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威没有什么好说的,此人的记载并不多,在后来的天下局势中也没有什么影响了。】
【倒是杨复光,虽然他现在只是招讨副使,而非招讨使,但是他才是真正影响了唐末天下大局的关键人物之一。】
【杨复光,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宦官。】
【在唐朝这个时候,宦官也是有家族的——只不过,并不具备血缘关系,而是通过收养来形成的家族。】
【杨氏宦官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杨延祚,此人是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的宦官,在唐肃宗病危之际,皇后打算越过太子,立另一个皇子为新君;一些官员得知了此事之后,就立刻派兵护卫太子,同时逮捕参与此事的人,最后拥立太子登基,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登基之后,就封赏这些于自己登基有功之人,将他们都封为了“宝应功臣”。而在宝应功臣之中,有几人是有着具体的名姓,还有一部分是集体受封。】
【而杨延祚,就在有单独名姓的那部分之中,且在后来还成为了太中大夫、行内侍省内常侍、上柱国,并被赐紫金鱼袋。】
【杨延祚后来收了六个养子,第六个养子叫做杨志廉,他则是活跃在唐代宗和唐德宗时期。】
【唐代宗时期,杨志廉曾护送唐代宗出逃陕州,又奉命抚谕河北藩镇,从而迁为了内侍伯。
到了泾原兵变后,杨志廉又护送唐德宗逃亡,到达了奉天,被唐德宗授任为内给事、朝散大夫。后来,他又成为了中大夫、义成军监军。
到了贞元十七年六月,杨志廉接任左军中尉一职,又担任左街大功德使、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算是彻底接触了兵权——而杨氏宦官家族自杨志廉开始,就一直都和兵权有了关系。
最后,杨志廉又拥立唐顺宗即位,被授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弘农郡公等。】
【杨志廉也收养了六个养子,其中一个,叫做杨钦义。】
【杨钦义主要活跃在唐武宗在位时期,他曾经担任淮南监军,枢密使,后来,则是成为了神策军中尉。】
【比起他的养父和祖父,杨钦义本人的事迹并不那么纷纷扬扬,但是他也做好了衔接的任务,并收养了几个养子。】
【杨钦义的养子们是玄字辈。】
【杨玄冀成为了枢密使;杨玄价曾担任盐州监军、河南监军、忠武监军,以及左神策军中尉。等;杨玄略则是曾任浙西监军、襄阳监军使。】
【杨玄冀也有个养子,叫做杨复恭,因为镇压庞勋起义有功,所以升为了宣徽使,后来没多久,又成为了枢密使;等到再往后,到了光启二年,杨复恭则代替了田令孜,成为了左神策中尉。】
【而杨玄价的养子,就是杨复光。】
【在后来,杨复光还成为了唐朝的天下兵马都监,总领各路军队。而作为宦官出身的将领,他和军中将士们的关系反而很好,非常善于安抚士卒、处理军务等。
在镇压黄巢起义的时候,他也算是最关键的功臣,屡立战功,并且招降了黄巢的一员大将,后来以功加同华制置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弘农郡公,还被赐号为“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
在他死后,军中无不恸哭,数日不断;而他的养子也都在各地担任节度使和防御使等职。后续黄巢起义的镇压功臣,也大部分都是杨复光的门人故将。
总而言之,杨复光本人的风评颇为不错,影响力和功劳也非常大,死后的谥号为忠肃。】
“哇!”刘彻发出了浮夸的声音。
这个唐朝啊……刘彻表示,自己确实是大开眼界了,比当年看到东汉的那一堆堆幼帝、外戚、太后、权宦都还要开眼界。
至少,东汉时候的宦官们,可没有这种家族继承、并且还发展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世家”的情况。
——有那血脉传承的家族,在经过了各种意义上的“努力”之后,成为了世家也就算了;结果这没有血缘继承的家族,竟然也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广大、权势滔天且底蕴深厚的世家……
这可真是,在某种意义上,算是证明了所谓“人的传承并不只是依靠于血缘,还有理念、理想等等”吗?
这也算是另类意义上的作用了吧。
刘彻漫无边际地想道。
不然他还能想什么?
想想,这个杨氏宦官世家,这样的宦官家族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难解释。
首先,刘彻知道,唐朝在那个神奇的唐玄宗在位期间,发生了盛世和乱世并急转直下的多重现象,安史之乱中,叫做安禄山的将领竟然拉出来了十五万精兵——这必定对唐朝造成了重创。
而这个重创,在之后的唐朝从来没有得到恢复,反而发展成了藩镇割据的情况。
这就表明,一来,朝廷受到了重创,皇帝的威望必定有所损耗——不只是唐玄宗一个皇帝,还连带着其他“皇帝”,换言之,就是皇帝、天子这个身份的威望,受到了负面影响。
二来,皇帝自身的权力也受到了缩水,不少原本能够行使的权力现在不能那么行使了——这当然不至于让皇帝连身边人都完全管不了,但是肯定会让有心之人心思浮动。
而接下来,他知道,在唐肃宗和唐代宗的皇位交替过程中,出了一些岔子,掌握一定权力的皇后想要干掉身为太子的唐代宗而立其他皇子。
皇位争斗这没什么,属实是正常现象。
但问题就在于,在唐代宗即位之后,他需要对功臣们做出表态和奖赏,而他在皇帝这个身份的威望已经有所损耗、皇帝原本的权力已经有所缩水的情况下,能够——把握好表态和奖赏的尺度吗?
看样子,可能唐代宗自己是觉得自己能够把握住的。
只不过,在后来的发展显然超出了他的控制。
别的不说,唐代宗出逃是什么鬼?!
那个 杨志廉之所以能够上位升官并且接触到军权,就是因为他“护送唐代宗出逃陕州”——唐代宗,皇帝,出逃!陕州!
皇帝出逃,这难道是什么正常的事情吗?刘彻表示,绝对不是。
至少,在大汉,绝对绝对不是。
难道在唐朝就是什么正常的事情了吗?
——但是刘彻莫名觉得,说不定,还真的就是这样。
谁让出逃的皇帝不只是唐代宗,还有接下来的那个唐德宗呢?
哦,护送唐德宗出逃的,还是杨志廉此人。
然后,杨志廉因此也同样得到了唐德宗的信任和重用,彻底接触到了兵权。
而唐代宗的出逃原因暂且不详;可唐德宗的,却非常清楚:泾原兵变。
虽然不知道前因后果,不知道具体过程,不知道其中的人物和发展……但是,“兵变”二字就完全足以说明一切。
这也是刘彻为什么觉得,皇帝出逃说不定在唐朝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