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战役国民党军一败涂地,东北的大门,国民党军的后路已经被解放军按预定计划关闭。
但国民党仍不甘心,因为东北还有长春和沈阳守军等,总兵力三十多万。
在他们的心中,三十多万武备齐全的困兽,解放军想要一口吃下也绝非易事。
只要华北援军与被围东北的国军协力同心顶住危局,依然能够力挽狂澜,若是能内外夹击之下分割解放军,说不定还能打解放军一个反包围。
但他们也多少心里明白,协力同心这个前置条件,对如今的国军来说多少都有些难度太高。
而用旁人的话说得不加遮掩一点,就是痴心妄想。
尤其是现在东北的形势,在解放军占领锦州之后早已今非昔比。
锦州战役之前,国军尚有五十五万大军和不相信解放军能有以蛇吞象的军心。
但锦州战役之后,国军不论在东北的兵力、战场局势,亦或是军心,都远不足此前。
又更遑论以恶化的局势实现这样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而锦州被解放军攻陷之后,此时被围半年之久的长春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长春的国民党守军多次组织突围失败后,尤其在得知锦州沦陷后,已经彻底丧失了突围的希望,士气极度低落,逃亡、投降事件频发。
并且由于被切断了陆上交通,物资无法大批运入,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极度短缺。
起初还能依靠空投缓解,但随着局势恶化,空投的那点物资显得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满足长春军民的需求。
物价飞涨,哄抢粮食,士兵的军饷和百姓手里的钱如同废纸一般,压根就买不到基本的生活物资。
事态发展到极端,被逼到绝路的百姓们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跟国军从空投物资中抢一口吃的。
到了这个地步,长春沦陷已经为期不远。
而沈阳也面临着与长春相似的情况。
解放军在攻克锦州后,迅速将作战方向转向沈阳,对沈阳也形成了包围态势,使沈阳的国军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军事威胁之下。
内部人心惶惶,物资供应也几乎被切断。
而解放军的下一个目标,是二者之中已经濒临崩溃的长春。
解放军占领锦州的时间是1948年10月15日,而占领长春的时间是1948年10月19日,两者只相隔了区区四天,可谓前后脚。
解放军能创造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解放长春,除了早期投入大量兵力包围长春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原滇军六十军军长的率部起义。
也正是这支临阵起义的六十军,将在后来的新中国立国之战中蜕变为抗美援朝志愿军序列的铁血五十军。
但这是后话了。
早在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滇军第六十军便被国民党调往长春参与内战。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滇军主力的六十军付出巨大牺牲屡立战功,但在国军序列中,却被视为地方派系部队的草鞋军,从来都是后娘养的。
不仅难以获得与中央军同等的补给待遇和地位,还以地方军身份被国民党明里暗里打压,常常将其置于危险位置当做炮灰消耗。
六十军将士们满心的委屈和心酸无人在意,这样的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也根本不值得他们留恋。
但影响六十军将士们决心起义最关键也最重要的,还是他们从亲身经历中彻底看清了,始终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才是中国的未来。
最终在1948年10月17日夜晚,六十军军长和将士们悍然起义。
不过此时六十军最大的起义阻碍,是同驻长春的国民党新七军。
而早已与六十军取得联系的解放军接收部队,也按计划分批次入城,协助六十军巩固起义防线,以防备新七军的武力阻挠。
原本就突围无望的新七军,在六十军率部起义后军心更为动摇,也彻底丧失了战意,最终也在10月19日,向人民解放军投降。
同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在其主力新七军投降后,也被迫率兵团部直属部队放下武器,向人民解放军投降。
至此长春彻底实现了和平解放。
长春的和平解放不仅使解放军获得了大量的装备和军事物资,扩充了兵员,增强了自身的军事力量。
还让全中国的人民与国民党军真正审视起了中国的未来究竟在谁的手里,解放全中国绝不是一句空话。
而曾被寄予厚望的长春守将副剿总的投降,也在国民党那里上演了极其戏剧性的一幕,起因皆是两封前后截然相反的电报。
第一封是由副剿总的副官处长以其名义发出的电报,称“弹尽粮绝,退出战斗”,意在表明是在绝境下无奈停止抵抗,但也有误传这封电报是其自杀殉国。
得知自己的副剿总不愿受辱自杀殉国这份错误信息的国民党,正准备拟唁电通告全军,让“英雄之魂”来激励更多的国军将士。
可紧接着到来的另一封电报,却让他们顿时恼羞成怒。
因为副剿总本来就没有死,原本身陷绝境的他就要“杀身成仁”,但被他的部下们及时阻拦,劝说其投降还来得及。
而这时的副剿总也才知道,解放军还没有打到总指挥部,是他的部下们故意朝着天上打枪以诱使他下达投降指令,也为他们自己谋一条生路。
就这样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长春副剿总才宣布投降。
前后的反差让国民党顿时没了早前的哀痛,但为了所谓“党国”的面子,国民党还是以副剿总自杀殉国的假信息通报全军。
而随着锦州、长春的相继失守,国民党在东北的战局也将进入最后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