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都不是傻子,眼看明朝没有任何反应,外面有人搞事,里面也有人搞事,眼看明朝就好像一栋破屋子,给上一脚就能倒,这人心怎么能没有一点想法呢?
常言道:“富贵险中求”,这可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啊!一般来说,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所承担的风险越大,最终获得的收益也就越丰厚。
或许这样的道理难以用简单而贫乏的言语来解释清楚,但却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道消息在坊间流传着。据说唐王张定第二次主持科举选拔时所选出来的那些人才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如今都已然坐上了府尊的高位呢!
这些人当初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参加科举考试,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勇气一路拼搏过来,才得以成就今日这般辉煌的地位。由此可见,想要获取真正的荣华富贵,有时候确实需要具备足够的胆识去迎接各种艰难险阻。
尽管那消息完全就是子虚乌有,事实上只有一小撮幸运儿成功当上了府尊。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大多数人却只是捞到个县令当当,更惨的是,其中居然还有不少直接被革职查办了!
可又有谁会真把这当一回事儿呢?要知道,想当年大家伙可都不过是些穷酸的屌丝罢了。凭啥就你能出人头地、飞黄腾达,而我就只能一辈子碌碌无为呢?
如此这般想来,这帮人心头的妒火瞬间便熊熊燃烧起来,哪里还能安安稳稳地坐在那儿啊!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能立刻也去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好让旁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乞丐们每日过着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的生活。
他们通常并不会对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心生嫉妒之情,因为那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与自身所处的境遇相差甚远。
然而,当身边有同样身为乞丐的同伴突然发迹、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时,情况则截然不同。
这些原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可以说是难兄难弟的人们,如今其中一人竟然能够突破困境,实现财富自由,这种巨大的转变所引发的心理落差可谓是天壤之别。
旁人或许难以理解,但对于身处其中的其他乞丐来说,这种感觉却是如此真实且强烈。
他们不禁开始思考:为何大家曾经都是一贫如洗、流浪街头,靠着他人施舍才能勉强度日,可现如今只有他能够成功地改变命运?难道真的只是运气使然吗?
还是说他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诀或者特殊手段?这样的疑问和不解在心中不断盘旋,最终很可能转化成为深深的嫉妒。
毕竟,眼看着昔日与自己无异的伙伴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自己依然深陷泥沼无法自拔,这种对比实在太过鲜明,令人难以接受。
于是,嫉妒的种子便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并逐渐蔓延开来。
在锦衣卫精心策划并释放出的重重迷雾和烟幕之下,众多自认为身怀真才实学、却因明朝官场的腐败而郁郁不得志的莘莘学子们,犹如嗅到了花蜜芬芳的蜜蜂一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了南宁府,前来参加这场可能改变他们命运的考试。
对于这些慕名而来的学子们,张定表现得极为热情好客,他向来都是来者不拒。
与此同时,每一天都有崭新的城池被张定所率领的军队成功攻克,每一日也都会有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遭到应有的惩处。
如此一来,随着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张以及治理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张定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变得愈发强烈起来。
毕竟要想让这片广袤的土地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就必须要有足够数量且具备卓越才能的人来协助他管理政务、发展经济、维护治安等等诸多事务。
所以说,现在的张定简直就是求贤若渴,恨不能让天下所有的英才都汇聚到他的麾下,这样他就能拥有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从中挑选出最适合各个岗位的优秀人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