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脂肪肉瘤
[病案]钱某,女,34岁,1980年6月2日入院。患者在产后四十四天时,上腹部疼痛加剧、高热、呕吐等症状,入院前一天出现上述症状。入院后,医生采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随后进行了静脉尿路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经过诊断,发现患者患有后腹腔恶性肿瘤。
剖腹探查结果显示,患者体内有一个14x20x10厘米大小的肿块,质地较硬,固定在脾、胰尾及腹主动脉处。由于手术切除困难,医生进行了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脂肪肉瘤。
6月25日,患者开始接受中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身热已退、药疹遍布全身、瘙痒、精神萎顿、头晕、心悸气短、口渴欲饮、纳差便艰等症状。检查发现,患者的后腹部肿块按之坚实,推之不移。此外,患者的舌苔较少,质地呈红色,脉搏细弦。
[治则]养阴清营,消坚解毒。
[方药]大生地12克,北沙参12克,大麦冬9克,丹皮6克,赤芍9克,嫩白薇12克,夏枯草9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龙葵15克,白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蛇莓15克。上方出入施治,服至10月,病情大有好转。b型超声波检查:肿块7x7x6厘米,阴液渐复,舌质红绛已退,但气血未充,而无华色。上方去丹皮、赤芍、嫩白薇,加党参12克,炙黄芪12克,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黄精30克,以补益气血而养肝肾。服药至1981年1月24日,胃肠钡剂复查:胃及小肠无明显推压现象。原方续服,1981年6月20日b型超声波检查:肿块3x3x1厘米。随访至今已有一年十个月,患者无自觉症状,无肿块扪及,已恢复工作。
[评析]本病属于中医的“症瘕”范畴,是指病起于产后,又出现高热,经过手术治疗后,气血都变得虚弱,邪热侵入营分,灼伤阴液。针对这种情况,本案的治疗按照张洁古所云:“治积者,当先养正积自除”的观点,采用标本同治,消补兼施的方法进行治疗。在用药上力求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具体来说,治疗本病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体质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在病起产后、气血虚弱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滋阴养血、补气养血的方法,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避免邪热侵入营分。在邪热侵入营分、灼伤阴液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清热解毒、滋阴生津的方法,以消除邪热,保护阴液,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同时,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康复锻炼。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康复锻炼上要逐渐增加运动量,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促进机体的恢复和健康。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适当增加清热解毒药物的剂量;如果患者出现口渴、便秘等症状,应适当增加滋阴生津药物的剂量。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本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体质的不同情况,采用标本同治、消补兼施的方法,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康复锻炼,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