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你以为我不知道?
只是这些学子在互相看了一眼之后,又全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有些不清楚荀子的意思。
荀子见弟子们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便鼓舞道:“你们但说无妨,今天只是来聊一下这件事情。”
有了这句话,学子们顿时大胆了起来。
“弟子觉得,这科举制将延行了千年的举荐制废除,实乃弃祖背宗,不妥,不妥!”
立刻有几名弟子连连点头,附和道:“弟子也是这么认为的,此举实在不妥。”
但除了这几名弟子之外,其他弟子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即便是开口的那几名弟子,说话的时候似乎也带着几分犹豫。
他们都是读书人,对于科举制的利弊,看得比一般人更加清楚。
当然能够看得出来,相比于举荐制的好处。
更何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中不受待见的人物,既继承不了爵位,也无法得到举荐成为官员。
而科举制虽然对家族不利,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希望!
所以虽然嘴上说着不妥,但眼中的欣喜和渴望,却是怎么也掩藏不住的。
而且他们所学的儒家知识,也总是要求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修身他们已经做到了。
但他们不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齐家是肯定做不到了。
更别提后面的治国平天下了,这和他们就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可科举制,让他们有机会和这些事情有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符合他们所学习的儒家知识的!
荀子能够教导这些人,眼界自然不会比这些人差,也能够看得出来科举制度的优势和好处。
但他却十分纠结。
因为他自己是举荐制度的受益者,自然知道在举荐制度下,他可以将已经拥有的东西牢牢把握住,甚至直接沿袭给后辈儿孙。
但他又知道,科举制能够让整个大秦变得更好。
一个,是让自己和家族的人变得更好,一个是让大秦变得更好。
这两个不可兼得的东西,让荀子很是迟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想从弟子们口中,得出一点启发。
但现在看来,弟子们和自己一样,也十分的纠结。
荀子有些失望,正准备让弟子们退下,然后再好好想想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响声。
这阵响声极为规整,一听就不是寻常人能够发出来的,分明是训练有素的人才能够发出来的。
秦兵!
荀子以及一众弟子顿时脸色发白,浑身止不住的颤抖气来。
不会是来抓他们的吧?
此时,学宫门外,嬴息看着紧闭的大门,上下打量了两眼。
这个学工虽然是他创建的,但他却一次都没有来过。
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学宫的大门是什么模样。
一旁的韩信上前,对着嬴息一拱手:“殿下,我直接破开大门?”
嬴息却一摆手:“这里是学宫,不要这么粗鲁。敲门。”
韩信不知道嬴息为什么突然这么客气,但对于嬴息的命令,却不折不扣的立刻执行起来。
“砰砰!”
敲门声很快让吓愣住的荀子和一众弟子回过神,荀子看了一旁的弟子一眼,然后弟子无奈起身,颤颤巍巍起去开门。
当看到外面站着的是韩信,后面跟着的是嬴息之后,吓得弟子直接后退几步,摔倒在地。
“老师,是……太子殿下!”
哗——
里面顿时炸开了锅。
太子殿下!
竟然是太子殿下!
这是来要他们的命了?
正惊慌失措间,便听到韩信高声道:“太子殿下要见你们荀先生。”
已经快要绝望的弟子听到这句话,立刻跳了起来。
“我这就去喊老师。”
荀子此时已经听到了外面的声音,已经站了起来。
一旁的伏念也要起身,却被荀子一个眼神制止。
“见过太子殿下!”
荀子来到嬴息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进去再说。”嬴息抬脚便跨了进去。
来到学宫中平时上课的地方,嬴息直接坐在了平日里荀子做的位子上,看着荀子走进来。
“我有两句话想要问问先生。”
嬴息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荀子一听,悬着的心立刻放了回去。
原来是询问自己问题,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他也听说了,很快就要举行会试,他觉得嬴息是在出会试的题目。
“太子殿下请讲。”荀子满脸笑容的道。
“这两句话很通俗: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荀先生,你觉得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荀子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仅如此,甚至还带走了所有血色!
儒以文乱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太明显不过了!
这是要动他儒家了啊!
但荀子不服,高声道:“太子殿下,在下从未听说过这句话,也不同意这个说法。”
“我儒家来到咸阳之后,从未参与过任何有违大秦律法之时,何来乱法之说?”
见荀子一脸质问的神色,嬴息呵呵一笑。
“真的没有?”
“你以为你平时关在这里说一些话,外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嬴息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变得冷酷起来。
“我问你,你是否在这里宣扬过分封制?是否让你的弟子回去去辅佐诸侯?”
“这些,还不算以文乱法?!”
嬴息越说越响亮,说到后来,震得荀子浑身发抖。
他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关在院子里所说的这些东西,竟然全都被嬴息知道了!
他是怎么知道的?
荀子绞尽脑汁,却也想不出来嬴息是怎么知道的。
嬴息当然不会告诉荀子,他是利用罗网来监控这里的。
荀子,那可是历史上的儒家大人物。
嬴息虽然没有来过学宫,但却一点也没有放过对他的监视。
而且为了起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甚至在那些叛秦之人身上查到了荀子的影子之后,他也没有动手,反而放任荀子继续活动。
如此一来,荀子果然觉得学宫之中无人管他,便放心开始传输他的那套思想理论。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嬴息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才会如此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