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眉头紧锁,锐利的目光扫过赵云,又落在那通报军情的士兵身上。
校场上的操练声戛然而止,学子们疑惑地望着这边,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息。
“说!”诸葛亮语气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士兵不敢怠慢,双手呈上一封染着尘土的信笺,“军师,曹操大军压境,丞相令我等速速回援!” 信笺入手,略带粗糙的触感让诸葛亮心中一沉。
曹操的动作比预想的还要快。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校场上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庞,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这些人,是蜀汉的未来,是抵御外敌的中坚力量。
没有他们,即使有再精妙的阵法,再勇猛的将领,也终究难以长久。
“子龙,”诸葛亮将信笺递给赵云,“你继续操练,我去去就来。”说罢,他转身走向校场中央的高台。
“诸位,”诸葛亮的声音在校场上回荡,清朗而有力,“今日之事,想必大家都已知晓。曹操来势汹汹,我军面临严峻考验。但,我辈男儿,岂能畏惧强敌?”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将士的勇武,更取决于战略的运用,而战略的制定,则离不开人才!”
他指着手中那卷略显泛黄的兵书,语气愈发激昂,“我今日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望诸位勤勉学习,刻苦钻研,为蜀汉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说罢,诸葛亮翻开兵书,开始讲解起来。
他从最基本的阵法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阵法的优劣和运用方法。
他时而在地面上画图演示,时而亲自上阵示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每一个讲解都清晰明了。
他分析历史上经典的战例,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让学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他讲到官渡之战时,语气中充满了敬佩,“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靠的不仅仅是运气,更是他对战局的精准把握和灵活运用。” 他讲到赤壁之战时,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周瑜火烧赤壁,一举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这其中,离不开他对天时地利的巧妙利用。”
他一边讲解,一边观察着学子们的反应,看到他们脸上求知若渴的表情,他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终将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
“今日便讲到这里,”诸葛亮合上兵书,目光落在一个神情略显困惑的学子身上,“你可是有何疑问?”
诸葛亮的目光柔和下来,带着鼓励的意味,“但说无妨,不必拘谨。”那学子犹豫片刻,起身施礼道:“先生所讲阵法精妙绝伦,学生受益匪浅。只是学生愚钝,尚有一处不明。先生适才所言‘兵者,诡道也’,却又强调阵法的重要性,这其中是否有所矛盾?”
诸葛亮听罢,抚须微笑,赞赏地看了那学子一眼,“问得好!‘兵者,诡道也’并非指完全摒弃阵法,而是强调灵活运用,不拘泥于形式。阵法是基础,是框架,但真正的战争瞬息万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才能出奇制胜。”
他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木棍,指点着上面的地形,“譬如这赤壁之战,周瑜若只是照搬兵书上的阵法,岂能火烧连营?他巧妙地利用了东风,利用了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这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诸葛亮的声音抑扬顿挫,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学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他走到一个埋首苦思的学子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何不解之处?”那学子抬起头,眼中满是困惑,“先生,学生不明白,为何要如此重视人才的培养?”
诸葛亮笑了,笑容中带着一丝欣慰,“人才,乃国之根本。没有人才,即使有再好的战略,也无法实施。没有人才,即使有再精良的武器,也无法发挥其威力。没有人才,国家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迟早要走向衰败。”
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每一个学子的脸上,“你们,是蜀汉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我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来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造福。”
此时,校场外,则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一切。
他身穿一袭青衫,身形挺拔,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他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学子,将他们的表现一一记在心中。
“明日,便是考核之日。”则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洒在襄阳学堂的校场上,为这肃穆的考核日增添了一丝暖意。
则身着玄色长袍,腰间佩剑,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俯视着台下排列整齐的学子们。
凛冽的秋风拂过,衣袍猎猎作响,更显其威严。
“今日,便是检验尔等数月来学习成果之时!”则的声音洪亮,在校场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尔等需谨记,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唯有精通兵法,熟练阵法,方能克敌制胜,保家卫国!”
考核分为笔试和实战演练两部分。
笔试考的是兵法理论和战略部署,学子们伏案疾书,沙沙的笔尖摩擦声在校场上回荡,仿佛战场上的厮杀声,紧张而激烈。
实战演练则更为残酷,学子们两人一组,手持木剑,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模拟对战。
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每一招都蕴含着学子们数月来苦练的成果。
则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观察着每一个学子的表现,将他们的优缺点一一记在心中。
他一丝不苟,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评判,不徇私情,不留情面。
“汝之阵法混乱,缺乏章法,罚抄兵书十遍!”
“汝之剑法虽精妙,却缺乏实战经验,罚与同僚对练百场!”
则的语气严厉,毫不留情,但每一个处罚都恰如其分,旨在激励学子们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考核结束后,则根据结果进行奖惩,赏罚分明,公正不阿。
与此同时,诸葛志在书房中,凝视着墙上悬挂的地图,目光深邃,若有所思。
他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从襄阳到许昌,从江东到西蜀,每一个地方,他都了然于胸。
他正在制定一个大胆的战略部署,一个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计划。
“丞相,曹操大军已逼近荆州,我军该如何应对?”一名传令兵匆匆来报,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诸葛志并未理会传令兵的焦急,依旧凝视着地图,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的手指最终停留在江东的位置上,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传令下去,命关羽、张飞、赵云三将军即刻率军前往江东……”诸葛志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传令兵领命而去,书房再次恢复了宁静。
诸葛志的目光依旧落在江东的位置上,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周瑜……”诸葛志低声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莫名的意味。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望着远方的天空,深吸一口气。
寒风呼啸,卷起枯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阵阵沙沙声。
诸葛志站在窗前,眺望着远方灰蒙蒙的天空,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凛冽的寒风吹拂着他的脸庞,让他感到一丝刺骨的寒意,但他却浑然不觉,仿佛他的全部心神都被远方那片沉寂的土地所吸引。
荆州,这片富饶而战略意义至关重要的土地,如同磁石,吸引着各方势力贪婪的目光。
曹操的野心昭然若揭,他渴望吞并荆州,以巩固他在北方的统治地位;孙权则虎视眈眈,觊觎着荆州的财富和战略要地,梦想着以此为跳板,扩张他的势力范围。
而夹在这两大势力之间的蜀汉,则显得尤为脆弱。
诸葛志深知,荆州争夺战不可避免,一场腥风血雨即将降临。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地图上错综复杂的势力分布,耳边回响起近期情报报告中的各种消息:曹操大军调动频繁,屯兵边境;孙权暗中招兵买马,秣马厉兵;而蜀汉,内乱不断,人心涣散,兵力不足。
“荆州,荆州……”诸葛志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和忧虑。
他知道,荆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荆州失守,蜀汉将失去屏障,门户大开,后果不堪设想。
他必须尽快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能化解这场危机。
他走到桌案前,摊开地图,指尖轻轻划过荆州的轮廓,仿佛在触摸着蜀汉的命脉。
地图上,曹魏、孙吴、蜀汉三足鼎立,各方都严阵以待,局势紧张。
诸葛志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仔细分析着各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能的行动方向。
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必须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准确评估,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书房里一片寂静,只有诸葛志偶尔翻动竹简的声音,以及他沉重的呼吸声。
窗外,寒风依旧呼啸,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突然,诸葛志的
“来人!”他沉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主公有何吩咐?”一名侍卫应声而入,躬身行礼。
“传令下去,召集所有将领,明日辰时,议事厅议事!”
“诺!”侍卫领命而去,书房里再次恢复了平静。
诸葛志缓缓走到窗前,望着南方,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孙权……”他低声喃喃,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
他伸手从袖中掏出一封信笺,展开,仔细阅读起来。
信笺上,字迹娟秀,赫然是来自江东的密信。
“呵……”诸葛志看完信笺,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将信笺投入烛火中,任其化为灰烬。
“看来,这场博弈,越来越有趣了……”