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在,内侍局调拨两名小太监供皇帝驱使,这是很正常的,刘政咨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陛下,若是不想让小太监伺候,臣即刻吩咐下去,另选他人。”
“非也,非也!”
李煜走到桌案前,拿起一份文书,上面是此行人员的名字。
“一路匆忙,没顾得看,朕方才扫了一眼,这两名小太监有些问题。”
刘政咨心中“咯噔”一下,难道,这俩人是奸细?不可能啊!
能够陪王伴驾的人员,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就算是太监人选,至少也在宫中训练三、五年,期间,是不允许出宫的。
“陛下请明示。”
“你看——”
李煜摊开花名册,用手一指,刘政咨看到了王玠、祝庆两个名字。
“刘卿,可有印象?”
刘政咨想了想:“这个王玠,臣有些印象,是个聪明伶俐的,也有几分才情,会写词作诗,据说十几岁的时候就入宫了。对了,我记得陛下在潜邸之时,还曾夸奖过他。”
“不错。”李煜眯了眯眼睛,说道:“监国之后,事务繁忙,我倒把这个人忘了。”
“陛下,是想留下此人?”
“留他?”李煜冷笑,“不错,朕是要留,不全留,留下一部分。”
刘政咨糊涂了,这是何意?
“刘卿,你的手段,朕是知道的,这件事儿,要你亲自去跑一趟。”
“……何事?”
“附耳过来。”
李煜凑近,在刘政咨耳边说了几句,刘政咨腿一软,“扑通”跪在地上了!
“臣,臣失察,罪该万死!”
“起来,你又不是内侍局主管,何罪之有?去吧,刀子不要那么锋利的。”
刘政咨咬牙:“陛下放心,我让这小子终身离不开相公坊!”
“随你。对了,把祝庆喊来吧。”
“遵旨!”
刘政咨如临大敌地走了,可这件事,对于李煜来说,真是一件小事儿。
究竟什么事儿呢?很简单,这个王玠,根本就不是太监!
他是装的,类似的事情,历朝历代都发生过,比如秦朝的嫪毐、北魏的高菩萨、唐朝的韦杰。
王玠在南唐野史范畴,也算是李煜(原主)的崇信太监,十几岁入宫之后,凭借着高超的演技与化妆技术,最终混到了宦官总管的位置上。
这其中,自然与历史上这位“李后主”的不着调有很大关系,因为,李煜是“词帝”,王玠自幼苦读,精通诗词,以贴身太监的身份侍奉李后主,两人经常吟诗作对,久而久之,就成了忘年交。
也不乏一种可能,这个王玠,也许是李后主的男宠,为了表彰,李后主还专门赐名为“王仁恭”。
很显然,王仁恭的野心,绝对不止做一个“宦官首领”,他在关键的时候,成为南唐投降北宋的助力者,具体功能,相当于崔仁冀对钱俶。
后来,李后主被封为“违命侯”,被挟持到汴梁开封城,在这一过程中,王仁恭表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智慧,他斡旋于宋太祖赵匡胤与一众大臣之间,最后,不仅活命了,还得到了赏识,被赵匡胤封为了开封府判官。
当然,野史记载,没有充足的资料支持,也许,这个王仁恭,就是以赵匡胤手下大太监王继恩为原型的创作。
【凌霄猜的】
最终,王仁恭假冒太监的事情,还是被发现了,宋朝大臣主张严惩,但赵匡胤不同意,“赐金致仕”,带着自己老婆儿女回老家享福去了。
如今,身为穿越之人的李煜,机缘巧合之下,发现这个王玠竟然还在宫中,那就“呵呵”了。
特意交代“刀子不要那么锋利”,剩下的事情,不难猜测。
这一夜,在常州府衙的某个房间中,刘政咨握着一把生锈的刀,慢慢走近王玠,命人摆开他两条腿,亲自动手,按照李煜的吩咐“留下一部分”。
附近的老百姓,睡梦中被惊醒,骂道:“哪儿来的野狗,叫的这么难听!”
……
李煜看完剩下的情报,伸个懒腰,刚要开口,一个身形纤细、面容姣好的小太监,走了过来,放下一碗热茶。
“陛下,还是早些休息,保重龙体。”
“哦,你是,祝庆?”
小太监跪地:“正是宫奴。”
“抬起头来。”
祝庆抬头,李煜乐了,简直是幼年贾宝玉。
“入宫几年了?”
“三年。”
“第一次出宫?”
“正是。”
李煜的笑容收敛起来,说道:“你能陪朕出宫,想必,祝家花了不少钱吧?”
祝庆脸色突变,猛然叩头:“陛下恕罪,要杀要剐,皆由奴仆一人承担,与祝家毫无关系!”
祝家,就是歙州祝家,家主,正是祝仁质!
“你起来吧。”李煜说道:“朕能容得下一个侯家(指清风),又怎么会容不下你祝家?再说,朕也纳妃于祝家,祝瑾瑜,你可知道?”
祝庆面色如白纸,结结巴巴地说:“祝家贵女轻男,祝瑾瑜,按照辈分来说,乃是小奴的姑姑。”
“哼,祝仁质啊祝仁质……罢了,你老实说,进宫多久了?”
“……三个月。”
“身受宫刑,也是苦了你。”
祝庆鼻子一酸,眼泪掉下了,不管怎么说,也就是十几岁的孩子,在封建社会,宫刑可谓是最严重的身心伤害了。
“陛下,祝家绝无任何不轨之心,原本,小奴也是不能陪王伴驾的,只是,前些日子突然……”
李煜点点头:“朕知道,正是因为纳妃一事。”
一口气纳了九个妃子,本意,是为了显示对多家皇商的重视,表明咱们是一条心。问题就在于,一下子来九个,彼此之间也存在竞争啊!
“正是,陛下若不放心,小奴甘愿受死!”
“你既然是祝瑾瑜的侄子,也算是皇亲,朕怎会不放心?日后,朕会找机会言明此事。”
“谢陛下不杀之恩!”
李煜想了想,说道:“祝庆,这个名字得改一改,省的有心之人联想,这样,改祝为烛,暂为起居舍人。”
“小奴……臣遵旨!”
【烛庆是《情剑山河》里的人物?】
两个太监,两种命运,说明了什么?
在不做男人这一方面,也要有背景才行!
“你去吧。”
烛庆应声退去,李煜喝了口茶,或许是太浓了,睡意一下子全没了。
“我勒个去……真是社畜的命啊。”
李煜又捡起了一份情报,反复看了三遍,眼前浮现出江北的战局态势,尤其两员大将之死,让他意识到,更惨烈的战争,将会在农历新年期间打起来。
“赵匡胤要发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