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斯是幸运的,虽然被卷入了一场令人唏嘘的事故当中,但他却活了下来,也没有落下严重的残疾。在医院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可以打着石膏去上学了。
可他也是不幸的,这身体上的伤也许还有完全康复的可能,但心中留下的阴影,却是一直纠缠着他,挥之不去。
回到学校之后,一切如故,似乎没有人会去刻意讨论几个月前那次意外。大家都很忙,忙着去“成功”,忙着对付生活的压力,要是一直沉浸在悲伤这样的负能量当中,会无法生活的。
卢卡斯也意识到了自己有些无精打采,他本来想打两把游戏来让自己“忘记一切”,或者是通过游戏来发泄一下内心的抑郁。
但因为手没有好,操作失误,遭到了队友疯狂上压力,他反而更抑郁了。
“还是试着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吧……”
似乎是回应他心中的想法,一个和他并不怎么熟悉的同学找到了他。
“卢卡斯,这次我们学院和人文学院的辩论比赛还缺个人,你的课表刚好有空,要不来帮一下忙吧?很简单的,到时候你就当下一辩把发言稿念完,之后就可以不怎么说话了……”
“胜负不是很重要,反正我们铁定不是人文学院的对手啦,主要是参加这个可以加综测的。”
看到对方的样子,卢卡斯知道他大概是到处问了都没有找到愿意答应的人,所以这才硬着脸皮找到了自己头上。
卢卡斯并不想要答应这么麻烦的事情,他不差那么点分,就算是要参加社交活动散心,这辩论赛也太过重量级了。
“这比赛不是老早之前就开始准备了吗?怎么会缺人呢……”卢卡斯随口敷衍着,心里盘算着如何委婉的拒绝别人,他在时间安排上的确有空,他总不可能说自己是想窝在家里多打两把游戏才拒绝的吧?
“因为原来的那位同学,她……”对方说到一半犹豫了一下。
卢卡斯沉默了一阵,缓缓开口:“那我参加吧,反正我也没什么其他的事情。”
对方见卢卡斯答应了下来,自己的综测有了保障,开心地快要跳了起来。
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卢卡斯也没想到这个辩论赛居然就在后天,他完全就没有多少时间准备,好在他的队友们似乎也都是“重在参与”,对于输赢并不看重。
辩论的主题是“努力和天赋谁更重要”。而他们作为正方,抽选到的辩题自然是“努力更加重要”。
对于这种辩论赛来说,个人持有什么样的观点不重要,你只需要使用辩论的技巧,找一些论据去表现自己的实力即可,一个优秀的辩手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的观点都可以进行阐述说明。
比赛的胜负手也不是说服对方,而是用有条理的表现征服打分的评委。
在念完了自己的发言稿后,卢卡斯自然是遭受到了对手人文学院的猛烈攻击,对方在学校的辩论赛领域一直都是传统强队,和他们这种单纯来混综测临时拼凑的杂鱼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被对方压着打。
双方开始对于“努力”的定义进行争夺,对于卢卡斯所在的正方而言,他们肯定是要想办法让这个“努力”的定义被解释地更为宽泛,比如把天才的学习过程也解释为“努力”,这样在后续的自由辩论环节他们才可以占到上风。
然而对方都是高手,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得逞,一旦他们想要扩宽解释,就会被对面拉回来,在语言表达和临场状态上,人文学院也是更加自然和逻辑清晰的状态,而卢卡斯的队友甚至会讲到一半紧张忘词。
如果是她在的话,也许还能稍微有来有回一些吧?卢卡斯心中暗想。
“光是努力肯定是没有用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对方辩友在占据上风后立刻开始争夺关于“天赋”的定义权。
“而选择正确的方向,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天赋呢?”
“那些起早贪黑开餐馆的人、那些跑腿送单的人,他们怎么努力也只能得到一个很低的上限,达不到成功的状态,因为他们的努力都是无效的努力……”
“而xx财团的m先生,他早年就以独到的眼光发现市场的商机,然后往这个方向下注努力;着名的体育明星L先生,他每天凌晨起来练球,有技巧性地提升自己球技当中的短板,以上万小时的反复训练,终于成为一代巨星……”
台下观看辩论赛的马洛叹了一口气,在心中为现在学生越来越浓的“精英”思想而感到失落。
大家崇尚着,也渴望着成为“精英”与获得“成功”,努力、天赋,或者是其他的能力品质被绑定其中,而达不到这样成功的人即是失败者,所有的品质也会被一并否定,努力只会成为“无效的努力”。
可这又能怪罪这些学生吗?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教育选拔着具备“精英思想”的人,那就不能怪大家都用“精英思想”去思考。
在诺维斯的经验总结当中,记录着“修仙世界”的宗门选择文化,大宗门在选拔新的弟子时,越是“利己主义”,越是“精英思想”,越是信奉“弱肉强食”者,越会得到他们的青睐。
这样的“优秀个体”具备着学习能力强、习惯残酷竞争、对强者和权威高度服从的品质,作为宗门“高级打工仔”再合适不过了,服从强权和利己主义让他们不会和其他人联合起来闹事,即使竞争失败也会完全归咎于自己,学习能力强并且习惯竞争,就可以给他们制定严格的KpI,大幅度提升宗门的效率和战斗力。
而马洛能感受到的是,“秩序国”现在想要的“人才”,也是接近于这个标准的。在“秩序国”,虽然基于乌尔贡定下来的规矩,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但无论教育产生多少高学历人才,公司和市场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学历的贬值和对精英的选拔同时进行。
能够在这残酷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满足公司要求的,除开一些资源背景等场外因素,剩下的自然大都是“精英主义者”。
在书山题海,与以分数一决高下的考试中,能一场场“考过”其他学生,上大学,上研究生的人,自然都是早已习惯了竞争,习惯了“努力”提升分数,超越他人,获得“成功”这一基本逻辑。这满足了宗门的“习惯竞争”与“学习能力强”。
而考试的逻辑,并非是考验创新与叛逆,而是对题海的熟练,对出题人意图的把握,对考纲的细致分析。而在学校的各种服从性测试下,能够进入到下一选拔阶段的人,自然是遵守纪律、无大小过错污点的人。这一维度,满足了宗门需要的“对强权的高度服从”。
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公司最想要的,能力强,也不会联合起来罢工闹事“争取权利”,信奉“弱肉强食”的另一面即是“我输了,是我自己努力不够的结果”,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价值。
只不过,人人都信仰“精英”,并自认为“精英”,却会忽略掉能“精英”的仅仅只是少数人,而每一个“精英”的脚下,都是万千炉鼎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