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
紫禁城内,金碧辉煌,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乾隆皇帝那张因激动而略显红润的脸上。
他站在御书房的窗前,双眼紧盯着天空中那缓缓消散的奇异文字——“盘点十大帝王第一名!”,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与自豪。
“哈哈,朕就知道,前九名不过是铺垫,这第一名,非朕莫属!”乾隆皇帝大笑出声,声音中满是自信与得意。他转身,目光扫过殿内跪拜一地的大臣们,每一位都抬头仰望,眼中闪烁着对皇权的敬畏与对帝王荣耀的渴望。
“爱卿们,你们说,这第一名,是不是该是朕啊?”乾隆故意问道,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期待。
“陛下圣明,千古一帝,非陛下莫属!”首辅大臣和珅立刻反应过来,抢先一步跪拜在地,高声颂扬,声音洪亮,仿佛整个紫禁城都能听见他的忠诚与敬仰。
“和大人所言极是,陛下文治武功,开创盛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一名自然是陛下的囊中之物!”紧接着,大学士纪昀也附和道,言辞恳切,满脸堆笑。
一时间,殿内群臣纷纷响应,各种赞美之词如潮水般涌来,
将乾隆皇帝团团包围。他们或引经据典,或列举功绩,
无一不在证明乾隆皇帝作为“十大帝王”之首的实至名归。
“好,好,好!”乾隆皇帝龙颜大悦,连声叫好,心中那份得意与满足更是达到了顶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名垂青史,被后世子孙永远铭记的辉煌景象。
“既然如此,朕决定,提前庆祝这一荣耀时刻!”乾隆皇帝一拍龙案,
决定道,“传令下去,命内务府准备盛宴,朕要与爱卿们共庆此等喜事!”
“遵旨!”太监总管李莲英高声应和,转身便去安排庆典事宜。
而殿内的大臣们则是纷纷叩首谢恩,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笑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紫禁城内外一片欢腾。内务府精心筹备的盛宴规模宏大,珍馐美味琳琅满目,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乾隆皇帝身着龙袍,端坐于宴席之上,接受着群臣的敬酒与恭贺。
“陛下,臣等敬您一杯,愿我大清国运昌隆,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和珅率先举杯,言辞恳切,满朝文武紧随其后,纷纷举杯共饮,气氛达到了高潮。
“好,好!”乾隆皇帝笑得合不拢嘴,连声应和,心中那份得意与自豪更是难以言表。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超越历代帝王,成为千古一帝的光辉未来。
然而,在这份喜悦与自豪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暗流。
一些大臣开始私下里议论纷纷,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十大帝王”榜单表示怀疑与不解。
他们或认为这只是某种神秘力量的玩笑,或担心这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与动荡。
但这一切,都未能影响到乾隆皇帝的心情。
他沉浸在自己的荣耀之中,享受着群臣的赞美与敬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欢呼。
然而,就在庆典即将达到顶点之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宁静与欢愉。
“报——!”一名侍卫急匆匆地冲进大殿,跪倒在地,气喘吁吁地说道,“陛下,不好了!那‘盘点十大帝王’的榜单……出现了变化!”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名侍卫的身上。
乾隆皇帝的脸色也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他猛地站起身,紧盯着侍卫,沉声问道:“你说什么?榜单怎么了?”
侍卫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陛下,那榜单……那榜单上的第一名,竟然不是您!”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大殿。乾隆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一挥衣袖,怒喝道:“胡说八道!朕乃千古一帝,这第一名怎会不是朕?来人,给朕查!彻查此事!”
随着乾隆皇帝的一声令下,整个紫禁城再次陷入了忙碌与混乱之中。
而这场因“盘点十大帝王”而起的风波,也悄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印记。
乾隆冷冷的看着天幕。
“这第一名到底是谁?难道是皇爷爷?”
..........
大明。
朱元璋也眼热的看着天幕,喃喃道:
“这第一名会不会是我大明之君?”
朱标:“额....父皇,根据天幕上以前爆料,就咱们大明那十几个货,有道士、有留学生、有玩蛐蛐的,有木匠,有喜欢吊脖子荡秋千的,怎么可能上榜,而且还是第一名!”
朱元璋脸色一尬,“标儿你貌似说的对啊!这朱棣都生的是些什么王八蛋啊!”
朱棣:“老爹.....我是王八蛋,您不也是老王八嘛?”
“逆子!老子打死你个反贼!”
“爹!别打了!我那是奉天靖难!靖难啊!”
..........
大明!
永乐。
朱棣端坐在皇位上,脸色阴沉的看着天幕。
“难道是他?”
“真要是他,那可比杀了朕还难受啊!”
永乐大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棣那张刚毅而复杂的脸庞。
他紧锁眉头,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天幕上残留的余韵,心中翻涌着难以名状的情绪。
“难道是他?”朱棣低语,声音中夹杂着几分不甘与疑虑。
“陛下,您所指何人?”内阁首辅解缙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深知朱棣此刻的心思,定是与那天幕上的“十大帝王”有关。
“朕指的是……太祖皇帝之后,我大明之中,谁人能担此殊荣,成为那‘盘点十大帝王’之首。”朱棣缓缓开口,语气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陛下,此事虽为奇谈,但臣以为,我大明历代君主,皆有赫赫之功。
然若论及文治武功,开创盛世,太祖皇帝自然无人能及。
至于陛下您,五征漠北,郑和下西洋,威震四海,亦是功高盖世。”解缙言辞恳切,试图宽慰朱棣。
“解爱卿所言不差,但太祖皇帝已逝,若这榜首非朕,那又会是谁?”朱棣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深知自己的成就虽大,但在某些方面仍不及太祖朱元璋。
此时,一旁的武将丘福按捺不住,大步上前,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无论榜首为谁,我大明都应以实力说话。若真有人能超越陛下,我等自当奋起直追,北伐蒙古,扬我国威,让世人皆知我大明之强盛!”
丘福的话音刚落,文臣队伍中,夏原吉也站了出来,他声音温和却坚定:
“陛下,北伐之事,关乎国家安危,自当慎重。然臣以为,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我辈臣子当齐心协力,辅佐陛下,共创大明万世基业。至于那天幕上的榜单,不过是一家之言,何必过于介怀?”
朱棣闻言,心中稍感宽慰。他深知,自己身边不乏忠臣良将,他们才是大明真正的支柱。“夏卿所言极是,朕自当以国事为重,不为虚名所累。”
随后,朱棣话锋一转,正色道:“不过,北伐之事,确需提上日程。蒙古余孽屡犯边境,扰我百姓安宁,朕岂能坐视不理?传旨下去,命兵部即刻筹备北伐事宜,朕要亲率大军,彻底根除蒙古之患!”
“遵旨!”殿内群臣齐声应和,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而激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明皇宫内外一片忙碌。
兵部、户部、工部等各部官员纷纷行动起来,为北伐做最后的准备。
朱棣也亲自过问每一个细节,从粮草筹备到军队集结,从战略布局到战术安排,无不亲力亲为。
与此同时,关于“盘点十大帝王”的榜单也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纷纷猜测那第一名究竟会是谁,但无论结果如何,都未能动摇大明君臣北伐的决心。
终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朱棣率领着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北伐的征途。
他们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誓要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书写属于大明的辉煌篇章。
就在此时!
天幕三道炸响。
【盘点十大帝王第一名!大唐天可汗!李世民!】
【盘点十大帝王第一名!大唐天可汗!李世民!】
【盘点十大帝王第一名!大唐天可汗!李世民!】
诸天万界,颤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