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趁着暑气未消,王伦迅速敲定了攻夺辽东半岛南部的作战计划,孙安等众将也开始向蓬莱府领兵而去,各项物资也向蓬莱府集中而去。
马灵也已经领着东喀拉汗国派出的使者,经关中从陕西行省进入了河南行省。
在长安他停留了十余日,因为东喀拉汗国使者从小就听说过长安的大名,兴致勃勃地在长安参观了数日。
尽管马灵觉得,本朝的长安与前唐的长安完全不同,已经没有了那股睥睨天下的王者之城的霸气,但东喀拉汗国的使者们还是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城中数十万百姓,坊市房屋错落有序,高大一眼望不到边的城墙,来来往往的商队,繁华的市集里天南海北的特产汇聚一处,让使者们眼花缭乱,都觉得果然不愧是大唐的首都。
从陕州弘农府的灵宝县进入了河南行省的洛阳府,使者们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前宋时西京洛阳属于河南府,但新汉将京西北路划为河南行省,河南府也改名为洛阳府,辖区也做了一番调整。
前河南尹、现任洛阳知府宗泽接见了马灵一行人,新汉仍旧设两都,西京洛阳,东京开封,故而宗泽名义上是洛阳知府,但他若再进一步,就可以直接入六部,成为中央高官了。
当初燕山三府一番游历后,宗泽接受了王伦的任命,到了洛阳的第一件事,却是先修缮了宋朝皇帝的陵寝。
当初岳飞领兵推进河南府,前宋皇帝的陵寝曾被百姓盗掘,岳飞将百姓驱赶后,朝廷只令本地官府看护,并未有进一步的动作。
宗泽这件事算是王伦的默认,逝者已逝,何必非要跟死人过不去呢?
洛阳在前宋时就是文化中心,出了不少大儒,故而思想上属于守旧派,也是北方守旧势力的大本营。
宗泽则是支持改革的新派,三十多年前参加殿试时,他就曾批评朝廷臣子区分新旧两党,大搞朋党之争,是为祸之始也!
王伦用宗泽坐镇洛阳,就是觉得他在大宋时敢于任事,哪怕年老,也依旧冲劲儿十足,正好与洛阳的守旧派们过过招。
只是宗泽刚上任,就被朝廷更加猛烈的改革给搞懵了,均田改革、军制改革、官职改革、行政区划改革、农业两税改革、商税改革,甚至科举都要改革!
这显得我一个新党成员都变得保守了啊!
这让宗泽很有些不适应,当初王安石改革同样轰轰烈烈,难道朝廷就不怕也遭遇失败么?
所以宗泽很是沉寂了一段时间,这让洛阳的守旧势力大为欢欣鼓舞,都觉得宗泽果然跟自己是一路人,也看不惯贼寇窃国!
但宗泽沉寂,是因为他要仔细研究朝廷的新法,宗泽很快就抓住了重点,所有的改革其实都不外乎利益的再分配,以及调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新朝大搞均田,并不是单纯的土地均分就完事,而是为了将相当一部分百姓变为“有恒产者”,所谓“有恒产有恒心”,百姓有了土地,便有了安身的营生,就能够迅速稳定天下大部分人的心。
再通过农业两税改革,减轻压在农民身上的负担,这就给了百姓们活下去的希望。
至于那些利益受损的大地主、大富商们,朝廷则通过商税改革,变相地给予了补偿,同时鼓励以农业为基础的各种加工业以及商业,尽量弥补这个群体的损失。
洛阳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能够连通河东、关中、湖北,而且新朝延续前宋以开封为国都,就意味着从西域到中原的贸易路线,向东延伸到了东京城。
那么作为这一条商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宗泽对于如何治理洛阳府很快就有了规划。
于是一开始还与洛阳士绅们聚会、吟诗作赋的宗泽,突然就换了一番表现,与河南行省巡察指挥使折可求一起,开始在洛阳府各县丈量土地,统计人口,招揽流民,搞起了均田。
以均田为一切改革的核心,其余朝廷要求的改革措施,也一并推行了下来。
发现宗泽突然变脸的洛阳士绅们都大骂不已,宗泽也毫不客气,既然你反对,那就是我的敌人,似这样的士绅们,在地方为非作歹的事情太多,想要抓把柄很容易。
于是洛阳府的大地主被宗泽扫荡了一番,宗泽心中也有怒火,当初神宗皇帝与王安石相公推行变法,就是汝等守旧势力掀起了朋党之争,导致梁山坐大,大宋灭亡,你们都有责任!
我宗泽支持改革,坚持新法,虽然大宋亡了,但新朝也坚持改革,那么我也愿意效力,要让你们这些朱门高墙子弟们认清楚自己是如何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
发起狠来的宗泽同样抄家、流放,彻底将洛阳府清理了一番,他又奏请朝廷,希望在洛阳修建刻板印刷作坊,开始印刷大量的书籍。
因为宗泽就是科举出身,他很清楚洛阳的守旧士绅们为何能吸食民脂民膏,不就是把控了对经典的再解释权、从而摇身成为所谓的大儒,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曲解圣贤之意么?
我宗汝霖偏要广开民智,使百姓再不受汝辈欺骗!
朝廷也相当配合宗泽,既然洛阳府的士绅们对朝廷政策不满,那就去黔中、广西、广东搞教育工作吧!
大批洛阳府的士绅被强行流放岭南地区,王伦做得比宗泽更过分,要求这些举家迁徙的,必须拆分,不得全家都望一处去。
岭南的土客矛盾冲突,没有必要再送去更多的大族,让宗族势力更加强大了。
所以马灵一行人进入洛阳府后,在宗泽强硬手腕的治理下,洛阳府均田完毕,官府鼓励百姓们种植果树、桑麻,梳理了府内的官道驿站,来往商队不绝,而且洛阳城内文风昌盛。
失去了大儒们的压制,市民文化也如同开封一样焕发出了活力,宗泽重视、朝廷支持,让洛阳的印书业迅速发展了起来,城中有数百个印刷作坊,甚至形成了书籍售卖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