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用数字说话

--关于简体字的若干事

一、写在前头的话—百度与阅读

本文的起源,是因为在“高考取缔甲骨文””的那个楼里面的一些讨论,我和几位朋友交流了一些东西,但感觉没有说清楚,既不系统,也不具体,而且有个回贴还比较情绪化,已经不能算是讨论的态度了。所以,我决定单独开一个新坑,来梳理一下有关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什么文字专家,本文所述的东西,也没有我的“独到之见”或是“独家研究成果”,我只是一个票友,一个整理者,我把它们从不同的书籍、资料当中摘取出来,整理成文。在本文的最后,也列出了所有被引用了的书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在所写的东西后面附上所有资料的出处,这既是为了对那些辛苦写书的老师与先生们的尊重,也是因为我在那个楼里曾经表明过的观点。

百度很好用,但不能只用百度,只依靠它的话,很难避免被他人恶意或非恶意的洗脑。信息时代是无比美妙的时代,但如果不思考和甑别的话,又或者只是为了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资料而百度的话,这个时代也会把我们变成比任何时代都更傻的傻瓜。

为了获取知识,百度是个好东西,但不管怎样,实体书是更好的东西,而几本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与对照的实体书,则是更加更加好的东西。

……以上,故且算是前言。

二、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吗?--关于字体的变化

关于繁体字和简体字孰优孰劣的争论,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网络下,都是随处可见的,其中,有一个相当突出的观点,就是“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以此,来指责废繁用简的政策错到交关。

是这样吗?

1899年,一堆骨片被从中药铺子里带走,随后,我们才重新发现了甲骨文,这是目前已知的,或者说是被学界承认为成熟体的最早的汉字,据今超过三千年,目前,被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四千多个,已经辨认出来的不到一半。如果我们不再把目光上投到陶器上的刻画的话,那么,这就是现在中国文字最老的根系。

刻在骨片上的叫“甲骨文”,而刻在金属器上的叫“金文”,在介绍汉字发展史时,金文一般被放在甲骨文后面介绍,但严格来说,金文其实是包含了多个发展阶段的文字。

早期的金文,与甲骨文的写法基本相同,或者可以说,其实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甲骨文,但后期的金文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熟悉各代字体的人来说,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与小篆相似的地方。目前已经收集到的金文比甲骨文要多将近一半,而已经解读出来的单字也更多。

金文是商、周时代开始使用的文字,然后到了春秋、然后到了战国,虽然“尚有周天子”,但文化人们还是忙着“纷纷说梁齐”,这是汉字爆炸性发展的一个阶段,一方面,这是汉字的“繁化”倾向发展最为明显也最为迅速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也是各个地区纷纷发展出自己的“汉字”,是汉字最有可能和“拉丁语系”一样,最终变成“汉语系”的时期。

但是秦始皇来了,并且带来了小篆。

小篆,有时也被叫成“秦篆”,它的前身是“大篆”,也叫“籀文”。在七国相争的时候,大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而在削平六国之后,小篆就成了天下的通用文字。

那是我们已知的汉字的第一次规范化(也许商人与周人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我们已经不知道了),关于这次规范化的意义,我没必要在这里多说,我只是想突出的强调一件事情。

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后期的金文中,很多单字可以明显的看出与小篆的相似。换一个角度来说,小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在金文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的。

小篆不是金文,正如金文不是甲骨文,但甲骨文变成了金文,以及金文变成了小篆,并不意味着有什么根状物被砍断了,它们是同一颗大树的不同部分,小篆送金文二线去了,金文为甲骨文开了退休的茶话会,但……它们始终是一家人。

……另外,不算很重要的一件事,相比之前和同期的文字,小篆有两个要点“整理”与“简化”。

整理,是指小篆整合了六国各自的文字,简化……这个词我想不角再解释了吧。

关于从金文与小篆的字形比较,我手里有很多对照图,无论是简化的力度还是简化的思路都一望可知,但由于技术手段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法弄上来……不过,反正这个坑也要贴很长时间,等到全文完的时候,或者已经解决了吧。^_^

“小篆”之后,是“隶书”,这是汉朝的官方文字,一直到三国时期,仍然是各家的公务体。早期的隶书还可以看出小篆的痕迹,而后期的隶书,则明显出现了楷书的胚胎。

“楷书”……写到这里,我很欣慰,因为本文的小标题用得就是楷体,因为我总算写到了一种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字体。

楷书一般认为是出现在汉朝未年,也叫“正书”,因为这是一种形体端正,特别平直的字体,所以才得了这个名字。

但汉朝诞生,又一直用到今天的字体,可不光有楷书,“草书”也出现在汉朝,甚至比楷书还早。

早期的草书又被称为“草隶”或“章草”,是书写隶书时的变体,大致等同于今天硬笔书法中的连笔字,缺点是看不清,优点是写得快。发展到汉未,草隶终于摆脱了隶书的影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字体,被称为“今草”,在唐朝,它还将再向前一步,成为更加狂放、更加难认的“狂草”,然而,就象1977年的那一版简化字一样,走得太急的改革终究难以自持,狂草很快就告终结,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草书,基本还是禀承了“今草”的手法。

在草书发展成长的同时,也有人在做着另外的尝试,他们觉得楷书写得太慢,草书太难认清,于是试着来一个调和:使用一种比楷书快一些,比草书好认一些的字体,这就是行书,和草书与楷书一样,它一直流转到了今天。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草书与行书的诞生,都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麻烦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草书与行书当中,产生了第一批今天意义上的简化字,目前所使用的简化字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上追到这两门字体里面。

……那其中包括“爱”,没有“心”的“爱”。被无数从来不读古书,或者读古书不够多,或者根本不想读古书而只想满足自我优越感的人们疯狂嘲笑着的“爱”,但实在的,这个“爱”字的产生,已经有少说也是一千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在楷、行、草的组合形成以后,官方的字体就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唔,如果只说到这里的话,我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在“高考”那个楼里,我说“秦字与唐字不同,唐字与清字不同……”而SIctt同学也表示了他的疑问,从目前能看到的碑刻和字贴里,似乎唐字和今天的“繁体字”也没有什么区别。

是吗?

之所以我特别拿出秦字、唐字与清字这三个节点来,是因为,这三个节点,都对应着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

秦字,上文已述,是第一次统合,第一次规范,第一次由官方来认可并固化非官方自行进行的字体简化,第一次以政治的伟力作用于斯,无论按什么标准来区分,都不可能绕得过这位千古一帝。

清字,是繁体字的最后时光,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那以后,是戴着民国这顶帽子的北洋,是干翻了北洋民国然后自称民国的南京政权,是本朝……无论那一朝,皇帝已经不再,旧时代已经不再。

而唐朝呢?

唐朝是起点,两个起点。

唐是今天所谓之“繁体字”或曰“正体字”的起点。永嘉以降,天下板荡,直到隋唐第二帝国的诞生,结束了国家的分裂,也重新开始了字体,以及其它许多事情的统一与规范。

早在隋朝,就出现了《文字解归》一书,之后,唐人的《字样》、《匡缪正俗》、《干禄字书》、《新加九经字样》……等一系列著作,都是在延续这一努力,他们中,有的是学人自发的工作,但更多的,是在统一的中央政府的意志与支持下进行的工作,在此期间比较典型的成就,是武则天治世期间出版的《字海》,到此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这一波整理规范的工作。

今天我们习用的“繁体字”,多数可以上溯到隋唐时期,从读书人的角度来看,唐朝的字与清朝的字,的确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这只是从读书人的角度来看。

唐朝,同时也是百姓们自行简化汉字并且强迫庙堂之人接受的起点。

当然,这句话其实有些绝对,王右军的字贴中,已经有了很多今天仍然在使用的简体字。

但是。

我们知道,那是王右军写出来的。

而宋、元、明、清时所产生的那些简化字,我们已很难知道那是谁写出来的。

所以我喜欢。

我喜欢这样的事情,非常喜欢。

不知道是谁,但仍然不得不接受,虽然,开创了这些字型,字体的人,不是书圣,不是相爷,不是大诗人和风流名士。

那是人民的结晶,那是人民的选择。

磨豆腐的人,印书版的人,抄经书的人,写招牌的人……他们没能留名史书,但他们共同的努力,共同的选择,成为今天的标准。

从目前可以掌握的史料来看,我们可以确认说,从宋开始,到元,到明,到清,民间对“字”的简化从来没有停止,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推进,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果将成为异体字或是根本没人记住的什么东西,但同样,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成果一直流传了下来,到了今天,成为了我们在使用的“简体字”。

一棵树,从古到今,枝不停长,叶不停发,但根,从来未变。

如果说把繁体字换成简体字是砍断了中国文化的根,那从隶书到楷书,从金文到篆文,又分别是谁砍断了谁的根?

三、爱无心?--汉字的繁化与简化

我们来看看这张图。

(暂缺)

这张图上都是“爱”,第一个是金文,之后依次是篆、隶、楷、草、行书中的“爱”字。目前已知的甲骨文中,还没找到或者说没有释读出“爱”这个字,最早的“爱”,见于金文。那个如同牛头形状的部分,就是金文中“心”的写法。

另外再附一张图(暂缺),这是甲骨文里的“心”,话说,这个真是咱家见过的最一目了然的“心”字了。

我们可以看出,金文的爱共有七笔,但其中构成心形的两笔更类于图画,走笔不顺,如果把横竖都取直的话,说是九笔也可以。

需要说明的是,本图中的“爱“取自周后期的金文,从这之后,到小篆之前,在春秋战国期间,金文有一个爆炸性的发展阶段,各国,各地区纷纷创制了大量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字,而整体方向,则是向着繁化、复杂化的方案去走的。

发展到小篆,爱的笔画变成了八笔,而其中最醒目的部分,自然就是那一个一弯一弯再一弯的“心”字。

从小篆到隶书,爱又变成了十一画,而那个似乎是对着心脏的形状描出来的心字也终于被放弃,改成用两点和一个交叉来表述。

值得专门说明的是,这里也反映出了隶书极重要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特点,汉字如图画般再现物体形象的特性终于消失,汉字完全的符号化了。从金文到小篆的那些圆滑随和的线条从此消失,“横平竖直”从此成为汉字的主旋律。

……在当时,大概也有人咆哮吧:没有曲线了,那还是心吗?!那还是心吗?!那还叫爱吗?!

隶书之后是楷书,爱终于变成了十三画,但每一笔每一折,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运笔手法,这已经完全是一个适合书写的“字”,刻画时代的痕迹,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根断了吗?

以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汉字是怎样逐渐被改造,被繁化的过程。这其实也是一个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发展中的文明,总是会不停的遇上新事物和创造新事物,会需要更多的字与词,来描述身边的世界。

细节的雕琢,既是为了更准确更规范的界定下一个字的写法,也是为了适应大量新事物的发现,新名词的使用。很多过去合用的字被分解开来,各自成为独立的新字,(比如说爱,在最早的时候,它还曾经和“图暂缺”这个字同体,但随着发展,这个创造失败了,被大家放弃了,于是沉入了字墓,除了如我辈这样闲到蛋痛且有考证癖的病夫外,再便很难有人还记得它们的存在。)之后,一代代的使用者们又给它们加上种种新的细节,有的失败了,有的消亡了,也有的,得到了公认,最终成为官方认可的字体。

繁化。

繁化的本质,其实是总字数的增加、总信息量的增大。

但汉字走得不仅仅是这条路。繁化之外,还有简化。

上边我们已经欣赏到了楷书的爱,而就在它旁边,那个草书的“爱”,堪称是对由金文到楷书的“爱”的变化的极大的反动,仅仅用了六笔,而从笔锋的连接上,我们更可以明显的看出,动手写时,绝对要不了六笔。

不过,这是一个太过激烈的反动,如果我们不特别说明的话,无论平时是习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的朋友,相信都没有几个能够认出这是爱字。

不过没关系,我相信,无论平时是习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的朋友,也都基本上会同样认不出从金文到隶书的那几个爱,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仍然是中国人,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根从汉朝未年就开始被切断了。

还是回到草书的话题上来,字终究是工具,无论简化的效率有多高,但如果简化到了几乎等于别一种文字,逼着人要从头学起,那步子就迈得太大了。

所以,正如我们在第二节里已经介绍过的一样,在出现草书的时候,也出现了行书,一种比草书更好认,比楷书更好写的字体。

上图中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行书中的爱,同时,相信大家也能够毫不费力的就认出来,这就是爱啊,今天我们在使用的爱。

……没错,这也就是本朝简化字时的一个基本原则,述而不作。

不过这是后面几节才会重点展开的内容,下面,让我们来继续回顾汉字的繁与简吧。

*****

最早的汉字,是纯粹的象形字。

不过这当然是废话,所有真正古老的文字,在一开始都是象形字。

象形字是人类文明的发端,但人类不能永远停留在发端,随着文明的发展,更多的字符被创造出来,更多的创字方法也被总结出来。

东汉年间,有一位叫许慎的人,他写了一本书,叫《说文解字》,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任何研究古文字的人都不能绕过去的书,而或者我可以把话说的更刻薄一点,没读过这本书的学人,我很难认为他的观点在中国古文字研究的领域里能有什么价值。

许慎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按照《周礼》的说法,明确了“六书”的概念,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个说法基本被沿用到了今天,目前“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分类法,与之几乎完全一致。

这其中,象形字是最古老的字,比如日与月,比如山与水,所有的象形字都是独体字,而多数独体字也都是象形字,这是先民们最早认识和总结的世界。

指事字,是一个相对有争议和相对模糊的概念,是历代学人们争论最激烈的领域。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上”、“下”、“本”、“刃”等,望而生义,而又不对应于具体形状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也同样都是独体字,他们和象形字一样,是汉字中的先祖,是最古老的那一批单字。而显然不是巧合的一点,这批字也是平均笔画最少,最为好写,历朝历代中字形变化最小的单字。

会意字,是合体字的开始,也是汉字繁化的开始,用一个以上的独体字,或由独体字变化而成的形符,来组合产生新的单字。一个大家经常在武侠小说中见到的短句,“止戈为武”,就是最早的会意字之一。

形声字,同样是合体字,但是由形符与音符组成,比如江河湖海,全是形声字。工、可、胡、每都是音符,而三点水则是形符。形声字是现在汉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造汉字的最大来源与最大组成部分,大量的字从一个同音字出发,被各各加上不同的偏旁或标记,而形成了新的汉字,关于这部分,等一下,我们将在汉字的繁化中详细介绍。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读音一直在改变,很多过去的形声字,今天已经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形声字了,比如特,它的“寺”旁,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了表音的能力。

……当然,这也不能说明我们的根已经断了。

然后是转注字,这同样是一个极为含糊的概念,而且它比指事字走得更远,已经含糊到了甚至无法开展论战的地步,以至于后人干脆放弃了这个说法,在今天的汉字分类法中,已经没有这个词了。在《说文解字》,许慎也仅仅明确认为“考”与“老”就是转注字。但同时,考又被认为是形声字,而老从最早的字源来看,很显然是会意字。目前来说,通常认可这样一种解释:“使用同样一个部首或组成部分,且意义间有相近、相类的,可以认为是互为转注字。”而我的理解则这样:“凡是不能明确的划进其它五种的字,那就统统归并成转注字吧!”

最后是假借字,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也画不出它的形状,也没法让人会意,于是干脆就找一个其它的字,然后说这就是它。比如说“令”、比如说“长”。

最早的令是指发令,最早的长是指长久,而后来,它们被借用到了“令尹”和“长官”这样的词,并且为大家所接受,流转至今。

又比如说“西”,它最早是表“栖”义,如图(暂缺),意指一只鸟趴在窝上,后来,西被假借来指代西方,因为先民们发现了太阳在西边的时候,也是鸟儿归窝的时候,而它的本义,则由加上了木字旁的“栖”字来承担了。

*****

讲完了六书,我们回头再梳理一下思路,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其实正是文字发展的轨迹。

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越丰富,认识的事物越多,赵具体,就越会对文字的数量和区别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象形字和指事字,也就是独体字,这个时期的汉字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字都要承担或者是一大类事物,或者干脆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层面的概念和领域,比如上与下,比如水与火。

但随着文明的推进与发展,先祖们开始需要更多的符号,而显然,不是每件事都能够方便的独立构图。于是开始出现了假借字,或者说是多意字,一个字,被用来表示多种含义。

但假借字多了,便容易混淆,于是,伟大的一步走出了,既然一个字能够同时表示多个含义,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把它改写成多个字呢?

会意字从此走上舞台,形声字则并肩走来。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转注字,以此来弥补其它造字方法的不足。

这是伟大的突破,汉字的数量开始了爆炸性的增长,先民们不厌其烦的为每个事物起一个独立的名字,那是开拓的时代,那是有趣的时代,先民们绞尽脑汁创造出“骝”与“骅”这样的字眼,于是就不必再麻烦的描述说“黑尾巴的红马”和“红马”。

(未完,待续中)

顺便,在这里介绍一个极有趣的事实,诚然秦与六国相比,一直是被认为粗暴无文的,而把始皇帝的各种暴-政与本朝太祖相比,也一直是极为时髦的一项活动,然而……

然而。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秦的小篆,才是最正统的周体,是真正符合“前春秋时期”字体特点的字体,与“周金文”相比,秦人的大篆,只是在书写风格上较为规整而已,内里风骨,一脉相承。

目前学界一般将秦以外的六国文字统称为“六国古书”或者是“六国古文”,从已经出土的文物来看,没有一家能够和秦人对金文的继承相比,最极端的,根本就是面目全非,甚至让人没法接受这是从金文发展而出的文字。

秦一天下,果有天意乎?果有天命乎?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重生之嫡女风流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潜伏从伪装者开始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公主成群,赘婿家里放不下了穿书:我成了三个反派大魔头亲爹将军好凶猛类似小说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这才是春秋战国大唐:睡猛了,把自己睡到大唐了将军好凶猛徐怀将军好凶猛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我的师长冯天魁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将军好凶猛女主神医魔妃重生三国之季汉长平侯霸天武魂重生暖宠心尖妃楚臣将军好凶猛徐怀全文完整版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将军好凶猛无错版大明:我是万历他爹合体双修山河英雄志抗日之铁血兵魂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穿越大明,我摆脱严嵩追贤妻枭臣被废太子之位,反手灭了父皇的国我也是皇叔陌楚嬴政:时空之主神探包公传奇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换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重生之嫡女风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大唐:天生神力,我竟是皇族血统大唐财阀回到明末建工业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手持玉玺,谁惹砸谁,老朱麻了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三国:我们还没争霸呢,就改朝换代了!吴主朕就是中兴之主剧透三国:从桃园结义开始大明:穿越朱祁钰,带领大明走向日不落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我为她们建了个国我在三国肝技能三国召唤之巅峰之上剧透大隋,我有一个争霸天下系统回春朝:这该死的妇道守不住了崇祯:嘿!大臣们太努力了!大明不能亡逍遥王养成记大明,你的崇祯回来了绿罗也是罗马大唐最强私生子洗尽铅华兴汉季明末大文魁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大宋一统:从拯救苏轼开始异世科技帝皇河东崛起龙符令诸葛亮重生,一切尽在掌握!大秦:别拿小兵不当干粮阴谋天下秦二世隋唐演义群英传豪情德克萨斯春秋:从荒野乞活到成为霸主我,八阿哥胤禩,大义灭清!汴夏权倾大秦:从成为假太监入宫开始杀杀人,泡泡妞大明:我都修仙了非让我当皇帝?皇极降世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镇国二公子大秦,开局一把贫铀剑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援明传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公主啊!驸马他又双叒跑了!秦风烈:谋士沉浮录武松日记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