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鸡缸杯给我当茶杯用,这也太奢侈了吧?
刚才我还用力往桌子上随意的放。
杨光树又仔细的瞅了瞅,还好,没有裂纹,也没有磕破缺角。
这几师兄弟,不会是搞了一套鸡缸杯吧?
杨光树急忙看向几人手中的茶杯,一阵失望。
不是鸡缸杯,颜色完全不同。
看来在70年代,这鸡缸杯存世量也比较少。
要不然这李成富一帮人怎么会才搞来一只。
见杨光树好像比较稀罕鸡缸杯,李成富松了一口气。
这祖宗,终于有瞧得上眼的东西:
“杨兄弟,喜欢吗?”
杨光树平复心情:“喜欢。
李哥,你也知道,上次就给我一只鸡缸杯,我早就想凑成一套茶具。
现在尽管没有凑成一套,但一对,也可以。
李哥,你开个价吧,兄弟我诚心要。”
一只茶杯而已,杨光树也不怕他们狮子大张口。
这才几个钱,贪心一点,三五十就已经顶天。
现在还只是开胃菜,正菜还在后头。
相信李成富这只老狐狸,目光不会如此短浅。
果然,李成富还是那副派头,大气的过分:
“卖啥卖,杨兄弟喜欢,我送你好了。
不止这一只杯子,整套茶具都送给你。”
杨光树认真的瞅着他,不像是在说反话讽刺自己。
才心安理得的接受:“多谢李哥。”
杨光树觉得白拿别人的东西,很不合适。
毕竟是上亿的稀世珍宝。
做人就要礼尚往来,杨光树从随身携带的挎肩帆布包里拿出一把打火机:
“李哥,小小心意,
希望各位老哥,不要嫌弃。”
杨光树把打火机,送到每个人的手里。
包括李小军这个晚辈,也跟着占了一次便宜。
师兄弟们对这打火机,也有所耳闻。
这玩意儿可是稀缺货,在大平公社,甚至县城,只要出现,就会被抢购一空。
几人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杨光国几人羡慕不已,这可是打火机。
几块钱一个,说送就送。
自己一帮兄弟,好久都没有过这待遇。
李成富刚才送出一套茶具,很是心痛。
现在杨光树礼尚往来,心里好受了不少。
人,就是这么现实。
“杨兄弟,你太客气了,这打火机,也不便宜。
既然是你的一片心意,那当哥哥的就厚着脸皮收下。”
收吧,收吧,拿人手短。
等下你们古董价格开价太高,我才好意思厚着脸皮砍一刀。
杨光树尽管还不清楚紫砂壶价格几何,但上次自己可捞了一笔。
最高价值几千万,最少也是百万起步。
见众人还在磨磨唧唧的,杨光树很是心急。
妈的,两口喝完会死啊!
一个个的,装啥儒雅大学士。
赶紧喝完,我好把这套紫砂壶收起来,价值不菲,可不能让你们弄坏掉。
茶过三巡,一群大老粗也觉得实在是装不下去,才罢休。
杨光树也不管众人异样的眼光,把茶具收了起来!
给李成富一帮师兄弟给整不会了,人的脸皮,真的可以厚到如此程度?
杨光国他们,都不好意思抬头与外人对视,这光树哥太丢人,当着主人的面,直接把东西收走。
一帮人还是太年轻,趁别人还未反悔,赶紧装进腰包。
杨光树秉承着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的宗旨。
东西收好,见李成富一帮人悠闲自得的抽着烟,好像完全忘记今天是来古董交易。
杨光树提醒:“猪哥,李哥,
趁着现在天还未黑,赶紧把东西拿出来。
我瞅过之后,价格合适,提货走人。”
“行,我们去拿。”李成富带着几人就往另外一间屋子走去。
李成富第一件拿出来的东西就让杨光树大跌眼镜:
“李哥,这是观音菩萨?”
李成富手一抖,东西差点摔在地上。
紧随其后的师兄弟们手紧了紧,才稳住手里的东西。
这杨光树,到底懂不懂古董啊!
这物件,哪里像观音菩萨?
有趴着的观音菩萨吗?
双方都懂规矩,东西放在桌上,杨光树才上手。
瞅着像一个正在趴着睡觉的女子,质地细腻;
通体施釉,釉层均匀;
釉色白润如玉,光亮可鉴,工艺精巧;
以一个丰满睡美人作俯卧状……
唯一的缺点,就是小腿处缺了一小块。
杨光树还是老样子,不懂装懂:
“可惜了,腿上缺了一块。”
大师兄瞪了一个师弟一眼,一个睡美人,差点被挖成两半截。
师弟低着脑袋,不敢对视,像一个做错事情的孩子。
尽管杨光树不知道这件睡美人是哪个朝代的物件,但70年代的东西,也假不到哪里去。
况且,李成富一帮兄弟的身份,十有八九是考古专家。
这东西,真的不能再真。
就算作假,也无所谓!
还是那句话,这才几个钱。
确定要,杨光树直接开口询问价格:
“李哥,猪哥,你们开个价,
这观音菩萨我想请回家。”
几人不知道杨光树是真不懂,还是装傻充愣。
硬把美人枕说成观音菩萨。
大师兄在场,李成富把发言权交给他。
大师兄扶了扶眼镜,才缓缓开口:
“杨兄弟,你与我们也不是第一次交易。
价格方面,给你最大优惠。
这物件,不是观音菩萨,是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
说实话,我们走南闯北,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美人枕。
你做这一行也清楚,宋代的物件,本来就稀少。
更不用说,美人枕这样的珍宝。”
这老家伙可以啊,只说优点,缺点只字不提。
腿都碎了一块,假装看不见。
还有上次,差点把我坑惨。
要不是自己有空间,可以回到2024,就这年代顾景舟的紫砂壶,就那价格,要亏到姥姥家去。
还有那鸡缸杯,要不是后世保存完好的才17只,价格也不会那么高。
博物馆里都占了13只,市场流通的才4只。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的数据而已。
也许好多大家族家里,天天用来招待客人也不一定。
杨光树不吃他那一套,物以稀为贵,在70年代还不适用。
杨光树开门见山:“猪哥,这美人枕多少钱,你就直说。
都是兄弟,不用绕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