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21日清晨。
暂编第67师军营的封闭区早早就热闹了起来,高官的女眷们穿上了连夜为她们改好的晋军军装,将长发盘在军帽里,就连孩子们也都换上了同样颜色服装,然后开始品尝大厨们制作的丰盛早餐。
邱连长则带领士兵将被褥改造成一个个棉凳,之所以这些被褥被称为“一次性用品”,就是因为运输机上根本没有桌椅,为了这些高官家眷的安全、也是让她们更舒适些,马晋宁专门设计了这种简易“航空座椅”,上面有固定到运输机的舱壁和地板上的挂扣件,在周队长的建议、指导下,“航空座椅”上还有“安全绳”、将乘客与椅子固定在一起。
这才是唐淮林敢说“钱有所值”的底气。
在运输机抵达武宿机场、开始卸货后,高官家眷们开始登车,小孩坐在车厢的最里面,小姐太太们坐在中间,高管家的二代、三代青年男性坐在靠近尾部的座位上,四名士兵脸冲外站在车尾,篷布遮住车厢后,车队缓缓开出了兵营。
城门口,按照马晋宁的安排,出城的通行证、并不是“特别通行证”,守城门的士兵掀开篷布检查了车厢,与通行证所写相符,这是增兵“百里防御圈”的部队,车队顺利开出了城。
暂编第67师师部。
马晋宁先后收到武宿机场、卧虎山大车店的电话,第一批人顺利乘坐运输机升空,第二批也已全部抵达大车店,到目前为止,“偷渡计划”进展顺利。
当天下午。
晋省高官们先后收到家眷们、顺利抵达南京住所的平安电,马晋宁也在下午一上班时,接到了梁化之秘书的电话,让他立即去省府取第三批“偷渡名单”。
马晋宁恭恭敬敬的接过了这份名单,因为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所以,他马上就赶回了师部,展开这份名单一看,梁化之这份名单并没有按照官职、地位编列,而是按照跟他的亲疏远近来定的,马晋宁将名单交到了唐淮林的手上,还是让他去通知这些人。
城门关闭前,第二批“偷渡”的高官家眷顺利回到了城内,依旧是安排在暂编第67师军营中,梁公子一家被安排到了一个独院中,他们是唯一没花一个铜子儿的人,不急如此,他们用的还是绸缎被褥,安排的也是甲等餐食。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这样,直到梁化之将他这一派的处长、团长的家眷都送走了,才轮到晋省其他高官的下属,但依旧唯亲疏是举。
太元城防司令部副司令、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孙楚手下师长们的家眷都已经开始“偷渡”南京,太元守备司令、第十兵团司令王靖国的嫡系,第六十一军军长赵恭的家眷还没能列入名单呢。
王靖国与梁化之的矛盾更深了,这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他与孙楚之间的关系,城防司令部内分为了两大派,王靖国与孙楚各自制定下属兵团的城防,双方之间的结合部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不管”的地带。
这是马晋宁没想到的。
马晋宁现在真的开始“疯狂敛财”了。
太元城内的富商豪绅家族的历史渊源深厚,几乎每家都能找到马晋宁不得不见他们的马家、唐家长辈、或是请副总参谋长之类的高官写条子,但不少人都感到马晋宁“狮子大开口”、这是在“发国难财”,况且解放军还没开始攻城,紧迫感没那么强,那些富商豪绅借口筹措黄白之物,大部分都没有了下文。
不过马晋宁并不着急,他得到了一个最新情报、并向组织上作了汇报,他知道,因为阎锡山的这次军事冒险,解放太元的战斗即将打响,只不过马晋宁的级别太低、手上也没有部队,情报是他从军需处王副处长那儿得到的,此时距离国民党军出动、只剩一天时间了。
1948年9月28日。
第一兵团前委将徐司令制定的围攻太元战役的指导方针:“围困、瓦解、攻击,逐步削弱,然后一举攻下太元”,上报中央、并获得了批准,徐司令预定在10月18日发起太元战役,争取在3个月内攻克太元。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
马晋宁传递回来了一个最新情报,阎锡山部为了实现破坏解放军进攻太元的战役准备、尽可能推迟解放军发起总攻时间的战略目标,同时达到“抢秋粮、抓壮丁”、充实国民党军实力的战术目的,精心策划了一个“秋季护征计划”的军事行动。
“秋季护征计划”于10月1日发起,阎锡山准备用7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沿汾河以东,同蒲路以西向南进犯,再次深入到刚解放的晋中平原,抢粮抓丁。
此时的解放军,只在太元外围留有少量监视部队,主力部队分散到各地进行休整,并进行有针对性攻城训练,部队很分散,短时间内无法集结。
于是,徐司令在拿到马晋宁的情报后,审时度势,决心乘敌军脱离防御阵地之隙,提前发动太元战役,以运动战歼敌有生力量,前委报请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当晚就将战斗命令下达给了各参战部队,命令他们夜行晓宿、在指定时间赶到战役发起阵地。
10月1日。
太元国民党军以7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沿着汾河以东,同蒲路以西狭窄的战场,采用大兵团同步并进,开始向南进犯。
解放军以小股部队骚扰国民党军的猛攻,至10月3日,国民党军已经推进到小店、南畔、巩家堡一线,并继续向狄村、西温庄等地发动猛烈进攻,企图给武宿机场构筑一道新的外围防线,以确保太元的空中生命线不被切断。
前面的一系列“胜利”,再加上国民党军各部谎报战绩,让阎锡山认为解放军已经遭到了重创,短期内不可能发动反击,于是阎锡山鼓励国民党军各部放心南下,争取将晋中平原的秋粮、尽可能多的抢回来,同时四处抓壮丁、扩充国民党军的兵员。
负责阻击的解放军各部且战且退,逐步将国民党军“牵引”到了解放军的包围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