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甘淑仪的传话,宜修一脸的淡漠之色,说着场面话,“你做的很好,明日再接再励,多提提连同直郡王被幽禁的爱兰珠,多说些太后、太妃爱听的话。”
甘淑仪连忙点头应下,盘算着明天聊些什么,是太后爱听的桃色八卦,还是太妃喜欢的家长里短,亦或是两人都爱的蒙古趣闻……
“福晋不高兴?侧福晋不是把事儿办成了么?”绣夏觑着宜修淡漠的神色,见缝插针道:“只要废了那俩侧福晋,如五福晋的意,扶持两位蒙古庶福晋上位,您已然可以功成身退,安心收下那两库房的东西,怎么……”
“这事儿本就是其次,而且,早有预料。”宜修斯条慢理地理着丝线,打算给明曦绣件肚兜,神情淡漠的就像世间并无什么能让她挂心的事儿。
绣夏好奇,“那您为何要应承五福晋?”
宜修淡淡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本福晋图的是五弟,什么侧福晋,什么庶子选儿媳,都不过是由头罢了。往日与五弟接触,因着五弟妹倒不曾真切打量过他。这两天几经商谈下来,本福晋委实大开眼界。”
剪秋端来果茶,适时捧哏,“大开眼界,还请福晋解惑?”
宜修将丝线串好,抿了口茶,这才绣起来肚兜,轻笑道:“大智若愚,看似糊涂,实则内里藏锋,却又是个仁善之辈。”
这些日子,宜修借着由头和胤祺多次洽谈,结论:胤祺绝对是难得的通透、聪明之人。
就五弟妹动手多年,五弟都没反击来说,胤祺真真是守住了底线;
从他让自己带给胤禛的东西……胤祺始终明白自己该如何做,才能保全额娘和自己一家。
虽然耳根子软了点,但不得不说,恒亲王胤祺活的很通透。
知道自己被太后养大,注定无缘皇位,就忍住皇位的诱惑力,在太后面前当个孝孙,一直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知道自己要什么,饶是前朝斗的再凶,饶是亲弟弟老九一门心思扎进夺嫡风波里,他也没有站队趋炎附势,保持中立保全了自己。
无论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胤祺一直都平淡无奇,没有其他兄弟那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他无疑是很聪明的。
想起胤祺托自己给胤禛的那堆东西,宜修快速绣完牡丹花,“爷回来了吗?”
绣夏点头:“还没呢,听高无庸说,怕是要等到戌时末(21点)。”
“等爷回来,让他直接来长乐院,就说本福晋有要事相商。”宜修的手顿了顿,忽然想到了什么,抬眸瞧着她,“去瞧瞧,梧云珠、明曦睡了没有?孩子要早点睡,不能玩的太晚。”
绣夏点头,“奴婢等会就去流云院,把两位格格送回卧房。”
齐月宾家从西北之地送了几匹上等骏马来,孩子们喜欢的紧,这会儿正围着小马驹打转呢。
“嗯。”宜修又缓缓勾起唇角:“齐月宾,如今算是活明白了,她若能继续这般通透,本福晋定赏她一个锦绣前程。”
端妃,端字如此好的封号,还是不要与祸端扯上关系,当是秉心贞静、守礼自重?、端庄正直、品行高尚才对。
“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明显是福晋您势大,又拿捏着嘉瑜格格,她自然低眉顺眼、审时度势的。”绣夏忽然露出嘲讽的神色。
宜修浑然不觉,只点了点头,描冬从外头进来禀报说,杨府医遵循惯例来请平安脉。
杨府医一进来给宜修诊脉,捋着胡子直说,宜修脉象安稳,又说起明曦的情况,身子亏空已然补得差不多了,只要好生养着便能健康成长,就是……就是反应比较慢,其他的,倒也没什么大碍。
闻言,宜修放心了些许,明曦能平安长大,这一点就足以令她安心,便又吩咐:“明儿给宫里的太子妃传话,就说明曦可平安长成,让她宽宽心,莫要再自责了。”
“对了,弘曦(蒋氏生,胤禛时疫时怀上的,胎中就孱弱)的身子调养得如何了?”
杨府医弯下腰,有些惋惜,“小阿哥本就体弱,再如何调养,也难如常人,即便我等用尽手段,恐怕是子嗣无望了。”
意思很明显,这孩子能长成就不错了,后嗣方面就别想了。
宜修听了,缓缓叹了一口气:“这孩子也是可怜了,杨府医,此事若爷问起来你就说,不过别叫齐庶福晋、蒋格格知晓,暂时先瞒着。”
杨府医走后,宜修等了一个来时辰,心中泛起浓浓的疲惫,不耐地让剪秋去前院瞧瞧,探探胤禛的踪迹。每日都回来的这么晚,真真是等的人心累又烦。
夏末的凉风吹拂着院内的凤尾竹,也吹起窗前的烛火,宜修眼前恍惚一瞬,抬眼间月色如水洒满大地,星空璀璨如画,蝉鸣与风交织成夜曲,渐渐驱散了眉宇间的疲惫。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宜修好心情地打量着黑夜中凤尾竹前,忽的来了诗兴。
兴致所来,念了这两句,而后便没了雅兴,她从不是热衷诗词唱和之人,练字、算账、应酬、人情往来才是她的强项。
欲往屋内走,身后传来了那熟悉而久远的声音:“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宜修瞬时愕然,回过身来,凤眼一挑,气势迫人,冷嘲道:“哟,主子爷回来了,真是难得一见呢。”
说罢,一甩帕子,自顾自回了屋,完全没给身后人半个眼神。
胤禛三步并作两步,飞快上前,一把搂过宜修,语气里是难得的温和缱绻:“福晋莫恼,委实是近日公务繁忙,十月,爷便又要离京,去宁夏督差。”
见宜修不为所动,继续道:“风大,咱们屋里说。”
正屋一片安静,胤禛拉着宜修一块坐在了柔软的罗汉榻上,手仍旧不肯松开半分,低声,“福晋,爷真是有正事。”
宜修余光瞥了他一眼,神色不似作假,顿觉拿捏到位,也不再冷冰冰一张脸,两手一拍。
剪秋、绣夏、描冬、李嬷嬷搬了好几柜子到二人跟前,其中一个书本大小的盒子,还贴了封条,引得胤禛频频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