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贡的东西还没到京城,沈遇安之前上奏的计划书到了御案前。
关乎黎民百姓的事,新帝和大臣们自是要商讨一番的。
“陛下,此事不可啊,若是开了这个口,日后朝臣皆和商贾,那岂不是乱了江山社稷。”
新帝眉宇间闪过一抹沉思。
“陛下,微臣倒是觉得此事无不可,岭南乃蛮荒之地,百姓贫苦,沈大人也是为了百姓才要开作坊,若不是为了百姓和岭南,这方子乃沈大人的,沈家自行开个作坊,官府也管不了。”
双方各执一词,御书房内的官员也吵了起来。
但双方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爱卿,你可有什么想法?”
关乎生意之事,户部尚书李长启了解颇多,新帝也想知道他的想法。
李尚书上前,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沈大人做的这什么计划书可真不错,一目了然,沈大人若不当官,行商的话,也是蛮厉害的。”
李长启眼中闪过一丝可惜,这样的人才,就该去他的户部啊。
偏偏之前先帝让沈大人去吏部了,临了临了,还把人弄去岭南了。
他可真想念沈大人在京城的时候啊。
双方官员被李尚书的话噎了下。
“李尚书,现在是说这些的时候吗?沈家和官府合作,谁不知道,这生意指定是沈大人出手的,不过是不能用沈大人的身份行商而已。”
李长启见对面的官员对他吹胡子瞪眼的,这才从计划书上移开视线。
“章大人,莫说方子是沈大人的,便是说官员不能行商之事,这谁家中没几个铺子啊。”
到了他们这个地位,谁在京城没几间铺子啊,在京城谁敢说私底下没有行商的。
不然就靠朝廷的俸禄,也就勉强够吃饱而已,表面上的风光,靠的可都是做生意的收益。
两袖清风好是好,但人情往来可是要不少银钱的,靠俸禄可不行。
章大人涨红了脸,最后选择闭口不言。
“陛下,此事可行,若是做的好了,百姓能在作坊里讨生活,官府也有收入。”
要知道岭南每年的赋税低得不行,今年陛下大赦岭南,收上来的粮税更是少之又少。
至于沈家参了一手,这也是人沈家应得的。
要他说,若是他们有方子,说不定自己开个作坊,让百姓们到作坊里找个活计都不错了,还给百姓和官府分红,已是沈遇安大公无私了。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诸位爱卿先下去吧。”
新帝一锤定音,轻轻摆手让大臣们离开。
“微臣告退。”
大臣们陆陆续续离开,户部尚书李长启大人眼睛转来转去,脚步磨蹭。
等人都走了,新帝好笑地看着李大人踱着小碎步,走半天还没出御书房。
“李爱卿,可是有什么事要奏?”
听到新帝的问话,李尚书满脸笑意地转身。
新帝支着下巴看着李尚书谄媚地凑过来。
“沈大人日后调回京城,陛下可否让沈大人到老臣的户部来?”
“沈大人除了剿灭海盗,捉拿贪官污吏,暂时还没有别的功绩,李尚书何以见得沈大人会调任回京?”
别看沈遇安去岭南瞧着做了不少事,可算起来,沈遇安目前没有做出让百姓受益之事来。
“以沈大人的本事,还怕他不能晋升到京城来么?陛下您就依了老臣吧。”
他也一把年纪了,等日后他下来,这个位置未尝不能让沈大人接任。
管理户部的官员,需得圆滑又聪明,沈大人除了比较在乎家人之外,极少得罪人,便是先帝时圣眷正浓,也没有轻狂行事。
最重要的是,沈遇安经商有道,沈家不缺银钱,沈遇安也不贪。
沈遇安入朝为官至今,也只收过张大人一套头面,他本以为沈遇安也落了俗套。
却不想,没多久,沈家就用张大人的名义给慈幼院捐献了一笔银钱。
这笔银钱,恰好就是张大人在银楼买头面的银钱。
如此,便是有人参沈遇安都站不住脚。
“陛下,国库不丰,每年各地赈灾的银两无数,户部还需沈大人这等有才之士在才行。”
新帝挑眉:“朕记得,盐铁司的盐引和冰屋一直有不少的收入。”
怎么李爱卿还在哭穷。
习惯性哭穷的李尚书脸色一僵,习惯了,以前没沈大人的时候,户部的银钱每次都用的抠抠搜搜的。
“陛下,别看进的多,出的也多啊,湔堰修建堤坝,韩大人时不时上奏要钱,边关将士的粮草和俸禄,皇陵修建,哪哪都是钱啊。”
挣的不少,但遭不住花的也多啊。
“此事再说吧,沈大人刚到岭南,沈大人说过,要让岭南的百姓安居乐业。”
这可是沈遇安每每上书的时候,对他许下的承诺。
岭南。
正在写奏折的沈遇安开始对新帝画饼,哦不,对陛下许诺的宏图大业,稍微修辞一下。
对岭南的发展,日后将成为大楚第二个鱼米之乡。
陛下信不信他不知道,反正这饼沈遇安是画出去了。
把奏折和进贡的东西交给下面的人,沈遇安又去忙别的事去了。
如今他是脱不开身,事情多的要死。
对了,那些官员的考选,沈遇安眼眸一冷。
若是这几年不好好办事,只要他有一日在岭南,这些尸位素餐之人,别想得到一个上等评选。
桃溪村。
“农村长,你们干这么大,不怕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吗?”何村长看着围栏里密密麻麻的小鸡仔。
农秋梅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你这老匹夫,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何村长讪讪地笑了,“是,老头子我是有些私心,但你们养的家禽越来越多了,怕是南海郡吃不下。”
就那么几家酒楼到桃溪村要鸡鸭鹅,每日也要不了那么多鸡鸭鹅,可桃溪村不光孵了不少鸡鸭鹅出来,又从外面买了不少幼崽。
他见桃溪村挣了不少,心中有点眼红,也想改日和齐护卫说一声,问问他们能不能也养一些鸡鸭什么的。
毕竟两村就在一起,桃溪村能在半山腰围山林养鸡鸭,他们上廉村也可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