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储秀宫,西暖阁内,龙座上的朱皇帝,紧紧握着手中的大茶缸,目露凶光,呵呵直笑。
“丽江木氏,木天王,胆子真肥啊”
“营建宫殿,仿造紫禁城,金碧辉煌,那是违制的,是要诛灭九族的”
“他们的祖制,那就是个糊弄鬼的玩意”
“遵照朝廷的规矩,接受朝廷的册封,什么拓守边城,不得动摇叛乱”
“呵呵”
“这个朝廷,可以是元朝鞑子,也可以是大明王朝,更可以是满清鞑子啊”
“一群土鳖,铁打的世袭土司,风吹两边倒,谁强跟谁混,有奶便是娘,首鼠两端尔”
没错,丽江木氏,已经触犯了朱皇帝的底线。
木天王,丽江王,西藏法王,仿造紫禁城,抵抗大明朝廷军队,没有亲自朝见贡品。
这一个个称号,一件件大事要事,都已经让朱皇帝,怒火中烧,彻底无法原谅宽恕。
这些世袭土霸王,所谓的忠诚,都是混弄骗人的玩意。
元末明初,明军杀进云南,他们就投靠大明,继续做他们的土霸王。
明末清初,满清鞑子杀进去云南,相信他们更容易投靠满清,继续逍遥快活似神仙。
如今,大明要搞全面去土司化,实行真正的改土归流,这帮孙子立马现出原形了。
“怎么?”
“刘学士,连郎中,沐郎中”
“还有,诸位臣工,可有异议?”
发泄一通后,朱皇帝再回过头,看着下面一众侍从室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陷入呆滞状态。
眉头一挑,嘴角上翘,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冷冷问了一句。
没错,朱皇帝的老毛病又犯了,要敲打他们一番,别学会自作主张。
没办法,这些侍从室的世家子弟,背后的都是朝廷大佬,或多或少,都会跟家里有信息关联。
所以说,涉及到朝廷大事的时候,他们也会受到那帮大佬的暗示或点拨,进而影响朱皇帝的决策。
“咚咚咚”
“陛下万岁”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
下面的众人,为首的刘茞,沐显忠,邹璠,郭天祯,连以谦。
还有后面的,杨旭(杨昌彦嫡长子),程颖(程源嫡长子),张琬(张佐宸嫡长子)。
龚绍(龚彝嫡长子),孙宜(孙顺嫡长子),邬昆琦(邬昌期嫡长子)
十几个侍从室的世家子弟,醒悟过来后,双膝一软,跪地磕头,高呼朱皇帝万岁,圣明英明。
一个个小年轻,脸色各异,眼神飘忽,都在回味朱皇帝的敲打意图。
“起来吧”
“这里是侍从室,不是外朝,更不是你们家的小阁楼”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看着一帮小年轻,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
这帮世家子弟,仗着家族的势力,平时在外,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在这里,跪了一地,犹如一堆鹌鹑似的,老实本分的不得了,让人无语啊。
“记住了”
“你们的任务,就是给朕办事,梳理内外朝的奏章要事”
“少说多做事,踏实做事,做正事要事,为将来进入朝廷各个部门,积累足够的为官之道”
“大明朝廷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里,不要辜负这个机会”
没办法,现实就是如此,朱皇帝也改变不了。
这帮世家官宦子弟,出身优越,才华也不低,又有先辈铺路,将来肯定要走上朝廷的重要岗位。
没错,朱皇帝私底下,是搞了一个皇家学院。
但是,那玩意,怎么说呢,要想完全取代世家子弟,确实是很难。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不会天真的以为,仅仅靠手中的,几百上千的皇家学院人才,就能搞定读书世家。
即便是后世,到了21世纪,最重视公平正义的东大龙国,也难于杜绝学阀世家。
有人就有团体,有团体就有党争,有利益就有财阀世家,那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咳咳”
“言归正传”
过了一会,待众人站好位置后,朱皇帝灌了一口温茶,再清了清嗓门,发言要回归正题了。
敲打这玩意,偶尔搞一搞就行了,天天搞的话,那就不是敲打了,是折磨啊。
“呵呵”
“丽江木氏,土司府,木天王”
“这种世袭的土王八,锦上添花是老手,雪中送炭是做梦”
“一旦朝廷衰弱了,兵微将寡的时候,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他们更是行家”
“所以啊”
“一句话,打掉它,无论耗费多大的代价,也得打掉他们,一个不留”
没错,像丽江木氏这种,首鼠两端的土霸王,朱皇帝是一定要干掉的。
留着这些世袭的土司,只会是个祸害,一旦大明再次衰弱的时候,肯定会扑上来,撕咬几口。
没看到嘛,大明王朝,在北京南京的时候,国力雄厚,他们这就是一群孙子,摇尾乞怜。
待大明王朝衰弱了,即便是在近在咫尺的昆明府,他们也不愿意,踏入一步,进殿朝拜。
“刘学士”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怎么个章程?说说看”
打定主意的朱皇帝,发泄的差不多了,看向为首的刘茞,随意问了一下。
没错,既然滇北的土司大作战,遇到了困难和波折,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肯定是要拿出意见来的。
只要是涉及到打仗,里面的事情,就不是小事情,特别是战局的变化。
现在,很明显,滇北的明军,仅仅3个营的兵力,可能搞不定了。
没办法啊,丽江木氏,滇北土王八,世袭镇守滇北几百上千年,往山里一钻,谁都没办法。
“回禀陛下”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上了奏章”
再次听到点名的刘茞,顾不得脑海中,被朱皇帝敲打的七荤八素,赶紧站出来回话。
“兵部,两个侍郎的意见”
“他们还是以前的战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彻底理清滇北的土司”
“滇北丽江土司府,世镇滇北,几百上千年,根深蒂固,触角无处不在”
“他们的意思,要想打出一个太平,长治久安,就必须一步步推过去,干掉每一个州府县”
“至于,五军都督府”
“五个左都督,倒是意见一致”
“立刻从昆明调兵,分路追击,快速绞杀木氏土司,以免木氏逃脱青藏,难以追踪”
“当然了,两部的意见,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打,彻底灭掉丽江木氏,绝不妥协”
“如今的大明朝廷,国力强盛,不能被木氏要挟,更不能开这个口子”
“否则的话,将来的某一天,必然是遗祸无穷,谁都想冲上来,撕咬一口”
没错,这一次,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是意见一致,坚决干掉丽江木氏。
当然了,唯一的区别,也是有的,一个是快打,一个是慢打。
五军都督府,基本上都是老将军,征战沙场半辈子,当然最重视人头战功了。
因此,他们的意见,就是直接昆明调兵,先追击干掉丽江木氏,拿到人头再说吧。
至于兵部,龚彝和金光的意见。
这两个军师战略家,还是坚持原来的战略,一路平推过去,慢慢收拾干净滇北土司。
至于,能不能收拾干净,那倒是无所谓的,能占据滇北,赶走干掉土司,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如果,能引出青藏的蒙古鞑子,和硕特的出兵,那就更好了,引蛇出洞,再灭掉他们。
“嗯”
“打就对了,不愧是朕的大明军队”
听到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是意见一致,坚决灭掉丽江木氏土王八。
龙座上的朱皇帝,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赞赏了一句,心中尽是满意啊。
这就是他的大明王朝啊,兵威赫赫,军力强盛,对外交涉,绝不会有半点妥协低头。
这就是典型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啊。
这帮老将老狐狸,都清楚朱皇帝的为人,肯定不会被人威胁要挟的。
一旦出现了这种状况,那就不好意思了,先干掉再说,打死打残,生死勿论,一劳永逸。
“这样吧”
“还是执行兵部的战略”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劳永逸的战略”
“兵力上的话,可能有点不足”
“催一催滇西吧”
“刚才不是说了吗,滇西的那一路兵马,进展的很顺利”
“反正,永昌府,距离丽江府,也是不远的,大几百里而已”
“到时候,两路兵马合兵一起,总计有5个营,1.5万人”
“如果,再加上,各路受降的土司丁壮,保守估计的话,也有两万多人”
“一个小小的丽江土司府,加上后面的附庸土司,常备兵力8千人,就顶天了”
“即便是半农半兵,翻倍也就是1.6万人,兵械不足,拿什么抵抗”
沉思一会后,龙座上的朱皇帝,大手一挥,搞定了滇北的土司战略。
没错,战略上的大事,朱皇帝还是相信专业人士,而不是一帮武夫老将军。
没错,朱皇帝宁愿慢一点,也要彻底搞定大西南的土司,根除这些土王八。
至于,兵力上的不足,朱皇帝也不打算,抽调昆明的兵马。
反正,滇西的沐天波,快要搞定了,干脆直接调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