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西市,邢家商铺。
严冬已过,初春时节,细雨蒙蒙。
店铺前排起了长队,络绎不绝的秦国百姓和商贾在雨中驻足等候。
自从库赛特的棉衣传入秦国,这种既能御寒又轻便的衣物,很快就成了各地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十二岁的邢光坐在檀木案几前,正在细细核对账册。
虽然年纪尚小,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中却透着不符年龄的老成。
蘸取朱砂,在绢帛上做着标记,每一笔都精准有度。
邢家商铺在咸阳城内已经开了两家,周边的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新兴)也开了商铺。
库赛特棉布、棉花、棉衣在整个秦国的销售网络正在不断扩展中,运营上的事情,库赛特没有插手,直接让熟悉本地商业环境的邢家直接操作。
所以,邢家大小一辈都到处忙活,连才十二岁的邢光都得坐镇店铺之中。
至于代表库赛特袁梦琪和亦思娜,她们主要负责往来维护库赛特的商道。
这条商道从库赛特北地岱海的柴坎城,到西北的咸阳,需渡过黄河,穿过数百个部落林地,经过义渠,方才到达秦国,全程1000多公里。
实际上,就算用系统生物的库赛特草原马和库赛特牧牛,每月往返两次,单程时间就超过半个月。
而维持这条运输通道,是她们最重要的任务,押送每月两批次正常到货。
不过由于库赛特汗国在草原地区霸主地位,连续多场对匈奴、林胡的胜利,北地数百游牧部落都归属库赛特汗国。
只有西河宗氏部,北河宗氏部,以及义渠国数千部落,还未归顺库赛特汗国。
当然,这些部落也没胆子跟库赛特汗国直接开战。
匈奴那十几万人是怎么被库赛特数千骑兵直接冲崩的?林胡丘林部是怎么被屠的?
这都是前车之鉴,在草原上,是崇尚武力至上,要么臣服要么远遁。
毕竟,游牧民族么,都是打不过,还能跑不了。
就在邢光将近来出库入库账目盘清楚时。
邢家商铺管家神色匆匆地走来,压低声音道,
“少爷,外面有位自称樗里疾的先生求见。“
十二岁的邢光执笔的手微微一顿,略微思索后,问道:“是哪位,可曾说明来意?“
管家环顾四周,又压低了声音,说道,“老奴观其举止气度,穿着极好,像是世族大家。“
邢光放下朱笔,嘴角露出若有似无的笑意:
“那请他到后院芝兰茶室。“
“老奴已将他请往后室。”
片刻后,后室席台处。
赢疾端坐在紫檀木案几前,目光在茶室内的陈设上逡巡。
青瓷茶具造型古朴,灰白色的釉色莹润,一看便知是名家所制。
就算是秦宫内也不曾有如此色样的瓷器,战国至秦汉时代,宫殿装饰点缀,一般以青铜为主,黄铜为辅。
战国时期正是从陶器向瓷器过渡的时代,只是这个时代青瓷远没有东汉之后色彩多样。
案几一角摆着一方端砚,砚池如镜,显然是经常使用的。
“让先生久候了。“
清亮的童声传来,赢疾抬头,只见一个身着素色直裰的年少者从外步入。
少年身形不高,但步态从容,目光沉稳,虽为孩童,但身姿挺拔。
那少年颇有礼数,拱手作揖,对着赢疾就唤先生。
“邢光见过樗先生!”
“汝乃邢家少主?“赢疾自己也不过是十七岁,未到弱冠之年,同样器宇轩昂,尽显不凡。
此番出来,却受对方大礼,眉头微挑,语气中带着几分惊讶,却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邢光施了一礼:“正是小子。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指教?“
“久闻邢家棉衣誉满咸阳,“樗里疾抚须笑道,“慕名而来,想向少主请教一二。“
“先生过誉了。邢家这棉衣乃域外意外所得。”
少年邢光唤商铺管事将米汤送来。
战国时期,接待贵客,一般以米汤招待,所谓米汤其实就是一种发酵米酒,类似于现代的酒酿。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中,没有哪个国家有喝茶的习惯。
《周礼·天官·膳夫》记载,周天子平时喝的饮料是水,米浆,米汤,米酒之类的。
真正流行喝茶的只有偏安一隅的巴国和古蜀国,茶叶几乎成了巴蜀人的专利。
将茶叶引入中原的,是秦惠文王嬴驷,他先灭古蜀,再灭巴国,才得到茶叶。
但是,伊晨到来改变了这种状况,她在棉花种植推广之后,就瞄准了茶叶贸易。
只是山西到内蒙古的草原不适合种茶树,还是四川盆地,以及南方江浙地区比较适合。
在北地种茶树,需要灌溉系统,但伊晨还是在试着种植一批。
邢光叫管事为赢疾呈上米汤,两位少年对桌而坐。
“不知先生是想了解种植之法,还是织造之术?“
赢疾接过米汤瓷碗,轻嗅米汤淳朴香味:“听闻这棉花,是从草原特引进?“
“先生消息灵通。“邢光不动声色,“确是如此。北地气候独特,所产棉花确实上佳。“
“传闻,北地异族内乱,出一神女,神通盖世。是否为真?”
赢疾打量着比他稍小五岁的邢光,邢光却少年老成,依是用眼神瞪了回去,老练地回答道:
“为真,神女神通盖世,为北地异族所敬仰,北地异族无不俯首称臣!”
“这棉布,棉衣,棉花之物,是否为那自号神女者所出?”
赢疾一语道破,直勾勾地盯着邢光,看他如何回答。
“乃库赛特汗国神女赐予!吾邢家受神女恩典,方能经营这棉衣棉布贸易!”
邢光则双手一恭,往上一抬,敬仰地说道。
“如此,如此..........说来也巧,“赢疾忽然话锋一转,“前些时日,我听闻赵国那边......“
“先生,“邢光突然打断,举起瓷碗。
“这米汤如何。“
赢疾愣了一瞬,随即领会,轻笑着喝了一口:
“甚好,无杂石。这泉水也是上品......“
邢光接道,“与先生府上用的应是同一处泉眼吧?“
赢疾蓦然收声,眼眸深邃地看着邢光,关中水非常硬,是矿物水。
这种水喝多了容易结石,或者味道很苦涩,所以一般会开凿新泉眼。
邢光抿嘴一笑:“先生乃是咸阳宫的贵客,失敬失敬。“
樗里疾深深看了邢光一眼:“少主年少啊,眼力却了得。倒让本少想起一个典故。“
“哦?愿闻其详。
“《孙子兵法》有言:'智者之虑,必杂于众虑'。“
赢疾意味深长地说,“少主年纪轻轻,却已懂得审时度势,实在难得。“
邢光不慌不忙,举碗回敬:“先生谬赞。倒是让小子想起《管子》中一句:'圣人之虑,处易以虑难;理安以虑危;有余以虑不足'。先生今日来访,想必也是深谋远虑。“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说起来,“赢疾随意地问道,“听闻邢家与库赛特人往来密切?“
邢光手中茶盏微转:“商路相通,自然多有往来。先生若是对棉花感兴趣,不妨明言?“
樗里疾沉吟片刻:“若能在秦国种植棉花......“
“此事说来简单,“邢光笑道,“却如同《周易》所言:'山下有雷,需;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除了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更需......“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樗里疾一眼,“知机达理之人主持。“
里疾眼中精光闪动,“这可是《孙子兵法》所谓'知己知彼'?“
“先生说笑了,“邢光正色道,“商贾之道,不过是以诚相待。先生既出自咸阳宫,想必深知此中三昧。“
“那依少主之见?“
邢光沉吟片刻:“不如这样,改日请先生带至邢府上当事人一叙?商途如棋局,还需坐而论道。“
樗里疾起身作揖:“少主不愧是商贸邢家之后,本少佩服。“
待赢疾离去,管家忙问:“少爷,这位来历不简啊。“
邢光望着远处巍峨的咸阳宫,嘴角微扬:“他是咸阳宫的人,今日是来探路的。“
“那我们......“管家面露忧色。
刑光轻抚案几上的青瓷茶具:“不必担心。他自称樗里疾,用这个典故已经说明了很多。“
“少爷指的是......“
“樗,是不材之木,“刑光解释道,“《庄子》中说:'散木也,以为不材,故能终其天年。'他用这个典故,是在告诉我们,他此行只是来访商,无关朝廷大事。“
管家恍然:“少爷是说,他在示好?“
“不止是示好,“刑光站起身,走到窗前,“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用典吗?《孙子兵法》、《管子》,都是治国之典。他分明是在暗示,秦国公,咸阳宫主人有意与我们合作。“
“这里名字疾的,只有赢疾.......这个身份......“
“正是最好的证明,“刑光转身,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
“赢疾是秦惠公最信任的谋臣,能让他亲自来访,说明秦国对我们很重视。管事,去准备一下亲卫大人,我要去见两位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