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不顾帐下众人阻拦,执意斩了前来报信之人,只见那首级咕噜噜滚落在地,鲜血溅满营帐。
“报!元帅,已将传信之人斩首!!”侍卫抱拳禀报完毕后便默默站到一旁。
徐庶稳了稳心神,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
“西川有诸葛亮在此坐镇,此人深通谋略、熟知兵法,且关羽、马超皆乃世间少有的猛将,此次出征必能旗开得胜,又怎会丢掉汉中这等战略要地?此定然是敌军散布的谣言罢了。”
然而他话还未说完,帐外又有一名小兵匆匆跑来,单膝跪地禀报:
“报!元帅,江东扬州牧庞统率领江东水师,欲渡江攻打我军扬州,却遭夏侯渊以火攻回击,十万大军损失过半,如今庞统已经率军退回江东。”
若只是一人来报,徐庶或许还不会轻易相信,但接二连三传来的战败消息,就由不得他不信了。
难道说他们二人真的战败了不成?可徐庶毕竟身经百战,颇具大将风范,即便面对如此困境,仍未惊慌失措。
待他将那名小卒妥善安顿好以后,转身回到案前,对众人朗声道:
“诸位将领听令!无论其他两路军队胜负如何,我们这一路大军绝不能失败!如果这个消息只是谣言,那肯定是曹军派遣而来的奸细故意散布的,企图削弱我方大军的士气;
倘若属实,那么明日一战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奋力一搏才行!因为一旦三路大军全部败给曹军,他们必定会趁机长驱直入、挥师南下,攻占我国城池领土。
因此,明日这场战斗至关重要、迫不及待,我们务必取得胜利!各位将军是否有信心?”
众将领闻听此言,纷纷单膝跪地,齐声高呼:“末将誓死奋战到底,定要夺取南阳城,重振我军雄风!”
次日清晨,天色尚未破晓,徐庶便开始调兵遣将。
只见大军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朝着南阳进发。赵云一马当先,冲至军阵前方高声呼喊挑战。
夏侯惇眼见汉军方阵中的大将竟是威震天下的赵云将军,心中正在思忖该派哪位战将出阵迎敌之际。
忽然间,李典主动请缨站了出来,他向夏侯惇抱拳施礼道:
“将军,属下之前曾败给汉军,此次定当倾尽全力给敌军一个重创,重振我军声威!恳请将军准许末将出马,誓将赵云生擒活拿归来!”
夏侯惇微微颔首,表示同意,李典得到命令后,立刻让人拿来战袍和盔甲,准备出城迎战敌人。
此时,赵云身穿着闪耀着银光的铠甲,手握银色长枪,稳稳地站在汉军阵营前方。
而对面的李典同样身为曹军的大将,身着一袭漆黑的铠甲,手持一把锋利无比的大刀。
李典心中充满了急切想要报仇雪恨的怒火,甚至来不及互通姓名,就挥舞着大刀径直冲向赵云,赵云见状也毫不示弱,迅速举起长枪迎战而上。
这两位都是世间罕见的勇猛之士,他们的战斗异常激烈,一时间枪影闪烁、刀光交错。
一方是渴望在阵前立下功勋的南汉大将军,另一方则是急于洗刷耻辱的曹魏猛将。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好不精彩!
经过数十个回合的激战,赵云越发勇猛善战,但李典却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眼看着李典就要败下阵来,夏侯惇心急如焚,连忙命令手下敲响铜锣,示意撤军回城。然而,徐庶怎会轻易放弃这次北伐的良机?
他眼见李典退兵回城,当机立断下达命令:
\"诸位将领听命!赵将军在阵前成功击败曹军大将,现在大家跟随赵将军一同冲杀进城,夺取南阳城,重振我大汉国威!\"
随着徐庶的一声号令,典韦、许褚和文聘三位猛将率领着庞大的军队如汹涌澎湃般地向南阳发起了攻击。
这十万雄师气势磅礴,锐不可当,其中赵云、许褚、典韦、文聘更是勇冠三军,他们个个都有着以一敌十甚至以一敌百的超凡战力。
然而,那夏侯惇绝非平庸之辈,他带领着南阳城中的守军顽强抵抗,宁死不屈。与此同时,张绣也站在城墙之上奋力抵御汉军的进攻。
赵云一眼望见城墙上的张绣,顿时明白自己落入了张绣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心中不由得怒火中烧。
他毫不犹豫地挺起长枪,径直朝着张绣疾驰而去。
可眼下赵云仍身处城下,张绣则高高立于城上,冷漠无情地屠杀着汉军士兵。
不经意间,张绣也注意到了城下的赵云,心知肚明自己并非赵云敌手,于是果断抢走一名小兵手中的弓箭,拉满弓弦,刹那间连射三支利箭,直朝赵云飞射过去。
赵云早就把张绣视为必须击败的目标,眼见三支箭矢袭来,他迅速挥舞长枪,精准无误地挡住了这些致命的攻击。
尽管汉军英勇无畏,但夏侯惇手下同样拥有众多猛将,要想攻破城池实属困难,而守城一方则相对轻松许多。
徐庶所率领十万大军,久攻不下,但见汉军死伤无数,徐庶此时心急如焚。
自己心中暗自懊恼,没想到夏侯惇如此厉害,实在是太小觑他了。
要知道,夏侯惇可是曹魏有名的将领,不仅善于进攻,更精于防守,若长时间攻打下去,己方必然会有所损失。
于是,当机立断地下令撤军。
待撤回到军营后,徐庶立刻命令手下大将仔细清点大军的伤亡情况。经过一番统计,发现此次战役竟然使得十万大军折损了两万多人!
然而,对于曹军那边的伤亡状况,他们却一无所知。
只有赵云在混战之中,斩杀了夏侯惇麾下一员大将,原本吕布的部下,臧霸。
徐庶忧心忡忡,心知这场攻城之战必须速战速决才行。
倘若拖延太久,一旦中原地区有其他大军前来增援南阳,那么形势将会变得非常不利。
焦虑不安的徐庶连忙召集诸位将领共同商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