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秋。
雒阳。
刘禅得杨翦书信,对于北上攻伐鲜卑,还是就此回军,陷入两难。
北上攻伐鲜卑,可保境安民,让鲜卑一族知道,现在大汉不是蛮夷小卒,可以进犯的,可临近冬季,刘禅又担心粮草辎重供应不上,故而犹豫。
若是不北上攻伐鲜卑,来年春季恐会再起兵来犯边境。
边境百姓又要遭战乱之苦。
刘禅虽不忍,但考虑到军备问题,故而再次犹豫。
“丞相,临近冬季,北方攻伐鲜卑,朕怕军备供应不上,下起大雪路还难走。丞相以为是攻还是…”刘禅朝诸葛亮,说道。
“陛下,既然轲比能战死,鲜卑兵马已退,这冬季将至,不如来年再攻鲜卑?来年春季养精蓄锐,待起兵之时,定可将鲜卑之地,归我大汉领土!”诸葛亮朝刘禅建议。
“这…那就依丞相之言…”刘禅想了想,朝诸葛亮道。
有了诸葛亮的建议,刘禅传令让杨翦先回军雒阳。
等来年春季再出兵北上,攻伐鲜卑。
杨翦于朔方得令后,将田豫与牵招留在了朔方驻守。
自己则带着大军,离开并州返回雒阳。
回归途中,已是冬季。
就在众将领,还在说说笑笑时。
骑在马上的杨翦,脸色难看,只觉得眼前一阵模糊。
“父亲,父亲?”旁边,杨奕轻唤两声,见杨翦没有回应,忙问:“父亲!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差?!”
听到杨奕的话。
邓艾、姜维、杨淮、杨珂等众人,纷纷望向了杨翦。
随后便是一脸担忧之色。
“我…我没事…”言罢,杨翦一手捂住头,忽然栽倒下马。
马儿见主人落马,缓缓跪地在杨翦旁边。
不再起身。
看着倒在雪地上的杨翦,众人皆一慌,连忙下马。
“父亲!”
“兴国公!”
杨奕等众将,来到杨翦近前,将之扶起。
后方,众汉军士卒,面露不解之色,怎么停下来了?
于是好奇的探头探脑朝前看…
“父亲,父亲!”杨奕大喊。
“父亲,你,你这是怎么了?”杨淮急道。
“看父亲的样子,好像是染了风寒!”杨珂惊道。
邓艾、姜维等将一听,忙将身上的厚袄衣,披在杨翦身上。
“大哥,你可千万不能有闪失啊!”姜维担心道。
“大哥,雒阳离此不远,再坚持三日!”邓艾说道。
“放心,还死不了…”杨翦看着众人,略微虚弱的道。
众人将杨翦扶趴到马背上,马儿才缓缓站起身来。
见到这一情景,众人皆感叹此马,竟如此有灵性。
众汉军士卒,得知杨翦患病,也是担心不已。
比自己得病,还难受。
一路急行军,不到三日的路程,便抵达至雒阳城。
邓艾与姜维等将,负责安置兵马。
杨奕、杨淮、杨珂则带着杨翦,回府看大夫。
兴国公府。
“母亲,母亲,父亲回来了!”
“孩儿回来了!”
刚到府,杨家三子,扶着杨翦大喊起来。
没一会儿。
刘曦、刘曦、吴苋、孙尚香,便从屋内齐齐小跑出来。
杨屏钰,拉着几个小子,跟在母亲后头。
当见到杨翦的虚弱模样时。
众人皆被吓了一跳。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杨翦,会有过如此狼狈的一面。
“快来人,扶去卧房!”
“来人,来去叫大夫!”
“快去打热水!”
兴国公府内的侍女,小厮皆忙了起来。
…
来到卧房。
杨翦躺在床上,紧紧皱着眉头,一脸的难受的模样。
这让刘曦等妻妾,看在眼里是一阵心疼。
杨家儿女,更是心急如焚,心想大夫怎么还没过来!
没过一会儿。
一个老大夫,便被请到了兴国府。
“大夫,快为我父亲医治!”杨奕朝老大夫,大喊道。
其余人,也朝大夫附和,求老大夫一定要治好杨翦。
“诸位放心,诸位放心!”老大夫忙发话:“兴国公乃我大汉栋梁,老夫定会竭尽全力,医治兴国公,请诸位放心!”言罢,快步走到床榻前,为杨翦把脉。
见老大夫为杨翦把脉,在场众人,皆一脸担忧的看着杨翦。
“脉象浮而紧。”老大夫严肃一张脸,抬手将杨翦的嘴轻轻掰开,看了看舌头:“舌苔薄而白,此乃风寒之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