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洪武三十五年最后一次大朝会。[ h a o ]
要过年了,哪怕是那些年老体衰平日无需上朝的老臣子们也都来了,过年总要拜拜君父的。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朱棣显得兴致很高,今天没有议太多的公事,主要就是君臣叙话联络感情,那架势有点像现代的元旦坐谈会,只是究竟?结果君臣有别,形式上比较严谨。
不过,概况的一团和气之下,其实还是暗暗孕育着紧张气氛的,因为已经有消息传出来,转过年酿成永乐元年,皇上就要要对各个衙门开刀了。也就是,大部分职位都要动一动了,哪怕是皇帝想用的人,也要重新任命,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不见得全都换成新人,可是需要的形式要走:是我用的人,而不是前朝留给我的人。
这个步调其实官员们早就心中有数,朱棣刚进南京的时候,那时的形势只能是求稳,旧臣不单尽量留用,并且大多留任原职。经过这半年多的磨合,谁用着驾轻就熟,谁人平庸或能干,皇帝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本帐,做出调剂是必定的。
不过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一天一定到来,关乎自己的仕途前程,还是难免为之紧张。有人关心还有没有官做,有人关心要换个什么官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并且,朱高炽和朱高煦的争明日已经渐趋明朗,趁着这个机会,他们也势需要往重要的衙门里安插自己人,不知朱棣对两个儿子的黑暗较劲全无所知,还是在他摇摆不定的心态里,就是想看看两个儿子的才能本领,他没有对两个儿子采纳任何约束,这令得静水之下,暗潮更加汹涌。
早朝一散,夏浔漫步出了金銮殿,黄真黄御使就快步追了上来。
朝堂上,官员们打声招呼、问候一声,有时就能看出许多问题来,甚至代表着一个风向。今日早朝一散,内阁几位大学士身前,便围满了文武官员。
皇帝新官上任三把火,六部九卿的地位都不稳当,可是他刚刚确立并提拔起来的内阁成员基本上是不成能会动的,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知道皇帝准备动哪些衙门,所以这几个内阁大学士就炙手可热起来。
最悠闲的就是勋戚了,他们有爵禄在身,在朝中没有常职,这种时候,任朝中怎么动荡,也不关他们的事,所以这些人的步姿最是自在安详。
黄真其实也想往大学士们身边挤,奈何他那身子骨儿挤不过人家,一转眼看见夏浔,他就奔着夏浔来了。
他是少数几个知道夏浔和内阁首辅解缙相交莫逆的人之一。
解缙和夏浔,属于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交情。两人平素全无往来,解缙不会刻意地接近夏浔,夏浔也不会特另外予以拉拢,可是真有事时,两个人却能很默契地互相照应。他人的关系是越走越近,他们两个是天天一起喝酒关系依旧如此;十年不逢一面,依旧不会冷淡,骨子里,两个人都是性情恬淡的主儿。
黄真琢磨,走走夏浔的路线,如果夏浔肯辅佐,只要他在解缙面前提一句,于自己就有莫大的好处,于是就烧起了夏浔的冷灶:“国公,下官亏不亏!在都察院打熬了一辈子,历洪武朝、建文朝、到了如今这永乐朝,也算三朝元老了吧?可是下官一直坐冷板凳。下官做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夏浔瞟了他一眼,黄真略微有些尴尬,压低声音解释道:“那次去济南……,咳咳,国公面前,下官不敢假话,确实……,下官确实是有点自暴自弃,琢磨着这一趟下去,以后还是不受人待见,得受用时且受用,这个……荒唐了一些,荒唐了一些。不过……,自那以后都察院几任主座更迭频繁,下官觉得还是能老有所为的,所以做事确实十分认真。”
黄真牢骚满腹地道:“国公,都察院里下官的岁数算是比较大的,可是接连几桩大案,下官都有介入,陈大人办案性子又急,下官没日没夜地熬,有时就住在都察院里,一连几天不着家,结果呢,到了年底,都察院的考课、吏部的考功,下官都是中等偏下。
要是他人真比下官做事勤奋,下官也无话可。可那得了优等考评的都是些什么人呐?事情没见他们做几多,话的比谁都漂亮,好象事情全是他做的一般。再否则就是溜须拍马,奉迎上官,提着厚礼深更三更钻本司上官的角门子、投贴子去吏部官员的门房,像个三孙子似的颔首哈腰……”
黄真的咬牙切齿,夏浔拍拍他的肩膀,唤道:“老黄!”
“?”
“能干的不如会的,会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挖门盗洞的。这种事儿,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有。干活的时候被推在前头、论功行赏的时候被挤在后面,这事儿少见么?在都察院熬了一辈子,始终不见出头之日,不就差在这上面了么?摊上个明事理想做事的主官,或许不会亏待了,要否则……,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还想不开?算了吧!”
黄真呆了一呆,又追上去道:“国公,新朝甫立,谁不想出人头地,就算下官岁数大了,另外不图,还要图个荣养退休,风光体面吧?陈大人那儿就不了,就这吏部考功司吧,哦,对了,这吏部考功司的郎中原来是周文泽,上一次因为偏护亲家归德知府孙广和,在狱中自尽了。现在提上来这个叫吴笔,原本是吏部员外郎。
员外郎是负责外官考课的,郎中是负责京官考课的,吴笔提拔为考功郎中之后,又把他原来的副手拉到了员外郎的位置,这内外官吏的考核,可就全独霸在他手里了。借着年终考课、皇上要重新调剂各部官员的机会,这人是大饱私囊!没有好处,休想得个上佳的考评,这样一个人负责考课,来年咱永乐朝都将是些什手机~看么官儿呀。”
夏浔睨了他一眼,道:“都察院不是监察百官的吗?既然如此,怎么不弹劾他呢?”
黄真顿足道:“哎哟,我的国公爷,当我都察院想办谁就办谁么?劾倒了还成,劾不倒呢?那不是自找不痛快么。”
他四下看看,压低嗓音道:“国公,我们陈大人,如今跟二皇子走的很近。”
夏浔若无其事地“唔”了一声道:“那又怎样?”
黄真道:“这吴笔,如今也投到二皇子门下了,同为二皇子的门人,,他们还能不互相照应?没有陈大人的支持,下官就算弹劾了吴笔,能起作用么?”
黄真更加神秘地道:“还有呢!国公有所不知,这吴笔因为负责考功司,有机会接触朝中百官,甚受二皇子器重。他投效二皇子以后,二皇子投桃报李,也还了他一份大礼,据,他的儿子吴子明,马上就要做郡马了!”
夏浔对郡马这个词儿特别敏感,马上追问道:“甚么郡马?”
“嗨,中山王府郡主的郡马呗!下官听,二皇子使了手段,在郡马的候选人中,让皇后娘娘特别注意到了吴郎中的儿子。皇后娘娘选了几个人,其中最中意的就是他的儿子。要呢,吴郎中投到二皇子门下,那就连吏部尚书也得让他三分了,如今又有可能和皇后娘娘结成亲家,,谁还敢对他?”
夏浔盯了他一眼,问道:“此话属实?怎么这么清楚?”
黄真嘿嘿地笑了两声道:“国公爷,他昧着良心给下官评了个‘中下’,下官一直憋着逮他的辫子呢,可惜,人家后台太硬,下官抓着痛处也不敢动他呀。“
夏浔吁了口气,这些事儿他还真不知道,京城里每天也不知要产生几多事,潜龙密谍也不是千眼千耳的包探问,什么事儿都了解,他们了解事情也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这还真是,最了解的人,一定是的仇敌。吴笔获咎了黄真,黄真便盯上他了。
“茗儿……要嫁个一个贪官之子么?”
想到这儿,夏浔心里就犯堵,可他有什么资格干预呢,只能自我抚慰:“和绅还有个好儿子呢,或许这吴子明是个人品道德没得挑的君子,也不定……”
这么抚慰着自己,心里还是发慌:“不成,我得提醒她,可我……把她获咎狠了,她肯见我么?对了,我去找徐景昌,通过他,透露与茗儿知道……”
夏浔正盘算着,黄真苦着脸道:“国公爷,在您面前,黄真可是毫无隐瞒,黄真是把自己当作您的门下了。门下也不敢求您什么,陈御使和吴郎中那儿,都不大待见下官,可国公爷您的面子,满京城里谁不给呀,要是国公爷您给下官句话儿……”
黄真豁出了一张老脸,为了前程也不嫌丢人了,眼巴巴地看着夏浔,一脸的殷切。
夏浔心中一动,微笑道:“要让我帮句话,倒也不难。不过,以前如何辛苦,不都是跟在陈瑛屁股后面做事么?纵有功劳,有几分?所谓苦劳,也不过是分内之事!本国公听,东海剿倭战事晦气,如今皇上还不知此事,不如用心探问探问这方面的事,向皇上奏上一本,这样,一旦有所查处,本国公也好替话。”
黄真游移道:“这个……等下官的奏章递上去,恐怕考功一事已经尘埃落定了……”
夏浔哼了一声道:“目光短浅!就算考功簿上评个‘劣’字,本公国便不克不及保前途似锦,一片光明么?”
黄真吃了这颗定心丸,心中马上大定,马上眉开眼笑地道:“有国公爷这句话,下官就安心了,国公,下官回去,马上着手核办此事!”
夏浔微一颔首,黄真便屁颠屁颠地跑开了,瞧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好象已经官升三级似的……
p:今日更新又近万了!书友们,今年双倍的最后时刻,该投的月票都投下来吧!距元旦还有八时,请准备好保底月票,元旦,咱们战它一战!关关是个能干不会的主儿,要是明事理想做事的领导呢,票票一定要投给俺,您要是昏官……,哼哼,那就等着心眼的黄御使揪辫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