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果真是时也命也。”明朝,两名文士对坐着,一人缓缓道。

王莽并不是没有机会除掉绿林军和舂陵兵,但是他却自己将这些机会一次次推远,一次次摧毁。

虽然主帅是王寻和王邑,但这两人难道不是王莽所钦定?他们能够掌握大权,不听下面的将领的谏言,难道不是王莽默许?

他二人也是文人出身,对军事并不娴熟。可即便如此,他们也能听明白严尤的建议,也能够意识到,严尤的做法才是更好的选择。

对面的人摇头:“严尤并不止提醒了一次,在围攻昆阳之后,他同样有过建议,但依旧未被采纳。”

文士点头,确实如此,可正因如此,才更让人叹息啊。不是没有机会,机会还不止一个,可偏偏没有抓住哪怕一个机会,这难道不能让人感叹吗?

他们二人对王莽的改革、以及他的篡位和掌权都有所研究,见对方感叹,此人便道:“渭先可有何想法?王莽以《周礼》而误天下,又误了自己的性命,此结果与其性情不可分割。”

渭先,也就是霍韬并不否认王莽的问题,他只是一时有感而已,王莽本人的性情让他得以顺应时势,登临高位,但也正是他本人的性情,让他做出了一连串的错误决断,又在大乱后判断失当、用人失误,最终落得个身死下场。

“不过,其虽用《周礼》误天下,但于《周礼》一道的使用上,王莽仍可算是上者。”说起来这件事情,霍韬确实有些论断。

自古时至今日,按照他的归类,用《周礼》来进行一系列大改革的人有三人。或者说,与王莽的学说类似的,有两人,分别是宇文泰和王安石。

算上王莽的话,以《周礼》为基准之人,就是三人。

而在这三人之中,用《周礼》用的最好的,最上乘的当是王莽,其次是宇文泰,王安石则只能落于下乘。

-

“王凤确实并非能够在此等境况之下主动坚持而不动摇之人。”刘秀对此表示肯定。

作为亲历新朝末年的起义,也是昆阳之战的主要参与人,刘秀对于王凤等人的行为和起义军守城时的情况相当了解,在战后他也不止一次地进行复盘,重新回推双方的各种行动,并且分析自己的行动和决定。

因而,他也知道王凤等人当时的动摇,知道他们曾经想过投降的事情。

这很正常,刘秀并不意外,也不打算因此宣扬什么。

坚持不下去,这是人之常情嘛,即使是平日生活中的普通事情都有时候会难以坚持,想要松懈;更何况是这种生死关头,看不到出路也找不到生存的可能的时候呢?

王凤和其他人想要投降,以此尝试换的一个可能的活命的机会,再正常不过了。

即使王凤他们心中大约也清楚,即使王寻他们接受起义军的投降,自己也可能根本没有活路,会被处死,但是谁还能没有一丝的侥幸心理?

在觉得自己前路已经一片黑暗根本走不通的时候,人总是会想,能不能换条路,万一呢?万一呢?

就连刘秀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候。

但是他到底心性坚韧,眼光长远,头脑清明,心里面的那点子侥幸少之又少,还有敢于继续搏命的勇气——因此,他没有后退,也因此,他才是如今这个功成名就的刘秀,是那个后世美名流传的汉光武帝。

而王凤等人并不是这样超绝之人。他们也会动摇,也会需要外界的助推让他们继续走下去。

事实上,最初能够说服一群穷苦百姓跟随自己,带着一群人起兵反抗,并且还成功的建立了绿林军,还让绿林军一直发展壮大到如今,王凤王常等人已经称得上是不凡。

“要是王凤有这样的心性,能够抓住可能坚决不放弃,那最初他就根本不会拥立刘玄为帝。”刘秀感叹,“但当初他们没有自立的心和能力,此时自然也不会是绝不退缩之人。”

都说王凤他们为什么不自立为王,但这不是正符合他们个人的心性和眼界吗?

若是王凤等人有此心性,有此坚韧,能够在昆阳之战中果决而不后退,那么他们当初自然而然就会自立,而不是推举刘玄。

而若王凤等人有这样的大才,如今……或许他刘秀也不能这样快速地取得天下。

【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起义军的作战更加顽强,他们拼尽全力守城,等着可能的援军,也等着可能的那一条生路。】

【这样一来,新军的攻城自然并不顺畅,昆阳久攻不下,时间拖得越来越久。】

【严尤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一方面是迟则生变,万一起义军真的来上一支援军,影响新军接下来的作战可如何是好?另一方面,新军此次出征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宛城,不能让宛城失陷,一定要保住宛城,保住洛阳,继而将起义军消灭干净。】

【因此,他再度对王邑建议道:“兵法有云,围师必阙,我等应当适当放走一些昆阳内的敌军,让他们散播昆阳大败的消息,以此影响宛城敌军的军心。”】

【既然不能短时间攻克昆阳,那倒不如留下一个缺口,既避免对方毫无退路之下背水一战、拼死搏杀,还能让逃出去的敌人自己不断散播大败惨败的消息,震动军心——自己人崩溃疯狂的样子,自己人口中的惨败言论,是最能引动军心的。】

【但这一次的建议,同样没有被王邑采纳。】

【王邑自恃粮草充足,兵力雄厚,不需要做这些额外的无用的事情,就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他直接拒绝了这一建议,只是要求士卒们继续进攻昆阳。】

【此时,数十万的新军全部都屯扎在了昆阳城外。】

刘邦愣了愣:“四十多万的新军全都驻扎到了昆阳城外?”

按照前面刘秀离城去调集援兵的事情,王寻等人这么做,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大坑?自找麻烦,还是大大的麻烦。

四十余万人,都放到昆阳城这么一座小小的城池之外,图什么?

昆阳是小城,那么四十万人根本不可能全部施展开来;事实上,即使是十万人,都足够把昆阳包围上好几层了,何况四十万人。

四十万人放在这里,能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

要展开进攻,四十万人也根本不能同时投入战斗——即使是十万人都不能同时投入,四十万人更是纯粹的浪费兵力。要是不展开进攻,那四十万人都挤在一处,管理和调动的压力得有多大?

即使是简单的换个地方、行军,想要指挥好四十万人,都需要牵扯相当大的精力,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命令传达到各个基层,让底层士兵听明白,再反馈到主帅手上;然后再进行下一道命令,再听明白,再执行和反馈……

空间不够,花费的时间就会更长。

四十万人,即使所有人都训练有素,对待命令一看便明白,一听便能立刻执行,那也依旧需要时间——比如行军,总得一个部分走了才能走下一个部分吧?

而这么多人,如今挤在昆阳城外。

这都不是浪费兵力消磨时间了,这更是在给刘秀一个大大的可乘之机——四十万人管理时候不好管理,但是要乱起来,那可是相当快速。

-

而惨烈的守城情况,则给各个时期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不论哪个时期,是战乱是和平,是安乐是难以求生,百姓们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了守城的那一方。或者说,将自己代入了昆阳城中的百姓。

大军攻城,他们该怎么办?他们能怎么办?

即使这是朝廷的军队,可朝廷的军队同样不会把城中的百姓当人看——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可以用来换军功的人头!

一旦城破,作为百姓,他们只会被屠戮干净,运气好点躲过去了,一切财产都将全部化为乌有,甚至全家丧命,只剩自己一人存于世间。

——但是这就是结束了吗?远远没有!

早在之前起义军夺取昆阳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若是当时昆阳与起义军一条心,开城归降或许还好,但若是昆阳不愿意开城,那么当时城中的百姓就要经历一场战火。

不管他们对起义军是什么态度,都不能改变他们的遭遇。

而朝廷此时发兵来攻……

不论最终起义军能否守住城池,城中的百姓都要先为守城而战斗,为守城而死亡。

中年男子想到此,不由揣测,或许当时昆阳城中的百姓是愿意为了起义军而守城的,这不是因为他们多么信任和支持起义军,而是因为他们多么仇恨王莽,他们多么清楚自己在王莽治下活不下去的事实。

可若是能够不用沦陷于战火,谁又愿意陷于战火呢?

更有男男女女浑身颤抖,缩成一团,面露恐惧之色,若是有幼童的,父母长辈还会紧紧抱住孩子丝毫不放手——太可怕了,太可怖了。

他们或是在先前曾经经历过战乱,见识过攻城前、攻城时、城破后的场面,见到过那样的人间惨剧:

尸横于道,鲜血染红了每一条街,死去的士卒将领的头颅被割下来、甚至悬于城门之上,而就连城中的百姓也逃不过一劫——他们或是干脆被杀死、丢掉性命,或是被玩弄一番、搜刮干净钱财后被杀死,或是侥幸没有丧命但早已被吓破了胆……

他们,就是那些“幸运”地活下来的百姓。

不过与那些丧命之人或者遭受巨大痛苦和凌辱之人相比,他们还真是实打实的非常幸运了。

-

而另一部分最为恐惧的百姓,则是正处于战火之中——尽管他们所在的地方短时间内还没有被卷入其中,但是距离战乱也并不遥远。

许多人只是听闻攻城,也听闻了城破后的惨烈,但到底没有亲眼见识过攻城情状。

此时,不乏有人崩溃之下痛哭出声:“我想活下去……我不想被困在城中……”

“我们赶紧出城,赶紧离开这里吧!咱们这里距离那不远,估摸着过不了多久那些人就会打到这里来……”

也有人心神大乱,将听闻到的其他有关战争的消息一股脑倾泻而出:“怎么办,怎么办?能逃到哪去?!我听说,听说那些人在攻城的时候,还要先将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拉到两军阵前,让百姓冲杀,不然就要被他们乱刀砍死……”

天下之大,但他们能够逃到哪里去?

跑到城外,万一遇上那些军队,谁会怜悯他们?怕不是都会被拉到阵前,要么被迫冲锋,要么被当做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而这,偏偏还不是与外敌作战,不是外族做出来的事情,偏偏正是他们自己的军队,是他们同族的军队!

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在这样的到处战乱之中?——逃到深山之中,还是逃到塞外去?

听到这个消息,周边的人一瞬间都吓傻了。

他们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因此一心只觉得攻城和破城,以及军队进驻将会带来灾难;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原来他们这些百姓居然还会遭遇到这样的可怖之事。

怎么办,怎么办?

【在昆阳战事胶着之时,刘秀等人来到了郾城和定陵等地。】

【他们想要调动这些地方驻扎的兵力,虽然起初有些将领不想前去昆阳参与增援作战,只想要守在原地、守着自己的财富,但刘秀还是成功地说动了这些将领们。】

【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能够获胜,那么我们能够获得的财富将要比如今多上不知多少倍,且我们想要建立的功业也能获得成功;如果我们无法获胜,那么连性命都将不保,还谈什么财富呢?】

【因此,被说服的将领和士卒们纷纷选择跟随刘秀等人前往昆阳。】

【而在领兵往回赶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同时打击敌军军心,刘秀还散布了关于宛城的假消息——绿林军已经成功夺下了宛城,主力得以调动,马上就要抵达昆阳了!】

【有了这样的消息,城中坚守的绿林军自然欢欣鼓舞,作战更加勇猛,而新军确实受到了打击,士气低落,觉得围攻昆阳已经没有了意义。】

【但是刘秀不知道的是,宛城被成功夺下并不能完全算是假消息。】

【在他尚未获得消息的时候,宛城确实终于守不下去了,在内外交困、粮草殆尽的情况下,宛城向刘演投降。】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