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至1640年,河南发生特大饥荒,李自成趁机率部从陕西进入河南西部,吸纳大量流民和饥民,迅速壮大队伍。他的军队从数千人扩张至数万,成为明末农民军的主力之一。
张定简直哭死,他累死累活,辛辛苦苦几年到头,兵力才不过几万。人家轻轻松松动不动就是拥兵“数万”,果然,这穿越者终究不如位面之子,雷布斯说得对,哪怕是头猪,站在了风口上都能起飞。
何况人家李自成又不是第一次创业了,在商洛山这段茹毛饮血的野人日子里,他天天复盘,不断纠正着自己的行为模式。从商洛山出来的他,果真富有经验的他很快就再次当起了时代的弄潮儿。
把胡子一刮,身上穿着从富户里抢来的绫罗绸缎,怀里躺着别人的美娇妻,住着别人的大房子,用着达官贵人的生活用品,门口站着几个虎背熊腰的汉子,谁敢说他不是一个好汉?
经过商洛山的夜观天象,龙城悟道。已经摸的精髓的李自成迅速打出“迎闯王,不纳粮”的政治纲领,并推行“均田免赋”政策,承诺免除赋税、分配土地。
这一口号极大吸引了饱受饥荒和苛税之苦的农民,使其获得广泛支持。李自成每打下一个地方就开仓放粮,顺便洗劫一下大户,男的全部杀掉,女的一个不浪费。
如此一来,数不清的劳动人民从各个地方哭着,喊着,爬着,纷纷来投靠他。正是“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反正杀的是阶级仇人,这些被逼急了的老实可怜人巴不得弄死这些腐朽无度的地主。
消息传到张定治下时,那些原本把张定恨的牙痒痒的富户忽然觉得张定也不错。
尽管他将那些汉子视作可以随意驱使的奴隶罢了。这些可怜的人每天不是被强迫着深入矿洞挖掘矿石,便是没日没夜地修筑道路和架设桥梁。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仿佛永无止境的黑暗深渊一般令人绝望。然而,即便如此,他们好歹还能苟延残喘地活着,虽然活得毫无尊严可言。
至于那些女子们,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她们并没有被逼入绝境,可命运却同样残酷无常。其中一些运气稍好的,或许能够得以嫁给那些立下战功的士兵,从此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
但更多运气不佳的,则只能被迫去抚慰那些迷失方向、心灵空虚的男人们,成为他们发泄欲望的工具。这样悲惨的境遇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虽然很惨,但是好歹还活着不是,活着,即是一切。
哪像李自成那里啊,简直不给人活路。是男的就得死,这没什么好说的。一点也没有男女平等的意识!
女的要么在众多士兵的照顾下劳碌而死,要么是被玩腻了一层层被赏下去,左右离不开死。
幸福往往都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对于那些人来说更是如此。尽管张定所给予的或许并非尽善尽美,但好歹也算是给了一条活路。
因此,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权衡利弊,最终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一方面努力地去融入张定的新政权,另一方面则冷眼旁观着那个已经半截身子入土、摇摇欲坠的明朝究竟还能支撑多久。
这种选择无疑充满了无奈与纠结。毕竟,无论是完全抛弃旧有的秩序投入到一个全新且未知的环境中,还是继续坚守那看似即将崩塌却又承载着无数记忆和情感的大明王朝,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现实就是这般残酷,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否则就可能会被时代的洪流无情地淘汰。作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他们选择全都要!
……
当然,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可缺。清朝正在外面努力搞事情,正好又碰上大旱,再加上好队友地方官员(如河南巡抚李仙风)对起义军的应对迟缓,甚至隐瞒军情,加剧局势恶化。
同时,明朝这些年陆续加征“三饷”(辽饷、剿饷、练饷),使得广大农民的赋税负担急剧加重。本来就已经在生存边缘不断试探的的农民们干脆不干了,抛荒携家带口跑路。
讽刺的是,虽然“三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明朝的军事经费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明朝的财政状况。
由于加征赋税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土地抛荒现象增多,国家的税基反而缩小了。而且在征收过程中,各级官吏层层盘剥,真正用于军事目的的资金大打折扣。
因此,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崇祯皇帝总会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之上,长吁短叹道:“朕的这些子民们为何如此难以驯服啊!那些‘刁民’就如同那田间地头里的地鼠一般,怎么剿都剿不干净。
朕这边刚刚将一伙乱党镇压下去,那边却又冒出新的一群闹事之人。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按下葫芦浮起瓢’啊!朕顾得了这一头,却顾不上那一头;这边刚平息了一场骚乱,那边又燃起熊熊烈火。
这般此起彼伏、没完没了的局面,真是打不完,根本打不完啊!”
都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崇祯很是认同,没有人比崇祯更懂这句话。
所有的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最终促使李自成的势力如燎原之火般迅猛发展起来。仿佛就在转瞬之间,他便再度崛起成为了一支令人无法小觑的强大力量。
那些曾经信誓旦旦地断言“一口吃不成胖子”的人们,此刻被现实狠狠地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而李自成则凭借着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一路高歌猛进,让整个天下为之侧目。
张定对于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潜在的危机浑然不知。他一心沉浸在自己所认知的世界里,丝毫没有察觉到周围局势的微妙变化。
他仅仅知晓那个一直以来被视为对他构成威胁的强大势力,已然随着他的同族之人远走高飞。此时此刻,放眼望去,四周空旷寂寥,除了他自己孤零零地伫立于此,再无他人身影。
面对这般情形,张定心中暗自思忖:“既然已是如此局面,那我还有何理由继续等待下去呢?”
趁着敌人不在家,正是搞事的好时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