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行深吸一口气,打开手电筒,顺着狭窄的台阶缓缓向下走去。
密室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
当他的手电筒光照在密室里时,虽然早就知道,但看着眼前整整齐齐地摆着十多个木箱子,王景行的心砰砰砰跳得愈发剧烈。
这些箱子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表面的油漆剥落,露出了斑驳的木质纹理。
他迫不及待地走向最近的一个箱子。
箱子没有上锁,他缓缓打开箱盖。
里面是码的整整齐齐的木制画盒。
王景行拿起最上面的一个画盒,发现居然是金丝楠木制的。
造型规整,线条流畅自然,方正的轮廓契合书画的传统形制。
盒身纹理细腻且通达,在灯光下金丝若隐若现,熠熠生辉,似无数金色丝线穿梭其中。
金丝楠木是四大软木之首,在古代是皇室专用木材,被称为帝王之木。
多出自川涧中,材质细密,有波浪形木纹,横竖金丝,烁烁可爱。
香味淡雅清新,清幽不绝,触感轻柔细腻,温润如玉。
除此之外,还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历经千年不腐。
是做画盒的顶级材料。
这些画盒制作工艺精湛绝伦,榫卯严丝合缝,打磨光滑如镜。
如果拿到金石阁,光这个画盒就得开价十多万。
打开画盒,里面是用锦缎制成的画套。
画套里面才是被装裱成卷轴形式的书画作品。
王景行小心翼翼拿起一幅,展开一看,竟是顾恺之的《谢安像》!
画中,谢安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宽袖随风轻扬。
袍角绣着精致的墨竹,疏密有致。
面庞清瘦,轮廓线条流畅,双眸深邃而明亮。
高挺的鼻梁下,嘴唇微微上扬,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顾恺之采用了淡彩晕染的方式,由浅至深,层层递进,使得面部立体感十足,仿若真人一般栩栩如生。
画上钤盖的印章更让人吃惊。
有梁武帝萧衍的“永兴郡印”。
代表唐代皇室收藏标志的“弘文之印”。
贾似道的“秋壑图书”。
盖得最多的是乾隆皇帝的印章,“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等等,一人就足足盖了6个印章。
乾隆皇帝之后,就没有更新的鉴赏印了。
这是一幅从没面世过的顾恺之真迹,应该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品。
王景行小心翼翼地将《谢安像》放回箱子里。
再展开一幅字画,居然是张萱的《明皇击梧桐图》。
画的背景是一处皇家园林,布局精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皇家的奢华气派。
园中树木繁茂,繁花似锦,尤其是那几株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宽大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宫廷中的故事。
画面中心,唐玄宗李隆基身着华丽的龙袍,袍服上金线绣制的蛟龙栩栩如生,似欲腾空而起。正专注地敲击着一株梧桐树干。
头上戴的冕旒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
在明皇身旁,围绕着一群宫廷乐师与宫女。
乐师们手持诸如琵琶、箜篌、笛箫等乐器,件件制作精良,光彩夺目。
神情专注地看着明皇,似在等待他的节奏指引,准备随时与之配合。
宫女们则身着色彩斑斓的华服,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画面的色彩运用极为精妙,以暖色调为主,明黄色的龙袍与红色的宫墙相互辉映,突出皇家的尊贵与喜庆。
梧桐树的绿色枝叶与宫女们服饰上的多彩色调相互穿插,使整个画面色彩丰富而和谐,生动地展现出盛唐时期的繁华与活力。
一幅充满盛唐气象的画面跃然眼前。
张萱是唐代有名的画家,以擅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着称。
在画史上通常与周昉相并提。
历史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但真迹却无一遗存。
看着上面有宋徽宗的“双龙印”和乾隆的“三希堂精鉴玺”。
没想到张萱的画也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品。
除此以外,还有唐懿宗咸通三年《金刚经抄本》,吴道子《地狱变相图》等等。
两大箱书画,全是无价之宝。
王景行打开第三个箱子,最上面的赫然是一张令人瞠目结舌的玉席。
这玉席由几百片顶级和田玉玉片用金线精心缝制而成。
这些玉片大小均匀,厚度约为 0.5 厘米,长约3厘米,宽大概2 厘米左右,边缘切割得极为平整。
每一片玉片的质地都细腻得如同羊脂,触手温润,洁白似雪,毫无杂质。
在手电光线的映照下,隐隐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光晕。
而将它们紧密相连的,是用纯金拉制而成的金线。
这金线纤细却坚韧,在玉片的间隙中穿梭自如,不仅将玉片巧妙地缝制在一起,更增添了几分奢华与贵气。
王景行忍不住把这张玉席铺开。
整体呈长方形,长度约为 210 厘米,宽度约为 160 厘米。
其模样,竟与现代常见的竹块麻将席非常相似。
王景行听说过金缕玉衣。
这应该就叫金缕玉席吧。
除了这床玉席,一整箱都是玉器。
玉碗、玉筷、玉佩,玉杯、玉璧、玉琮、玉璋、玉琥、玉簪、玉镯、玉带钩、玉蝉、玉翁仲、玉牌.......
王景行不知道该怎么衡量这一箱玉器的价值。
因为随手拿起的一枚玉扳指就是乾隆皇帝御用的扳指。
玉扳指的外壁,一面精雕细琢着一幅“御园行乐图”。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于苍松翠柏间若隐若现。
乾隆皇帝身着华服,气宇轩昂,漫步于御花园中,身旁随侍宫女、太监,或执扇,或捧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画面中,就连园中的湖石纹理、花草脉络都清晰可辨,刀法细腻入微,将皇家园林的精致与帝王的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面,则以阴刻手法镌刻着乾隆帝御笔亲题的一首五言绝句,字迹刚劲有力,笔锋婉转流畅。
仅这一枚御用玉扳指,拿去拍卖就可能就是过亿的价格。
更别说最底下甚至还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玉冬瓜。
长约30多厘米,宽窄比例精准还原真实冬瓜,形态神韵皆备。
质地温润细腻,触手光滑无疵,冬瓜表面纹理丝丝入扣。
蒂部雕琢尤其精巧,蒂把微弯,凹凸质感逼真,带鲜活气息,其周围微黄色泽,借玉质天然呈现,非常逼真。
从质地、色泽到工艺,皆是绝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