侍卫。
“快,将此信送到中都,交于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