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京城的官员早晨睡醒后会直接赶往大明宫参加早朝,等到散朝后再回衙门处理公务。
但由于连续罢朝十余日,又是半夜下的通知,绝大部分官员手里都没有奏折,因此都像晁衡一样纷纷赶到皇城做好早朝准备。
这样一来,倒是让晁衡的举止变得合理起来,颜杲卿若不是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还真不会对他产生怀疑。
到了辰时,各部堂官携带刚刚弄好的奏折,纷纷钻进自己的马车或者肩舆,陆续走出皇城赶往大明宫。
晁衡的马车夹杂在队伍中,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大明宫一探究竟。
一百多名官员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承天门大街一直绵延到来庭坊,惹得街上的百姓纷纷躲避,唯恐冲撞了这些当朝大臣。
到了辰时中,一百六十多名官员齐聚含元殿。
左面由中书令张九龄领衔,右面由侍中颜杲卿为首,俱都翘首以待,等候李瑛到来。
在大部分人看来,李瑛养了十几天的病,肯定病的不轻,估计不是被太监背上金銮殿就是被抬上来,如果留下嘴歪眼斜的后遗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圣人驾到!”
伴随着诸葛恭的一声呐喊,身穿龙袍的李瑛背负双手,龙行虎步,在六名打着团扇的宫女簇拥下走进了含元殿。
满朝文武投去整齐划一的目光,发现李瑛脸色红润,精神抖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毫无大病初愈的样子,不由得俱都暗自诧异。
圣人这也不像得过大病的样子啊,究竟是何缘故连续罢朝十余日?
“吾皇万岁万万岁!”
颜杲卿和张九龄一起举着笏板参拜,后面的官员方才一个个如梦初醒,忙不迭的跟着高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
李瑛在龙椅上正襟端坐,目光落在晁衡的身上,“晁卿,你是不是很诧异朕为何没死?”
“呃……”
晁衡先是一楞,瞬间意识到自己很可能被凤凰出卖了,当下硬着头皮出列,举着笏板问道:“不知圣人此话何解?”
李瑛笑道:“晁衡你确实是李隆基的忠臣,朕要感谢你帮了我的大忙,如果不是你向李隆基传递消息,他怎么会毫不犹豫的一头钻进口袋?”
“钻进口袋?”
晁衡闻言瞬间面如土色。
他已经收到了李隆基亲征长安的消息,李瑛现在这样说,分明就是利用自己作为棋子,引诱李隆基前来关中自投罗网。
“哈哈……李瑛,你这个逆贼好计谋!”
晁衡知道再演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下索性露出真面目,大笑着叱骂高高在上的李瑛。
“你这逆贼欺君僭越、无父无君、大逆不道、滥杀无辜、冷血无情、疏于朝政,人人得诛之,我晁衡只恨不能助陛下铲除你这逆贼,反而被你利用!”
“来人,拿下晁衡这个逆贼!”
不等李瑛开口,旁边的张九龄大声训斥,“圣人不因你是李隆基的旧部而疏远,委任你为国子监的主官,加以重用。
没想到你不思报效,反而勾结洛阳伪庭,携带刺客冒充良家子,密谋刺杀陛下,实在是罪大恶极!”
“张九龄,你也曾在圣人手下担任过宰相,如今却助纣为虐,忘恩负义,天地不容!”
晁衡举起手里的笏板冲上去就要殴打七十岁的张九龄,被周围几个年轻力壮的官员抱住了腿脚,当场制服。
殿外的金瓜武士很快进入大殿,将晁衡摘去乌纱,剥去官袍,反绑双手摁倒在地。
李瑛笑吟吟的望着晁衡:“晁衡啊,你虽然是个忠臣,但你是愚忠!你问问满朝文武,朕配不配做大唐的皇帝?”
“逆贼,我晁衡既然落在你的手中,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只恨我被你蒙骗,害了陛下,此罪虽死难赎!”
晁衡想到这里自责不已,猛然挣脱武士的控制,爬起来狠狠的一头撞在旁边的红色柱子上,登时脑浆迸裂,当场毙命。
晁衡的行为顿时惹得大殿上一阵骚动,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李瑛也没想到这个日本人竟然如此刚烈,居然以死谢罪,用他的生命报答李隆基的知遇之恩,说起来也算是个忠臣……
听完李瑛与晁衡的对话,被蒙在鼓里的满朝文武总算明白了个大概。
原来晁衡为了报答李隆基的知遇之恩,携带一个女刺客冒充良家子入京,并把她送进宫中陪伴圣驾。
也不知道圣人怎么识破的刺客身份,于是将计就计,联合七位大臣诈死,引诱李隆基率领洛阳军前来进攻长安,最终将他骗进了圈套之中。
“晁衡勾结伪庭,罪该万死!”
“请圣人降旨,将晁衡满门抄斩!”
“幸亏陛下福大命大,识破了刺客身份,方才逃过一劫,晁衡助纣为虐,谋刺皇帝,按律当夷灭三族!”
在短暂的混乱过后,要求把晁衡满门抄斩的声音此起彼伏,人声鼎沸。
李瑛捻着胡须思忖了片刻,做出了一个出乎众人预料的决定。
“晁衡虽然犯下死罪,但盖因其忠于李隆基,奉他为大唐皇帝。
他的行为不同于张守珪的谋反,抄家灭门有些严重了。
既然他已经伏罪,那就放过他的家眷,没收其家产,逐出京城,任期自生自灭去吧!”
“陛下仁慈,虽古之尧舜尤不及也!”
含元殿上随即响起一阵歌功颂德之声。
李瑛目光扫向大理寺卿李琬:“没收晁衡家产的事情就着落在你们大理寺的身上,并把晁衡的尸体还给他的家眷。
此人说起来也算是个忠义之士,就让他入土为安吧!”
“臣遵旨!”
李琬拱手领命。
李瑛又接着道:“说起来晁衡也算有功,正是他暗中私通李隆基,告诉洛阳逆庭朕遇刺身亡,方才骗的李隆基亲征长安,钻进了朕为他布下的口袋,目前被仆固怀恩围困在了郑县城内。”
含元殿上再次响起一片颂赞之声。
“圣人神机妙算,便是太宗再世亦不及也!”
“将计就计,好计谋啊,纵是诸葛再生也不过如此啊!”
“哈哈……陛下有勇有谋,李隆基哪里是对手,平定洛阳叛庭,指日可待!”
等赞颂声逐渐平息之后,李瑛又道:“朕决定亲自去一趟郑县,争取早日迫降李隆基,结束这趟战事,诸位爱卿快点把这段时间积累的重要政事禀报上来。”
李瑛话音落下,六部、九寺、五监的主官纷纷站出来启奏这段时间积压的政事,免得李瑛出征后找不到当家做主的人。
这场早朝持续了两个半时辰,从辰时中一直持续到午时末方才结束。
议事完毕,李瑛又钦点吏部尚书李祎、太师萧嵩、兵部尚书李泌、工部侍郎李白、监门卫大将军吕奉仙等人跟随自己出征郑县,迫降李隆基。
李泌站出来建议道:“臣建议让宁王随行,他是太上皇的兄长,由他规劝太上皇,必能动摇他的意志。”
“李卿言之有理!”
李瑛目光落在七十岁的申王李祎身上,“那就有劳皇叔去一趟宁王府,邀请他老人家随军前往郑县。”
李祎捧着笏板领命:“臣遵旨!”
“太子过了年就十三岁了,也该学着接触政务了。朕出征之后,由太子监朝,学习处理政事。”
最后,李瑛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达了让太子李俨监朝的决定。
“朕不能像李隆基那样贪权,防儿甚于防贼。
太子乃是大唐储君,必须从现在就开始锻炼其各项能力,等平定洛阳之后,朕会命太子入主东宫,给他配备班底。”
“陛下拨乱反正,使嗣君制度重回正轨,如此我大唐必然后继有人,千秋万世!”
听了李瑛的话,满朝文武心悦诚服,纷纷举着笏板歌颂李瑛的英明大度。
这才是一个明君的应有的风度,而不是像李隆基那般防贼一样提防自己的儿子夺权,方才引起了武氏母子的政变让他遭到反噬,以至于让大唐陷入了战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