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茂的引荐下,沈惟敬成功得到兵部尚书石星接见。】
【即使,沈惟敬拿着招贤令前去,也一样能得到兵部尚书石星的接见,但是沈惟敬在市井之中混迹了多年,知道这一次的机会来之不易。】
【毕竟京城这么大,精通倭言的人,不一定只有自己一人,但有了老友袁茂的引荐下,自己的把握也会更大一些。】
【同时,由于袁茂的引荐,自己若能成功,那么袁茂也会有引荐之功。】
【在沈惟敬看来,这是一件,对兵部尚书石星,袁茂,以及自己,都是对三人都是得利的事情。】
诸天万界:
民间:
百姓甲:“这沈惟敬真是好一手算计,把人情事故,弄得明明白白的。”
百姓乙:“他沈惟敬本就是商贾之后,又被其祖父当成家族继承人培养过,人情事故之事,他么可能不懂?”
“他是因其父遭到诬陷被牵连,才沦为平民,他的人生起点,可不是真正的平民出身。”
“与他沈惟敬比起来,我们才是真真正正的大明平民,有多少人,连一天能像沈惟敬本之前的好日子,都没能过上过。”
......
【起初对,兵部尚书石星,对于已是年过半百之人的沈惟敬,并不是很得心意。】
【碍于沈惟敬,是自己妾父袁茂的引荐,加之沈惟敬又带着招贤榜而来,石星便与沈惟敬进行了会面。】
【但在会谈之前,石星让人将一份倭文交于沈惟敬,对沈惟敬进行了测试。】
【毕竟,与倭寇接触谈判,乃是家国大事,身为兵部尚书石星,不敢有丝毫懈怠。】
【石星深知此次和谈意义重大,稍有差池,便可能让大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沈惟敬接过倭文,目光快速扫过,脸上波澜不惊。】
【之后,沈惟敬不紧不慢的将倭文内容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仅表意精准,还对文中提及的一些倭寇之间的隐晦说法,以及潜在意图,也阐释得明明白白。】
【石星坐在屏风之后一边听着,一边暗自点头,心中对沈惟敬的能力有了一个初步的认可。】
大明神宗界(1585)。
民间:
百姓甲诧异:“这沈惟敬,原来还真有才学之人?他还是真的能懂那些像符号一样的倭文。”
百姓乙:“从目前看来,兵部尚书石星还是相当敬职的,知道对沈惟敬先进行一番测试。”
“毕竟此时的沈惟敬,已经年过半百,又是市井平民的身份,还要前去朝鲜平襄与倭寇交涉,谨慎一些总是好事。”
......
【在正式会面中,石星询问了,沈惟敬的过往经历,知道了沈惟敬是沈坤之子。】
【关于沈坤之事,石星不想过问,更不想参与,而懂得察言观色的沈惟敬也没有纠缠其父之事。】
【于是,沈惟敬讲述自己年轻时参与抗倭,精通日语,以及和倭人客商等接触经历,还讲述了不少关于倭国的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事迹。】
【在与石星的交谈中,沈惟敬凭借着自己的机敏与丰富见识,还有巧妙地察言观色下,精准回应石星的每一个疑问。】
【石星最初的疑虑在沈惟敬的侃侃而谈中渐渐消散,目光从审视变为了认可。】
【沈惟敬见石星神色缓和,便进一步表明决心,言辞恳切,声称愿以性命担保完成使命。】
【于是,沈惟敬被兵部尚书石星任命为辽东的游击将军。】
【并强调,沈惟敬此行前去平襄与倭寇接触的主要目的,是为明朝争取时间和探查清楚倭寇的情报,待宁夏之乱平定后,大明王朝能集结更多兵力,筹备足够粮饷后再与倭寇决战。】
【同时,石星也授予沈惟敬一定的权限,让沈惟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如可答应倭寇一些无关紧要的条件,但底线不能突破。】
【而底线,是不能损害大明的天朝的威严与利益,若是倭寇能撤出朝鲜主然是最好的。】
【虽然石星没有言明,但也从言语之中透露出,大明王朝与倭国之间的战争,能不发道理交战,自然是不战为好。】
【万历二十年的八月,沈惟敬带上沈嘉旺等十几人进入进了朝鲜的义州,并得到了朝鲜国王李昖隆重的迎接。】
【这使沈惟敬,被压抑了多年的内心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朝鲜国王李昖,寻问大明何时出兵帮助朝鲜击退倭寇之时,沈惟敬推托说到大明的大军已在调发中,让朝鲜国王李昖不用着急。】
【然而,在沈惟敬心里非常清楚,兵部尚书石星,以及朝堂上的大员们,都不太情愿出兵救援朝鲜的。】
【况且在沈惟敬的心里,也是同样认为出兵救援朝鲜,对大明王朝来说,乃是一项亏本的买卖,是非常不值当的。】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坏了,我一开始,也是和沈惟敬一样的想法,若不是提前看到了倭寇的真实意图之后,还是很认同沈惟敬的想法的。”
“毕竟,东北之地,还有女真人与蒙古人,再多一个有野心勃勃的倭寇,刚好能让他们互相争斗,也符合李成梁的以夷制夷的策略。”
百姓乙:“有没有一种可能,倭寇留在我们大明的间谍,知道李成梁将军被削官罢职之后,才敢入侵朝鲜的?”
百姓丙:“有这种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虽说,朝鲜亡不亡国,对我们大明王朝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的。”
“奈何,朝鲜国王李昖太怂,太会死皮赖脸了,不断的发文派使者到大明来,不断的表明要内附我们大明王朝,还要举家逃到我们大明王朝中来。”
“这其实,这是朝鲜国王李昖的策略,他就是想把我们大明给拖下水去帮助他们的。”
“还有以夷制夷的策略,是需要我们大明王朝援助的势力,是有战斗力,是能与倭寇对抗的。”
“你们觉得,就朝鲜王军的那些官员,就算给他们进行了军事援助,他们真的有战斗力去对抗倭寇吗?”
“将火器援助给朝鲜官军,那不是在变相的资助倭寇,在给倭寇送火器吗?”
百姓甲恍然:“听你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为何要出兵救援朝鲜了。”
百姓丙淡淡的言道:“总之,就一句话,是他们官军太废了,根本就不值的在军事上,对他们进行资助与扶持,只能我们大明王朝的将士,自己上场。”
“若是那朝鲜王,能有努尔哈赤一半的能力,朝鲜的官军,能有女真人一半的战斗力,我们大明王朝,完全可以对朝鲜执行,以夷制夷的策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