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结束了与多伦多市政府中心的旅程。
《狩猎》若在此取景,可以享受40%的退税政策。
crystal.Studio占份额大头。
莱昂的亚壁古道公司也会投资,最后一点份额给了福克斯,那是与汤姆的友谊。
温特和陈曦有联系。
陈曦表示可以把份额卖给国内想要上市的影视公司,用挂名出品方的形式倒腾几趟手,成本完全不用自己掏。
华艺上市的神话刺激着这些公司一定会乖乖掏钱!
李元青知道后也只是提醒他们别玩过火,尤其小心乐视贾老板!
要不是骂战会引发热度,李元青是真的想要骂乐视投资的《机器侠》,拍的什么玩意儿!
华语影坛因为有李元青这个“科幻大师”在镇场子,否则媒体一定叫嚣“华国科幻已死”!
而且,贾会计做账的本事太厉害,就是李元青亲自去周旋估计也得吃亏,还不如不跟他们玩。
陈曦自认为金融水平完全比不上李元青,所以她也不打算冒这个险。
最后愿意接盘的公司是光线。
光线还借机和青奕公司达成合作。
《画皮‖》光线能占百分之三十的份额。
陈曦告诉李元青后。
李元青觉得可以再多占点便宜。
“陈家上北上之后导演约签在光线吧,你让王长田把陈家上请来执导《画皮‖》,然后陆洋、郭凡都塞进去当副导演,告诉这两人好好学,《画皮3》可以让这两人联合执导。”
陈曦笑道。
“你这饼画的太大了吧,这两人不得铆足了劲拼命学?”
到目前为止,青奕公司的导演里还是只有李元青一个人可以拍大制作,其他人都只能拍中小成本电影,若是李元青抽不出空,一般是去外面找成名导演,比如《魔女》就请了徐克。
现在一部电影准备练出两个可以拍大制作的导演,野心未免太大了。
“这两个人都是拍大片的好苗子,陆洋以前是理工科出身,郭凡是管理系出身,有思维懂管理,给他们加点担子才有助于成长,放心吧,这张饼虽然大,我相信两人吃的下。”
陈曦表示会尽快达成合作。
***
12月下旬。
《阿凡达》在北美首映。
万众期待的场面没有出现。
首日票房没有超过两千七百万美金。
这让许多影评人大跌眼镜。
花了三亿美金,十年磨一剑。
首日票房就算达不到《暮光之城2》七千万美金的水平,三四千万该有吧。
事实就是没有。
首周末三天也才七千来万美金。
很多媒体都认为其背后的原因与美利坚正在遭遇一场从中西部到东北部,平均积雪厚度超过三十厘米的特大暴风雪有关。
恶劣的气候环境让居民不愿意出门观看这个“蓝精灵”。
但抛开北美这个市场。
《阿凡达》在全球其他市场一面倒的屠杀!
该片在其他地区与国家的票房进账超过1.5亿美金,是北美票房的两倍还要多!
消息传回国内。
国内正在上映电影的片方开始紧急宣传,甚至想要施压给电影局不要引进该片。
电影局一开始的态度是想缓,毕竟贺岁档这么重要的档期,不让自己人吃肉,全端给外国人算怎么回事?
前面的《2012》已经压得大家喘不过气了,再来个《阿凡达》,今年内地贺岁档干脆改名叫“好莱坞贺岁档”算了。
但这种暧昧想法一传递出来。
便遭到了国内的反对和批评。
因为“垄断”!
人人网和百度之间的垄断官司,法院判原告败诉。
《反垄断法》宣布至今,一场胜诉都没有。
形同虚设。
因此掀起了一场“反垄断”的风波。
民众可能看个新闻乐子。
但各个行业里就不同了,国家正在蓬勃发展,新兴技术带来的利益集团正在形成,想要让老集团吐出嘴里的肉,除了斗争别无他法!
电影行业内也不是铁板一块。
尤其一个敏感话题——进口权。
“进口权”算不算垄断?
几年前的上影是斗争失败了,不代表绝了所有人反抗的心思。
进口一部大片,票房百分之十三归国外片方,票房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归院线,除了缴税,剩下百分三四十全归进口的中影华影。
除了点发行费,完全不用承担制片成本。
这笔买卖简直稳赚不赔!
而且这些年进口的好莱坞大片票房成绩都还可以,时不时蹦个《变形金刚》系列的爆款。
这块肉肥的,国内哪个国企不眼馋?
所以,国内顶不住压力,就往后推了两周,明年1月4日内地公映。
这已经是最优解了,估摸着这部电影上映半个月也差不多票房潜力耗尽。
就像《变形金刚2》上映十九天就基本没有票房了。
12月23日。
卡梅隆带着团队参加《阿凡达》在北平的首映式。
卡梅隆现在就是要飞满全世界。
三亿美金成本还是太高了,每个国家的票仓都要榨出水来,才能让电影大赚,同时逼着全世界制片方都来买和租他们新造的机器。
华国这么大的市场,一年得为他们创造多少利润。
卡梅隆在现场直言不讳道。
“作为一个电影人,我觉得华国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快,我们感觉华国电影制作人和制作公司的实力发展也非常快,在全世界非常受尊重。我是希望华国能够进口更多的影片,这种进口也会促进华国电影业的发展,它会激发华国建设更多的电影院,吸引更多观众进入电影院看电影。所有这些反过来又会促进华国电影制作人制作出更好的电影。”
中影进出口公司为观众准备了“两个载体、五种格式、八个版本”的《阿凡达》。
2d、3d、3d巨幕以及各自中英文字幕版本。
会让观众自由选择。
刘奕菲作为青奕老板娘,请全公司的导演来到现场观看这部电影。
郭凡甚至抢到了提问机会。
“我想问卡梅隆导演,你的电影动不动耗费几亿美金、耗时几年时间,你会不会背负巨大压力?毕竟这么做风险很高。”
卡梅隆笑道。
“我想对于每一个电影人来说,不管你是做小预算的电影还是大预算的电影,制作电影本身都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为它将涉及到你的职业生涯,你的职业将来会往何处走,以及下一部电影有没有人愿意为你投资。我在《阿凡达》之前,有很多投资人劝我放弃,又没有明星,主角的皮肤居然是蓝色的,我们干吗要看这么一部电影呢?
但我依然要做下去。
其实拍电影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你拍的电影和别人一样,最大的风险就是你不愿意冒险。只要我的《阿凡达》成功了,不需要用续集、或者一本书、第一集第二集这种噱头,它的成功本身就会鼓励电影投资者、电影制作人主动去承担风险。
观众需要新的故事,在他们走进电影院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新的场景,讲述新的故事,而不是去看老生常谈的东西。”
郭凡虽然坐下了,但他心里那团火却燃起来了。
不能只有美利坚有《阿凡达》,华国也该有自己的科幻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